胡云复 著名书法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出版科学研究院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研究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曾获首届兰亭奖。
胡云复书李白诗《清平调》
“我故意不看启功先生的字,而回过头临柳体、赵体,然后把它们的字帖也合上,看着自己的字,慢慢地琢磨,一个字一个字地思考,追溯每个字的源头,再拿起笔……”胡云复讲到这里,原本靠在沙发上的他突然腰杆一直,把手抬到跟前,在空中停顿了一下,接着手腕自然倾斜,有节奏地挥舞开去,眼睛和眉毛追赶着挥洒的节奏,眼角的肌肉在顿挫处紧绷出锋芒。
72岁的胡云复在聊到书法时,他会一下子变得严肃专注,语速也会缓慢下来。在胡云复眼里,书法不是随意的,汉字的一撇一捺都是中华文化千年传承的宝贝,因此执笔挥毫的每一次勾画点染,都应该有对这宝贝的思考,应该想到对它的珍惜和发扬,应该写出中华文化的精气神。
我没有天赋,良好的家庭教育为我打下书法基础。
胡云复出生于湖南醴陵,祖父胡元福酷爱书法,在当地小有名气,这样的家庭环境对胡云复的书法启蒙产生了重要影响。小时候家中四世同堂,因为是长孙,家人对胡云复尤为偏爱,在学业上要求也更为严格。老祖父和祖父常常分坐两边,指导和监督他每日练习书写一张。逢年过节家里还会让尚年幼的他书写对联。
胡云复总说,我没有什么书法天赋,但正确的家庭教育,家人较好的书法素养,使我在书写方法上没有走弯路,从而打下了良好的书法基础。他从临摹柳公权书法入手,继而学习赵孟頫体。后来当他和启功先生聊起书法,才得知启功先生的童子功练习也是从临写柳赵开始的。
跟启功先生比,我们还差得太远,这不仅仅是书法上。
2014年10月15日,胡云复当代书法作品展览暨书艺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研讨会上,胡云复不止一次提到自己的“三幸”:幸遇启功先生,幸运考进北京师范大学,幸运成为北师大历史系的学生。
1964年,胡云复如愿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谈及此,他的脸上又漾起当年的神采:兴奋、惊喜。那些以往崇敬的历史学大师,如今就站在讲台上,就在自己的面前,胡云复直到现在还连用几个“我的天呐”来表达自己的不敢相信。而之后,他与启功先生的相遇与交往,则更让他感到幸运。
当时,胡云复住在西西楼,在去文史楼上课的路上,他总能见到一位老者端看柳公权的字帖。这让他产生了好奇和钦佩。多方打听,胡云复才得知这就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他鼓起勇气,向启功先生介绍自己,并向先生讨教书法,没想到启功先生非但没有架子,反而非常高兴地与他交流,为他解疑。
1974年,胡云复正式到启功先生家中学习书法。
启功先生的指导是独特而直抵要结的。胡云复来到启功先生居处,启先生便把字帖在书桌上铺展开来,让他自己 “先看看”。过一会儿,启先生便会走过来,用他那特有的京腔为胡云复指点,“看这儿,再看看这儿……”其间并没有过多的解释。胡云复说,这是一种“太重要的点拨”,不是告诉你这个字怎么写,怎么写好,而是让你领悟精髓,领悟书法的精气神。久而久之,胡云复的书法也渐渐有了气韵,有了筋骨。
胡云复曾陪启功先生到香港、日本等地举办展览,一手设计出版第一本《启功书法集》。在他心中,启功先生是大师,“跟他比我们差得太远了。不仅是书法上,在学问上,做人上,我们都还得向他老人家学习”。
不纠结,人生会更洒脱,运笔也就更自如。
胡云复虽然总爱说自己幸运,然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人生经历过多次坎坷。
两岁半丧母,父亲体弱,胡云复从小就承担了家里大部分劳动,学习刻苦的他常在田间地头读书。当他满怀对高考的希望时,却在考前被查出肺结核,从此回到田间种地三年。三年后他才得以再次参加高考,进入北师大。此后他又经历了多次生死较量:1969年,两列蒸汽火车相撞,前三节车厢被撞翻,所幸胡云复在第四节车厢没有大碍;1975年,胡云复在住处煤气中毒,晕倒在地的他拼尽全力爬到门口,靠门缝处的一点空气活了下来;1994年,胡云复搭乘的飞机从万米高空坠落到离地面不足400米高度,幸亏驾驶员最后一刻的机智,方才又捡了一条命。
对这些惊险遭遇,胡云复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对记者有些自得地说,“今年在莫斯科火车站,我从几十级的台阶上不小心摔倒滚了下去,最后还不是在俄罗斯人的惊叫中爬了起来!”
在苦难和幸运的辩证关系中,胡云复总是看到幸运、把握幸运,这不仅使胡云复能够在事后坦然自信,而且也使他在书法写作上更自如,更洒脱。
胡云复说,人总有苦难,如果总纠结于苦难那就没法活了,书法也一样,如果把自己套牢在一个圈子里,那就把字写死了。由于受启功先生影响,在一个阶段,他的字粗浅之中、笔法上与启功先生的书法极像。启老这时告诫他“不可以总学我”。模仿是没有出路的,从此以后,他回过头重新从临写柳体、赵体开始,几十年如一日,追溯字源,细致琢磨,终于自辟蹊径,习出了自己的风格。如今,他的书法被公认为极具质感,粗涩凝重,线条圆浑刚劲、骨丰肉润。
方块字是我们的宝贝,写好中国汉字是我们的责任。
2002年胡云复主编的中小学写字教材获全国首届兰亭奖。获奖后的胡云复并没有任何改变,他如往常一样继续在书斋挥毫,极少参加商业活动。“古人是‘雅集’,他们在九曲流觞的风雅中思考和创作,那是有真学问后的相互探讨,当下的很多人缺少踏踏实实的研究,看法粗浅,把中国书法庸俗化了。”胡云复在谈到当下书法界的一些浮躁风气时说。对于书法,胡云复有着自己的价值观。
“方块字是我们的宝贝,形成和反映着我们独特的文化,那一撇一捺无不是我们中国人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它包蕴着我们中华民族最自然、最有底蕴的千年积淀。”因此,胡云复把书写当成一种责任,把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当成自己的使命。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举办的一次书法交流活动上,面对来索字的日本人,胡云复为他们每人写了一首绝句,他的这一举动令在场的日本人惊喜、叹服。面对赞扬,胡云复却认为,日本人所佩服的并不是自己的书法,而是中国汉字、中国文化,自己只不过是文化传播的介质而已。
当很多书法家热衷于炒作自己,按字索金时,胡云复却踏踏实实地守在书斋,花费大量时间翻阅资料、查找书籍,编写起中小学书法教材。他说,汉字与书法是我们伟大的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踏踏实实地传承发扬好书法比什么都有意义,都能使自己感到快乐和有价值。为了做好这份传承和发扬,他在教材中为每一个笔画都找到了根源,并把其中的规律提取出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在书写技巧上能够更易驾驭,更快入门。
“中国字不是书法家的,也不是哪一个个人的,它是属于全中国人的,我们应该珍惜它,用好它。我们既不要把书法看得高深莫测,更不能把书法庸俗化。了解中国书法,写好中国汉字,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基本素养,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胡云复说。
微信:zuojiabao1985 投稿:zjb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