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文艺资讯

两会代表委员聚焦公共文化建设

核心提示: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至今还存在哪些短板?如何来补齐这些短板?代表委员们在全国两会期间开启了一场“头脑风暴”。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我们既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又要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为文化系统指明了“十三五”时期需要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列为文化重大工程,成为脱贫攻坚与实现小康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提到,要改善市县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设施条件;提高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功能和使用率;贫困地区县县配有流动文化车……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至今还存在哪些短板?如何来补齐这些短板?代表委员们在全国两会期间开启了一场“头脑风暴”。

  哪些短板需及时补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也已在全国铺展开来,但很多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仍未完全覆盖到。”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说。

  杨丽萍以多年来在基层从事文化工作的经验,总结出目前公共文化建设的三大短板:一是地域发展上存在强弱之分,发展不均衡,离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均等化仍有一段路要走;二是普遍存在于基层的共性短板,即文化人才稀缺;三是文化活动的内生动力不足,尤其是乡镇文化站文化活动的质量与数量仍上不去。

  “很多村一级的综合文化中心设施匮乏、利用率低,往往只挂着一块牌子,无人问津,更加谈不上开展文化活动。这便是最为直观的短板。”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文化厅厅长李晖说。

  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陈力看来,短板体现在各方面的投入不足与发展不均。“沿海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投入、体系建设、发展趋势都很好,甚至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但中西部地区文化设施资源稀缺,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版图上的相对短板。”

  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能力普遍好过乡村,这是不争的事实。陈力认为,各地方情况不同,具体要看是否能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否短要看能否惠民,怎样补也要因地制宜。

  “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方法和机制也有短板。例如,有些惠民措施推广到基层后,得到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运作方法研究不够,这是最复杂的短板。”陈力坦言,根据不同的经济水平、不同的人口结构、不同的文化环境等建立起因地制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实不易。

  如何补齐短板

  “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是四川不得不面对的特殊省情。”此次参加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带来了《关于将“文化惠民扶贫行动”纳入国家脱贫攻坚规划体系和行动计划的建议》,其中提到,建议实施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工程,进一步丰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力度。

  四川境内,秦巴山区、乌蒙山区、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四大连片特困地区面积占四川全省面积70%以上,“国贫县”和国省片区县88个,几近四川省区县总数的半数。“补公共文化服务短板,要紧紧围绕‘文化惠民’与‘精准扶贫’来开展,要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头。”郑晓幸介绍,在四川省内,文化惠民扶贫的对象为该省建档立卡的11501个贫困村的168.48万贫困户,涉及497.65万贫困人口。

  “今后,我们将着力推进《四川省文化惠民扶贫专项方案》重点工作,按照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达到精准‘输血’、文化‘造血’、文化育人三项文化扶贫目标。”郑晓幸说。

  “政府要引导好,搭建好平台。陕西目前已有1600多个文化站,基本实现全覆盖,村一级大多也都有了文化活动室,接下来要做的是进一步推动其提升利用率与内容质量。”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说。在陕西,越到基层,戏曲文化越兴盛。“民众对地方特有的艺术形式渴求度极高,秦腔、眉户、碗碗腔等都很受欢迎。要让老百姓一个月有一场戏看,要让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大戏台,每个村有一个小戏楼或戏台,省市县乡村五级都要有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刘宽忍建议,应继续保证和推进把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纳入基层干部政绩考核这一措施。“在陕西就有好现象,随着这一举措的逐步实施,基层领导也更为重视公共文化,这样也从另一方面保证公共文化能落到实处。”

  激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走到贫困山区后,我才深深地感受到当地民众对文化的渴求。”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协主席王书平以平日里下基层采风的经历,在此次两会中带来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提案。他认为,要想让农民物质精神都富足,文化之力必不可少,要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

  在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看来,在基层农村“补”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可以用“综合”的办法。“村中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可与宣传、广电、体育、普法等多部门合作,让它的职能变多,这样一来,人员编制和资金也许可以得到缓解。”

  除了巧用设施外,服务内容才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核心。“要提前做好相关研究工作,切实了解农村百姓具体的文化需求,按照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和背景,为基层农村百姓量身打造文化产品。”李修松说。

  对于村一级文化人才的供给问题,杨丽萍表示,很多农村都有文化能人、文艺骨干,建议推广建立在村级聘任文化协管员的制度。“如果各村都有文化协管员,再加上各级政府加大相关的投入,农村的公共文化面貌会有质的变化。”

  如今,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今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也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点方向。“现在国家所投入的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在基层特别是农村还很少,并且还不为人所熟知。”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张亚英建议,“要整合现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项目统筹推进,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逐步让移动数字服务和远程数字服务普及到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