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散文是文学的客厅,是文学大家庭中最自由、最有个性的一位。也有人说,散文是心灵的园地,是一种最适于安适心境的文体。中国文学史上,散文创作一直很繁茂,从诸子散文到唐宋散文再到明清小品文,从“五四”美文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杂文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颂歌、战歌散文。而今,新时期散文创作也已葱茏葳蕤三十余载,期间作家辈出,经典纷呈。眼下,散文创作的阵地从纸质延伸至网络,博文、微博的加盟使得散文家族异乎寻常的发达,大大超出了我们习见的抒情、叙事、描写等分类规限,很难再用真实、遥寄、意境等既有范畴来诠释。置身这样一个浩渺的文学海洋中,认知观念、艺术表现、题材视域上,葆有自己的特色无疑是重要的。
浙江作家朱敏从事散文写作二十余载,已经出版散文集《行走的风景》、《人间有味是清欢》,《蛋糕上的樱桃》是她的第三本散文集,算得上是散文界的熟面孔了。视散文创作为“行走的风景”、“人间清欢”、“蛋糕上的樱桃”的她,凭借自己的勤奋与执着,力求成为散文天地中的“这一个”,显示了良好的创作前景。
《蛋糕上的樱桃》分“岁月静好”、“思想之河”、“灯下悦读”、“竹乡风物”、“情思一缕”、“居家时光”六辑,总七十篇,题材覆盖自我、人生、社会等领域。有对自我的体认,如《时光的影子》、《与岁月一起芬芳》、《穿旗袍的徐娘》、《一辈子》;有对人生的感悟,如《惜缘》、《相安无事》、《半场人生》、《八千里云和月》;有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如《妈妈不只是一种称呼》、《心香一瓣祭奶奶》、《你的背影在谁的视线里》、《四个人的盛宴》、《老屋》;亦有对社会的思考,如《江湖》、《最好的财富》、《宽宥与感谢》、《“孝心”也是一种消费》、《婚姻是两个人的舞蹈》。这些内容虽不是所谓学者散文关注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人的本质是什么?”“真善美何者为先?”“理性与感性、意识与潜意识对人类社会有何作用?”等深奥命题,也不是文化大散文孜孜以求的文物古迹、古墓遗踪等玄妙话题,但都缘于个人生活实感,出自真情流露,纯净素朴,以“小我”之情沟通“人类”之爱,“与岁月一起芬芳”。《我所敬佩的人》中,从女儿的角度表现妈妈爱劳动的品质,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料理家务,上班工作,阅读写作,生命的价值体现在劳动的点点滴滴之中,爱生活、爱工作、爱阅读、爱亲人……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换言之,这种生活本身就是精致的散文。
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故乡往往有着地理空间和精神情感上的双重含义。《山海之间》、《大美家乡》、《安吉的水》、《天泇山书院——理想主义者的家园》让文字穿行于象山与安吉两地,写象山的海岛风光、自己的求学经历以及大学毕业后回乡执教生活,流光荏苒,父母的关爱、同窗的情谊、创作起步阶段友人的鼓励之情依旧,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重情重义。安吉是朱敏先生的故乡,算是夫唱妇随,从海岛而竹乡,由青年而中年,作者的散文创作在走向成熟,故乡的空间外延也在随之生长。而今,竹乡安吉的青山疏影、绰约风姿、人文底蕴已熔铸在作者笔下,化为美妙、亲切的文字:“安吉的水是一腔腔的活水……安吉的水有一股汪洋恣肆的‘大气’。安吉各地的溪,河床宽阔。其它地方的山水,一般是涓涓而来,蜿蜒而下,恰似小家碧玉。安吉的溪水,却是恣意磅礴。有的溪面,飞瀑直泻,纵横捭阖,分明是驰骋疆场的奇女子了。它汹涌着、裹挟着生命之力,让人不得不惊叹造化的伟岸神奇……安吉的水最不负‘澄清有片心’的嘉誉”。
如果说象山、安吉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家乡,那么阅读写作则构成朱敏精神情感意义上的家乡,是一个女作家最美丽的姿态,因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总是离‘真善美’更近一些”。因为真善美,因为快乐愉悦,作者多年来已经养成阅读、写作的习惯,她的散文也缘此拥有了众多的读者。
内容的丰赡、情感的真挚之外,艺术表现上,朱敏的散文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蛋糕上的樱桃》无论是追怀抒情还是现实叙事,能循着“言事”而“说理”的思路生发开去,引出自己的感怀,把对自我、社会、人生的认知传达给读者,做到我们常说的“景情理”合一。这一过程中,作者实现对自我言说的突破,让思想自由飞翔,化为缕缕情思,流淌在字里行间。散文固然是一种很自我、很个性的文体,但散文不能长久滞留在自我、感性层面,而应有思想、精神层面的推进和提升。应当说,《蛋糕上的樱桃》中,许多篇章做到了两者的合二为一,水乳交融,生活的叙写、情感的融入、思想的徜徉相得益彰,不仅是一种与自己内心的对话,也是与外在世界的交流。《行走的风景》演绎行走的要义“在心”、“在一路的风景”,目的地并非唯一。《时光的影子》言说徽州西递宏村的人文历史,面对当年房子主人奢华生活的遗物,禁不住感叹道“时光老去,剩下的,唯有它摇曳的影子,纠结着我无穷的遐想”。《楼上的土豆》采用现实与过去对比的手法,实写当下生活的舒适惬意,虚写艰苦岁月物质的匮乏,最后归结为记忆的温暖,“那些简单的菜蔬,在温暖我的胃的同时,也一直温暖着我的记忆”。
当然,《蛋糕上的樱桃》中也有一些篇章尚待锤炼,需进一步拉开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摆脱小情感、小清晰的规限,走向大思想、大境界的舞台。不过,正是因为不够完美,我们才追求完美,因为尚有距离,我们才走得更远。文学创作永远年轻,希望朱敏在今后的岁月中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自在地生活,自由地言说。
2013年10月20日于上海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