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评谭品读

意味与趣味——《啊,莱芜》序

核心提示:■刘玉堂(山东) 意味与趣味 《啊,莱芜》序 这是一本从前往后看跟从后往前看,会有两种截然不同印象的书。从前往后看,你觉得这是一个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喜欢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喜欢较真或较劲的学者;从后往前看,则是一个质朴率真,多思又多情的大男

 ■刘玉堂(山东)   
意味与趣味
——《啊,莱芜》序


  这是一本从前往后看跟从后往前看,会有两种截然不同印象的书。从前往后看,你觉得这是一个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喜欢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喜欢较真或较劲的学者;从后往前看,则是一个质朴率真,多思又多情的大男孩。理性与率性相济,意味与趣味相融——典型的随笔的写法。
  何谓随笔?宋代洪迈于《〈容斋随笔〉序》中说:“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后先,无复诠次,故目之曰随笔。”
  教科书上说,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随笔的突出特色。
  我个人阅读和学写随笔的感受是,好的随笔应该具备两条:一意味,二趣味;或者叫一理趣,二情趣。或许我们不能篇篇都精彩,二者同时兼备,但起码也得二者居其一。
  以此标准来衡量,期鹏的随笔中规中矩,且极有文化含量,读来很长见识。比方他对家乡莱芜名称的考证,他说“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的说法影响最大,却让人感到不舒服,莱芜原本的面貌绝非如此;比方他对莱芜第一任县令范丹的辩解,引用了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的文字:“有一个人,他和他的姊夫是不对的,有一回他到姊姊那里去吃饭之后,便要将饭钱算回给姊姊。她不肯要,他就于出门之后,把那些钱扔在街上,算是付过了。”这个人就是范丹。期鹏认为,你可以说范丹固执,也可以说其迂腐,但怎么能说他是伪君子呢?一个“生姜”,他都可以从《论语》到《本草纲目》,从王安石到苏东坡,从《燕山夜话》到英美传说,引证、论证出生姜多么重要,不吃不行。学术上的考证或论争,是一分的勇气,要有十分的智慧做支撑的,你说他有学问吧?读他的文章,我有时忍不住就笑了:他写一篇短文,要比一般作家多费好多工夫,多劳好多神!麻烦在于,他不是引用一个大概的意思,而全都是原文原话,你再博闻强记,还是得翻书查书吧?所以我说他是个特别能较真或较劲的人。
  文如其人,在我与他的接触中,他这种特别能较真的劲头,也时有流露,有时还会让你吓一跳。比方说,有天晚上,他看到一本让自己生气的书,竟将其扔到了地上,仍然不解恨,又跑过去跺了几脚,还踩着碾了碾。那时我即暗自警戒,我的书,千万别让他扔到地上,再踩着碾一碾呀!让我稍稍放心的是,一般他看着生气的书,我看着也不舒服。
  相形之下,我还是更喜欢或看重他写家人、老师及朋友的那些更感性的文字。如《母亲识字了》、《写给女儿》、《敬畏文字》、《家乡的老屋》等,其对生命的感悟,对人世的把持,对文字的敬畏,对故乡及亲朋好友的一往情深,都十分的感人、动人。你还会读出,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别人的生命,别人与自己的故事始终奇妙地交集在一起,我们来到人间,其实就是为了与别人相遇相识、相亲相爱的。当你在乎失去,你才真的爱着;当你完全付出,你才真的活着——一个质朴而善良、刚直又温情,尊重传统、懂得感恩的期鹏立在了我们面前。
  我的阅读经验里面,一篇好的文章,还必须要有一些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不时地跳出来,在那里闪烁着、引诱着,让你非看不可。这时,文字的意味与趣味差不多也就出来了。文章的意味,必须是自己独有的,是自己的感悟,是原创。大道理、大路话,不能叫意味。而文章的趣味,又常常是来自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细枝末节。这些东西,在期鹏的文章里面俯拾皆是。比方说,《敬畏文字》中的奶奶,喜欢拿墙上的毛主席像吓唬小孩子:“不好好写字,毛主席要不愿意了!”以至于你犯任何小错误诸如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使小性子什么的,毛主席都要不愿意了!这里的“不愿意”当然是山东方言,是不乐意、不高兴或生气,完全不是词典上所解释的不情愿或不希望的意思。比方《家乡的老屋》中,他写道,夕阳落山了,春风中渗透着丝丝凉意。在夕阳的余晖里,满树的槐花依然烂漫,依然散发着清香,但在这个空荡荡的小院里,是一种让人压抑的沉静。再看一眼老屋,看一眼老槐树,看一眼那即将散尽的晚霞,似乎都有一点奶奶的影子。人,是已经走了好多年了,但她的气息依然弥漫在这里……
  期鹏是我的朋友。汪曾祺先生说,凡是上了岁数的作家,都应该多有几个忘年交。相交忘年,不是为了去指导,而是接受指导,或者说得婉转一点,是接受影响、得到启发。这是遏制衰老的唯一办法。我从期鹏的文章里面得到了好多启发,也想把自己阅读其文的一点不满足感说给他。期鹏的有些篇什稍嫌匆忙,心绷得太紧,理性有余,率性不足,另外也不一定每篇都要旁征博引,那会给人一个掉书袋的感觉,还是不显山不露水地将其化入字里行间更好些。多年前,我说过:写小说像回忆,写随笔像啦呱;写小说吃饭,写随笔玩玩。我至今仍然坚持:写随笔要有玩玩的心态,啦呱的口吻!总之是要举重若轻,与邻家啦家常般的轻松,没有任何负担就是了,只要有一颗善良之心,有一种真切之情,去贴近日常生活,寻觅一点真善美的所在也就够了。
  近几个月,我喜欢听着李胜素的唱段看书或写小文。写到此,只听李胜素唱道:又听得二娇儿一声请,后堂内来了我王氏桂英——我将其改了一下:随笔一集展才情,文坛上来了你张氏期鹏,期待你大鹏双展翅,读书写作抒性灵——
  是为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