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评谭品读

为民请命的好杂文——评曹烽获奖杂文《杀人为何不偿命?》

核心提示:这样的杂文,人民大众是喜闻乐见的,因为里面放射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环境文明建设的正能量。

     社会还存在黑暗面的时代,就还是杂文时代。作家就要以杂文做为投枪匕首,站出来跟黑暗斗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讽刺是永远需要的,作家不仅要热情歌颂光明,也要敢大胆暴露黑暗。属于散文的杂文,自古就是有良知的作家扬善袪恶时喜用的文体。我国文学史的一部分,就是杂文史。西汉东方朔的《东方大中集》中的杂文,以徘优腔调、滑稽语言、机智修辞痛批武帝麾下百官的丑态。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主张文以载道,文道结合。他们的杂文造语戛戛,铁钉入木,揭露封建统治的本质。鲁迅把我国的杂文发展到顶峰,以十部杂文巨著记录了自“五四”前后到抗战爆发独夫民贼的罪恶。也是他和邪恶势力短兵鏖战的历史。鲁迅以后,胡风、冯雪峰、聂绀弩、罗烽、唐弢等作家继承传统,也写杂文与国民党独裁政权战斗。
  以写反腐败诗歌著称的诗人曹烽,也写了不少反腐败杂文,近期他写的《杀人为何不偿命?》(获《作家报》第十届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的特等奖)为民请命,为子孙代言。揭发不法老板勾结贪官污吏故意排污杀人的滔天罪恶。是一篇文艺性战斗性很强的檄文。揆理酌情分寸不爽,文字峭拔言简语赅,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杂文本质上是文艺性的论说文。《杀人为何不偿命?》以一个疑问性的命题,展示强大的推理逻辑力量。大前提是“故意杀人必须偿命”,小前提是“当下老板排污就是故意杀人”!理所当然自动形成的逻辑结果是:“故意排污杀人的老板应该得到‘故意杀人’的罪责惩治”。但现实的情况却相反,老板排污杀人(杀了成千上万的人!)却不必偿命,而是发了不义之财,去过着花天酒地,荒淫无度,逍遥自在的生活。引起群情激奋,破坏了和谐的社会。是什么原因?作者抽丝剥茧层次分明地道出实情和个中因由。
  首先,作者扼要地从中央和地方媒体的大量报道中列出排污企业的罪证。全国的“癌症村”密密麻麻,星罗棋布,河南沈丘县一年2000人患癌症;山东淄博金岭镇污染严重,癌症高发“几乎天天有人出殡”;肥城肖家店“患癌率高达12.5%”超出正常范围50倍。河北的磁县、涉县被列为癌症高发区。号称“皮革之乡”的辛集市变成了“癌症之乡”。被小化工,小造纸污染的安徽淮河支流的一些地区都成为癌症高发区。用河水浇灌的粮食和蔬菜,村民自己都不敢吃。甚至连人烟稀少的腾格里大沙漠也不能幸免,也成了不法企业的排污地!“癌症村”已成为中国大地上的形象符号和意象符号。
  作者把环境污染从水扩展到空气与食品。勾勒了环境污染造成的全国性的恐怖局面。央视新闻曾报道“今后癌症将成为一种常态”,癌症将危害着每个家庭,并向低龄化发展。可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人生如果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
  作者在描述事件时满腔愤怒。又气盛言宜地说出来人民的心声,宣泄了老百姓的悲情。“丧尽天良的老板把污水强行压进地下,提前把我们的子孙都杀掉了!”“刚刚脱贫致富的乡亲们,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就被你们的污染搞得家破人亡。”“一个国家尽管你再富有,你的国民病病殃殃,谈何繁荣富强?!”局面确实可怕,但作者却勇敢地捅破这层窗户纸,让人们窥后而警醒。即使一个国家的所有人都成为富翁,有钱却买不来安全的水、安全的空气和食品,富了又有何用?作者是用“保护人们,教育人民的满腔热情来说话”(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个代表正义与公理的形象符号和意象符号。
  作者把环境污染的危局展示到极致,而后毫不假贷地寻绎出“故意排污杀人不偿命”的原因。一是排污老板用“沾满人民鲜血的”黑钱,买通了主管的官员,在地方保护伞下肆意排污杀人;二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严惩排污犯罪的乱世重典。不法老板和贪官钻了法律的空子,畅行无阻。作者曹烽同志是个老共产党员,同时又是个有责任感忧国忧民的诗人、作家。他的高声疾呼,应该引起决策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不能再不疼不痒地“以罚代管”来治理环境污染了。我也以一个老党员、老评论家的身份建议全国人大的代表们都认真读读《杀人为何不偿命》这篇杂文,力促全国人大立法,锻造一把法律的利剑,追缉严惩故意排污杀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故意杀人必须偿命!”绝不能让那些明知排污的严重后果的老板和帮凶(腐败官员)杀人无数却逍遥法外!
  鲁迅1930年在《“进化与退化”小引》中说:“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要和血液同价”。还在《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中说:“听说在阿拉伯,有些地方水已经很缺,为了喝水,要用血去换”。鲁迅的伟大在于先知先觉,他八十多年前对破坏环境后果的预警,在今天成为现实。曹烽这篇杂文很有见地继承了鲁迅杂文的传统,以理性逻辑力量统领战斗激情,以形象符号意象符号展开精辟论述。论据均来自媒体,事实确凿,;论证开合有度,缜密严谨;把不容辩驳的说服力体现在艺术性中。形式逻辑三段论式以后,再配合上慎终追远的辩证思维,回向的能量无穷无尽。这样的杂文,人民大众是喜闻乐见的,因为里面放射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环境文明建设的正能量。
 
    (呼岩鸾,原名李生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资深评论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