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修圃(山东)
青岛读海
青岛三面环海,一面靠山,造就了她的双重性格:时而像一位少女袒露酥胸、伸出冰清玉洁的双臂拥抱这颗东方明珠,这时你会感到柔柔的,软软的,温馨而甜蜜;有时似乎如一头雄狮,咆哮、怒吼,“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此时你就有壮阔、激励,气吞山河之感。刘饶民有一首儿歌;“天在头顶上,海在脚下踩。我把它两个,拉着连起来。不信远处看,你能分出:哪是天,哪是海?”是的,青岛就是天和海的融合、山与海的统一。常有“落霞与海鸥齐飞,海水共长天一色”的韵致。如果,你只从陆地看海,很难全面欣赏她的妩媚。闻一多先生从海上来,就有“海船快到胶州湾时,远远望见一点青,在万顷巨涛中沉浮……青岛,簇新的,整齐的楼屋一座一座立在小小的山坡上,笔直的柏油马路伸展在两行梧桐树之间,起伏在山岗上如一条蛇。”的赞美。
青岛栈桥、回澜阁
我来青岛十来岁,读海是从栈桥开始的。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春,姐姐带我逛完中山路,走到前海沿。我被震撼了,栈桥犹如岛城伸出一条长臂托起一座塔,那就是“回澜阁”。我立马想起“小人书”上画的托塔李天王手中的塔,就有一种敬畏和神秘感。不过,回澜阁是琉璃瓦,大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与李天王托的六角塔不一样。
有人说,来青岛,不到栈桥和回澜阁游览,不等于来青岛。鉴于此,不管是上学和工作,只要外地客人来青岛,我一定带客人游览栈桥和回澜阁。我们登上回澜阁,遥望烟波浩渺的大海,虽没有“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苍,却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豪壮。特别是望到“小青岛”在薄雾中漂浮,我就想起“碧波万顷一青螺”的诗句。
我常常想,“回澜阁”三个字不知是谁起的,很形象,有气势,有诗意。就是说,波涛像推土机从大海推来,碰到楼阁,浪花腾空而起,折回去形成回澜,你不觉得三个字概括的妙吗?难怪郭沫若先生来青岛,登上回澜阁,兴致很高,信笔题写“回澜阁”三个遒劲大字。有人告诉我,百年栈桥演绎了许多传奇故事。我信。
上个世纪30年代,学者苏雪林被栈桥迷醉了,写下《栈桥灯影》的散文名篇,就有“栈桥两边立着两行白石柱,每一柱头,安设一盏水月灯,圆圆的,正像一轮乍自东方升起淡黄的月亮”的赞美。有一次,我走到栈桥上,忽然想起萧红萧军。1934年,青岛地下党出了问题,舒群被捕,要不是荒岛书店的孙乐文提前得到消息,通知萧军到栈桥接头,送给他40元路费,让他们赶紧逃走,也许他两人的人生轨迹就会重写。至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上海电影厂来青岛拍电影《海魂》,王丹凤两次从栈桥跳海的故事,至今被老年影迷所津津乐道。栈桥有太多的故事,都与这座城、这个海有关。
青岛海美,美在海岸线。如今已修上木栈道,木栈道就像一根银线,把沿岸一个个景点穿起来,就是一挂珍珠项链,戴在岛城的脖颈上,把岛城打扮得落落大方,秀美无比。我去寻访康有为的故居,正好在小鱼山之阳的福山支路5号。这座小洋楼恰如一只高耸的海螺,美轮美奂。我敬畏康有为的眼光和智慧,晚年寄居这里,站在窗前每天可以读海,前海和汇泉湾一览无余。故而他写出:“岛屿幽深是汇泉,海山楼阁似群仙。月明穿过樱花路,尚想花开感往年”的诗句。“智者乐水。”年年月月,日日夜夜,青岛的山海感染着这位智者,他把青岛定格于“青山碧海,红瓦绿树”之美。至今被青岛人引为自豪。
文学大师们倾心青岛,纷至沓来并不为怪。洪深、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老舍、吴伯箫、臧克家,等等,无不对这片海情有独钟,特别是沈从文,住在山大宿舍福山路3号,穿过公园,就走到海水浴场,夜晚在沙滩上漫步,细细的沙,踩上去软软的,心情极好,就构思出许多文学精品;有时傍晚来到沙滩,一个人躺在沙滩上,就有“紫薇影斜暮烟起,待到月夜听潮吟”的兴致。梁实秋赞美说:“青岛的美不在山而在水。汇泉的海滩宽广而水浅,坡度缓,作为浴场据说是东亚第一。”他认为,青岛是全国最宜居的城市。可惜,此公去了我国台湾,由于历史原因,无缘来青岛定居。
其实,看海不如拥抱海。我从1967年到2011年,一晃40余年到汇泉、栈桥浴场洗海澡,每年2个多月,从未间断。炎热的夏天,跳进海水,不仅享受海水的凉爽,而且与大海拥抱、嬉戏,情趣盎然,皮肤晒黑了,身体却健康了。每每走到汇泉浴场沙滩上,寻觅文学大师们的足迹,有一种穿越感和文化的厚重感。兴致所至,躺在柔软的沙滩上,享受日光浴,看蓝天白云和云卷云舒,听大海潮起潮落,舒心、惬意,身心的疲惫一扫而光。
青岛人不拘泥于过去的辉煌,青岛人不乏想象力,青岛人更有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青岛人开拓了东部热土,建了“五四”广场和浮山湾,打造了一颗新的名珠,“五月风”火炬,不仅纪念伟大的五四运动,而且象征青岛人永远像火炬一样,昭昭不息,永远向前。如果你留心读读石碑上陈毅元帅写的纪念“五四”的文章,你会对日寇的野心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五月风”火炬和栈桥一样成为青岛标志性的建筑。我曾经在五四广场旁边的“福泰广场”工作过8年,每天中午,都和同事到五四广场看海,浮山湾给我太多的愉悦和遐想。这个湾太好了,水深浪静,所以承载起2008年的世界奥运会帆船的比赛之重,所以成为闻名遐迩的帆船之都,也所以使青岛走向世界。世界也因此而记住了青岛。
青岛一颗新的名珠,“五月风”火炬
青岛的人的创造力,还表现在绘制新的蓝图,就是“拥湾发展”。图解一下,就是青岛、黄岛、红岛,三岛组团发展,一旦牵起手来,胶州湾就成为大青岛的内海。到那时,青岛不再是三面环海,而是怀中抱着胶州湾这颗明珠。那是多么大的气势和胸怀啊!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 侯修圃 笔名伴农,作家。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理事、青岛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等。1965年发表作品。主要从事儿童文学、散文、评论和报告文学等创作。有《城西旧事》《三楼巷》《侯修圃散文选》等8部散文集面世,出版诗集1部。计有250余万字。其中《银杏秋韵》获2010中国当代散文奖,《观象山情缘》获2012中国散文华表奖;《老屋》被节选于《山东省普通话普及与测试》教材上;儿歌《挖蛤蜊》《钓虾虎》入选《中国儿歌大系》;《母亲》《波螺油子缘》入选《中国散文大系》;《波螺油子缘》荣获2012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三楼巷》被青岛电视台拍成电视散文等。其传略收入《中国散文家大辞典》等十几种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