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甫文(江苏)
下邳青陵台
下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史和建城史。虽然古老的下邳城早于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遭遇强烈地震,沉陷于水,但是连带着历史遗迹的名人故事依然被下邳百姓世代有序相传。诸如“何氏陵台抗君王”“陵台夜月”“夜柳交枝”都是下邳百姓陈述青陵台的故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催人泪下、让人难忘。
下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史和建城史。虽然古老的下邳城早于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遭遇强烈地震,沉陷于水,但是连带着历史遗迹的名人故事依然被下邳百姓世代有序相传。诸如“何氏陵台抗君王”“陵台夜月”“夜柳交枝”都是下邳百姓陈述青陵台的故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催人泪下、让人难忘。
青陵台,是中国周朝末期中原东部最为驰名的景观,也是下邳国最为古老的以歌颂下邳民女何氏坚守贞操、极为感人的爱情故事发生之地。
青陵台建于2300多年前的下邳城东郊,即今日睢宁县古邳镇旧城村,台高三丈左右,秦砖垒砌,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登台观望,下邳景观一览无余;台上并建有休息房间,装饰豪华美观。建台者为战国时期臭名昭著的昏君宋康王,实为一座专门观看采桑女的高台。宋康王何许人也?《东周列国志》中载,宋康王偃,宋国第三十五任国君,原名戴偃,宋剔成君之弟,剔成二十七年(前329年),戴偃以武力夺取其哥君主之位,自立为王。从此,宋王偃不但穷兵黩武、不理朝政,更是残暴无道、荒淫无度,史载:“多取妇人为淫乐,一夜御数十女”,人称“桀宋”。
相传,东周末年一个阳光明媚、暖风徐徐的春天,宋康王偃带领部下来到了古下邳,当他郊游到邳城东郊时,见到桑园中的采桑女个个容貌俊俏、清纯脱俗、风姿卓越,百看不厌,自言自语道:“真没想到,下邳的乡野之女如此之美!竟然赛过我的后宫数百名佳丽啊!”于是下令在桑园附近山水相依之处建筑高台,名曰青陵台。宋康王整日登台观看采桑女。有一天,王在青陵台上忽见一采桑女,窈窕秀丽,楚楚动人,王惊为绝代。于是令随从询问,得知是下邳穷士韩凭之妻何氏(亦有称花氏)。当即一面传地方官员令韩凭献妻,一面命侍从备车夺取。韩凭无奈,与妻商量再三,无计可施,两人抱头痛哭,依依不舍。何氏以歌回答丈夫:“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鸟鹊双飞,不乐凤凰,妾为庶人,不乐宋王。”次日早,韩凭见妻升车而去,心如刀绞。何氏被夺后,潜遗凭书,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不料宋王得之,以示左右,众人莫解其意。传示老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俄顷,韩凭吊死于村后柳树上,家人随将其葬之。宋王得知甚喜,迫何氏为妃。何氏早已胸有成竹,便诈称:“请王让我登上青陵台祭奠亡夫,然后方能侍奉大王。”宋王认为何氏已有回心转意,欣喜应允。何氏身着素服,乘车登台,遥对夫墓,跪拜伤心痛哭。那哭声悲痛欲绝、伤感至极;那哭声拖着长长悲哀与憋屈的尾音,大有窒息的危险让人揪心;那哭声令宋王几位随从也为之悲惨而落泪;那哭声深深地刺痛着宋王的心肺……趁着随从对她看管少有放松之际,何氏在哭祭中,猝然跳台,众随从急速上前拉拽,不料晚之。其中一随从只拽下一条带有血书遗言的白绫,上书:“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何氏身亡,宋王大怒,命于凭墓西侧约百米之地掘穴埋之,且道:“尔夫妇相爱不已,若使冢合,则吾弗阻也。”乡人同情韩凭夫妇不幸遭遇,于是在两人墓前各栽柳树一株以表悼念。不久,两墓前的柳树竟生得一般粗细,相同模样。虽然相距百米,却根交于下,枝交于上。夜间,即使无风亦能听到两棵柳树发出“嗦嗦”的声响,好像他们夫妇在窃窃私语。特别是在“明月三五之夜”,常见两棵柳树的枝叶缓缓地交织在一起,乡人传为“冢合”,后又传为“夜柳交枝。”并常见雄雌鸳鸯一对,栖于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或齐翔漫游两柳上空,不肯远离,十分凄楚感人。后人哀之,号其树为“相思树”,也便是民俗文化“相思树”典故的由来,即见到青陵台就想到韩凭夫妇。并有传说那“鸳鸯鸟”为韩凭夫妇的精魂化成,那叽叽喳喳的叫声,是在告诉下邳人民:“乡亲们请看,我们又成为一对恩爱连理啦!”这既是对韩凭夫妇的同情与讴歌,也充分表达了下邳百姓的美好愿望。
历史久远,当年的青陵台虽然早已消失,但是民间的种种传颂依然世代有序,愈加丰富多彩。尤其自韩凭何氏的贞魂被记入史册之后,又有传说每到周年的时候,不管是晴天或阴天,只要站在青陵台上都可以看到头顶上有一个月亮,也便是“陵台夜月”凄美故事的由来。下邳百姓恨宋王之残,怜韩凭之冤,敬何氏之贞烈,于是在青陵台上又为这对夫妻立碑纪念。每年春季柳树现绿季节,下邳百姓便自发地手持一束柳枝,缠上白色纸条,俗称雪柳,到韩凭何氏夫妇碑前或墓前举行祭奠活动,后来渐成下邳地区丧事习俗。至今,在古下邳地区的丧事中,那孝子迎亲手捧的哀棍子,依然传承必须用柳木树干缠上白纸条;棺柩前供奉或在出殡时由孙子挑着的“灵旗”也必须用柳树枝缠上白纸条,并要挂上一串银白箔纸钱。这一传统习俗既是纪念韩凭夫妇的延续,也是对一地民俗文化的有序传承。
青陵台的爱情故事,还是历代众多文人骚客讴歌的题材。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白头吟》:“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李商隐的《咏青陵台》:“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依暮霞。莫许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过青陵台有感》:“韩凭夫妇两鸳鸯,千古情魂事可伤。莫道威强能夺志,妇人执情抗君王。”还有《搜神记》《岭表录异》《太平寰宇记》《彤管集》等古籍,都有更为精彩的情节描写,都是被何氏坚守贞操、宁死不屈的伟大人格所感动,也都是歌颂韩凭夫妇、弘扬夫妻恩爱的美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