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文艺资讯

周习《鲁院纪事》研讨会发言纪要

核心提示:周习《鲁院纪事》研讨会发言纪要。

  李一鸣(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著名散文作家):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今天下午在鲁院我们举行周习的《鲁院纪事》研讨会。
  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对记忆的复习和构建,鲁院记忆,进入了我们很多的鲁院学员的文学书写之中,周习的《鲁院纪事》,出版之后引发了很好的反响。今天的研讨会,是由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秘书处和作家报社主办,鲁院学生写鲁院议鲁院赞鲁院,研讨,这应该是很有意味的,很有意义的事情,现在由专家发言,首先请王宗仁老师讲话。
  
 
  王宗仁(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鲁奖获得者,著名军旅作家):周习在她这本书里面,主要写了一大批鲁院同学,这个东西是很不好写的,几十个人,几十个同学,你要把它写上十个、八个,或者是稍微多一点,都有可能,要写好也可能还可以,但是写几十个人,你要写出每一个人是每个人,这个比较难了。这对我们的作家有借鉴的东西。
  周习在她的这本书里面写到每个人的时候,都是用不同的方法写,她不是那种平面的平铺的写,变着方法使这个人立起来,凸显起来,我满佩服周习的,她自己有比较繁忙的工作,又写作,还写长篇小说。她在济南工作,还关心县里的文学创作、县里的作者,她的根还在那里,还连在那里,所以我觉得她能写出好的东西。 

  李师东(《青年文学》杂志社社长,著名评论家、编辑家):我很有幸成为咱们鲁院每一期的老师。 
  今天开周习的作品研讨会,更加亲切了。周习那个时候鲁院还在十里堡那边,抓阄的时候,我很荣幸抓上了周习还有小欧晓娟周小影还有西门,写一篇很容易,但是这么把这些人都写出来,那就说老实话比较花功力的,说明周习本身在没来鲁院之前,对生活非常用心,到了鲁院以后,她所见所闻都想记下来,这是她的认真,同时我感觉这是对文学的用心和认真。
  在座好像有不少是周习的同学同伴,一块再分享周习的创作成果,同时也在回味当年的情意,祝我们大家在鲁院对文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尤其周习,文学创作有更大的成绩。

  红孩(中国散文学会法人代表、常务副会长、著名散文作家):我很有幸在2003年的下半年参加了第二届主编班的学习,在鲁院的日子,怀念的记忆文章,那个我全看过,因为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了解,很多是从那个书籍和资料里查到看到的东西。
  所以说看到了周习的这本书《鲁院纪事》,感觉很亲切,把在这个班学习的经历写下来了,对于自己是一个纪念,对于自己的班的同学是一个纪念,作为鲁院是一个纪念,对于想来鲁院学习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参考的东西,
  我觉得这样的书,对于了解鲁院,了解生活还是有帮助的。

  张富英(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副主席,《作家报》总编辑):作为这次研讨会的组织者和主办者,首先感谢大家的莅临,和周习认识将近20年了,据我的了解,她做人非常低调,许多公开的宣传的事都是在我们的一再催促下才举办的。这次本想搞一个小型的座谈会,没有想到一旦定下来,就由不得我们了,特别是在鲁院的重视下,升格为研讨会。
  周习的《鲁院纪事》,除了她是有心人,我觉得更是一种勇气,一种担当,这不仅是对鲁院的一份珍贵礼物,对广大热爱文学创作者,也是开卷有益的一本好书。
  即兴一首与大家共勉:学步蹒跚自田间,友人方家多励勉;笔耕不辍终有成,玉壶冰心寄鲁院。
 
 郭艳(鲁迅文学院教学部主任、文学博士,青年评论家):周习作品我看了,感觉特别温暖,仅仅祝贺还是不够的,我感到了鲁院学员对于鲁院浓浓的情意,这种情意对于写作者来说,是对记忆的一种重温,《鲁院纪事》,就是记录了很多作家过的文学生活,这种文学的生活,可能某种意义来说,对于我们的心灵,对于我们日常比较机械的,可能充满压力的现代生存是一种减压,也是一种回归,这种回归可能是《鲁院纪事》这本书对于当下散文写作,从意义上来说,可能是反映了一种共通的,对于脱离日常的精神生活的回归,
  最后祝贺周习,欢迎各位回到鲁院。

  孙吉民(鲁迅文学院教学部主任、文学博士,青年评论家):首先我还是向周习由衷的祝贺,她能够将不长不短4个月的学习生活,呈现为一本厚厚的一本书,供鲁十一共同回忆生活的美好。同时感谢周习,用这本书进一步加深了鲁十一刻在鲁院的印迹。
  周习给我的印象,就是特别的真诚、善良,是朴实、善良、热心,重情,细心的人,她是鲁十一里面给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我最感谢的人之一。我认为只有深厚的情感,才让她记忆不忘,历久弥新,对鲁院这种浓浓的感恩之心,深厚友情,难忘之情充斥在作品当中。
  我看了序言,最后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且待时光,希望用这四个字看周习。

  陈涛(鲁迅文学院办公室主任、文学博士,青年评论家):今天参加周习的研讨会,挺荣幸的,也想通过阅读这本书让自己有了一个机会,对于自己应该是6年前的鲁院时光重新做了一种回顾跟打量。我当时真是捏了一把汗,我觉得写这个东西难度挺大了,难度第一要写这么多人,每个人都写,这么多人每个人特点不一样,第二个这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刚才这些老师谈了,这些书贵在一个真,真诚真心,再就是真实,真实本是原生态的东西,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真实是一种力量,
  最后我再次祝贺并感谢,能够借着这个机会,让大家再一次能够重温这段时光。

  孙书文(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文学评论班学员,青年评论家):《鲁院纪事》是对鲁院的回忆,有老师、同学、食堂的师傅、一系列的人物,这是一个非常立体的特殊的文本,这里面是真情真实都融合在里面去了。因为本身特殊性,决定了文本的特殊性,好多同学的诗,好多同学对于同学的看法,放在里面,这本身是给你的文本形成一种呼应,融合到里面去了,它是一个别样的当代的文学史了,不是对作品的评价,而是文学史的东西,这个东西是对我们的样板性的文学史一个非常好的补充。给我们这些师弟师妹们提供了范本,对于鲁院的记忆都融合在里面了。

  康桥(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我原来想,我是一个为了文学可以舍弃生命的人,但是当后来我把周习同学的《鲁院纪事》再翻了一遍的时候,我觉得她比我还要热爱。她爱校领导,爱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甚至连鲁院的看守大门的那个师傅,以及食堂的师傅们,她都喜爱,而且学校里的每一棵树,她都观察特别仔细,所以每个人都写到了,而且我们生活中的细节她也写到了。《鲁院纪事》,不仅仅是写的同学,也在试图刻划这种鲁院、鲁院精神对每一个人的影响和渗透。我说你出手好快,她说这是在鲁迅文学院学来的,鲁迅文学院对她一生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在此祝福周习。

  徐峙(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我是周习的娘家人,感谢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秘书处、作家报社,还有鲁院,对于我们国土系统的作家给予这样的重视和这么高规格的推荐,表示感动和感谢。
  周习写这本书应该是很苦的差事,要把每个人的细节写出来非常难,我现在想起鲁院记忆已经支离破碎了,如果没有这样一本书,很多事情,我都已经开始变得模糊了,在记忆模糊的地方,周习做了这么一件事情,她让大家记忆重新变得清晰起来,我觉得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尤其是特别佩服她对里面的细节,她怎么记得那么清楚,写得非常生动,我觉得她的记忆力还有她的观察能力非常让我佩服。
  如果提一些什么想法的话,我觉得我还想看到,我们对于鲁院实际上有个魂在这边,这个魂写得还不够。

  李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军旅作家):我发现在鲁院大家都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但是离开鲁院有一个共同的就是怀念、想念、思念。周习带着一种感恩的心情,感动的心情写每一个人,我觉得看了以后非常感动,周习的《鲁院纪事》,回忆每个同学的音容笑貌,感觉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之间,还有这样一帮有文学理想的人,心里面涌起来的是温暖,是对鲁院各位老师的感激,是对人生暖暖的、浓浓的、柔柔的回忆,充斥着我们的世俗的内心,让我们觉得生命有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展现和丰富生活的憧憬。
  感谢周习,希望你在以后的创作中,有更大的成就。

  毛竹(中国石油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知名女作家)我觉得周习这本书,是我们鲁十一的一个清明上河图,像工具书一样的,那时发生了什么事,拿出来翻一翻,鲁十一的人首先很感谢周习的,没有这样一本书,把我们54个同学放在一本书里面,就没有一本书让我们可以能够作为一种坐标一样的。这个书就是献给所有的在座的老师,献给鲁院,献给我们整个中国文坛的鲁十一的名片,谢谢各位老师。

  索良柱(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文学评论班学员,青年评论家)周习的《鲁院纪事》我拿到手翻特别有感觉,特别吸引你看下去,后来我仔细看这书其实很有味道,对我来言,有一个很大的收获,我会特别的珍惜接下来剩下的在鲁院的时间,因为这个时间已经过了一半。从这个书里面很感性的深刻的感受到对鲁院的分量,我们到鲁院的时候,可以说是进入了中国文学的现场。有一个小的建议,不应该是在毕业那天送别打住了,这个班同学毕业之后还有来往,鲁院的精神,或者说这段学习对人生是有深刻影响的,我总感觉缺一部分。我觉得历史写了,抵达的现场写了,毕业以后的未来呢?

  黄德海(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文学评论班学员,青年评论家):散文基本上是两个方向性的,一个是进展性的,一个是延展性的,进展性的比较好理解,就是说像周习老师在鲁院毕业以后,经常会说这是从鲁院学习的,那是从鲁院学习的,在鲁院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进步,这个进步的过程不是一开始就停止的,而是一直进步。另外一个延展性,就是比如说我们对于一个人的认识,如果没有鲁院把我们聚在一起,我们就是在纸面上的认识,等有一天我们再坐在一起的时候,这个人就生动起来了,这本书在进展性和延展性都做得特别好。
  感谢周习大姐的书,感谢鲁院的培养,感谢大家给我一个机会。

  项静(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文学评论班学员,青年评论家):我也是很认真地看了周习师姐的《鲁院纪事》我特别喜欢这个题材,她选择的题材特别好,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一方面是现在非虚构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也是特别值得书写的,这是一群文人的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样本。
 
李桂华(《寿光日报》社编辑主任,山东寿光作协副主席):我觉得今天我们来自家乡基层能够坐在中国文学的最高殿堂,非常感谢周习,她确实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一个榜样。
  我读完了《鲁院纪事》觉得鲁院绝不是白上的,从很多大师都给周习的作品指出了很多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确实为她感到高兴,这么多高水平的老师们帮她提升,她用高水平的创作回去指导我们,我们也是很有福气,我们祝周习更上层楼。

  毛晓春(中国文联《神州》杂志社副社长,散文作家、书法家):我看了周习的《鲁院纪事》,不能不给山东人说好话,这本书散淡之中透出深情,貌似很散淡,但是有深情,尤其是细节的把握和选择,从《鲁院纪事》里面,看到鲁院的精神,看到学者的精神,看到时代的精神。

  王瑕(《潍坊日报·今日寿光》主任编辑):我和周习是从寿光作协成立时候认识的,她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她这个人内心坦荡,非常真诚、热情、善良,我今天主要是来学习的,别的不多说了。

  祝雪侠(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秘书长,《作家报》副总编辑):今天来到鲁院,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两年前的春天我在这里毕业的,感谢周习师姐让大家今天相聚在这里,鲁迅文学院是我们学员内心最神圣的殿堂,这本书让我看到一位善良纯朴的师姐对文学的热爱,对鲁院的情感,我们为自己曾经是鲁院学员而内心深感自豪,愿周习师姐《鲁院纪事》研讨会圆满成功,创作取得更大的丰收,谢谢。

  周习(中国作协会员,国土资源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作协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一届高研班的学员。散文集《鲁院纪事》作者):先给大家鞠个躬,谢谢。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文学朋友们,尤其是亲爱的鲁院,亲爱的李一鸣院长和我们在座的各位鲁院老师和没有在座的老师,我都非常感谢,我发自内心的感谢这个学校给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感谢各位文学界的朋友和各位老师,像王宗仁老师,红孩老师,李师东老师等等,这些我的文学前辈,都对我的这个作品提出了非常独特的,非常中肯的鼓励,对于一些很明显的缺点,也非常真诚的提出来,我非常感谢。还有各位在座的评论家,我觉得他们都非常有思想,说得非常到位,有一些东西,我反复思考,没有悟出来的东西,今天我一下子好像是透明起来,清晰起来,所以我在这里,也是表一个态,如果再版的话,我会争取每一位我写到的老师的意见,争取达到一个高度。
  再一个今天要感谢《作家报》全体朋友辛勤的努力办了这么一个非常高水平的研讨会,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想几个人坐一起聊聊就行了,没有想到鲁院对我这么重视,对普通的学员这么重视,所以我代表个人,代表我们所有在鲁院学习过的学生,对我们母校致以深深的敬意。也感谢今天到会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你们在百忙当中牺牲了休息时间,参加普通写作者的会议,我是永远不忘的,非常感谢。也感谢每一位付出辛勤努力工作的媒体朋友和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谢谢大家。
 
  
  李一鸣:好,今天下午鲁院迎来了它的学员带着描写鲁院的作品回到娘家来汇报,今天是一个文学会,也是一个亲情会,关心她的人和她关心的人相聚在这里,凝成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下午,温暖的时光,难得的机会,大家谈人谈心灵谈精神谈过去谈未来,大家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期望,感谢周习,祝福周习,祝福鲁院,祝福中国文学。
  我宣布周习《鲁院纪事》研讨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