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文艺资讯

八大山人文献馆开馆 揭开八大诞辰400周年纪念序幕

核心提示:4月17日,由著名学者萧鸿鸣与书签学社联合发起并筹建的“八大山人文献馆”,在中国宋庄艺术区正式开馆,并以一场重磅学术讲座拉开八大山人诞辰400周年纪念帷幕。


本网讯 417日,由著名学者萧鸿鸣与书签学社联合发起并筹建的“八大山人文献馆”,在中国宋庄艺术区正式开馆,并以一场重磅学术讲座拉开八大山人诞辰400周年纪念帷幕。

开馆首讲:聚焦学术深耕与文化传播

本次讲座中,萧鸿鸣先生重点解读三部新著的核心内容:《八大山人年谱》:40万字,订正八大山人80年的作品、行踪、事迹、交友;《八大山人印款说(增订本)》:将30年前的研究,作进一步修订,增加印、款20余件,新观点阐述文字4万多;《八大山人传》:以普及、通俗为原则,对八大山人80年的人生,作较为真实的反映,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对其行踪、交友、事迹,作全面的介绍,对其孤傲、癫狂、乖戾的性格进行合理的阐述,将一个生动的八大山人交给读者。这些著作从不同维度深化八大山人研究,将在2026年八大山人诞辰400周年纪念前出版,无疑为学界带来新的研究视角和学术突破。提前揭开八大山人诞辰400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

开馆现场:群策群力构建艺术社区

八大山人文献馆名誉馆长薛慧女士作了开馆致辞。《作家报》总编辑张富英,中国徐悲鸿画院秘书长李浪木,北京陈半丁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贾绍昌,声音艺术博物馆秦思源馆长,书法家画家曹泽民,新悦书院院长耿志红,作家霍香结,诗人沉沙,艺术家天夫,易经研究学者师铁平,象外古琴张松涛,庐灵文化周文峰,北京中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谭裕,春花秋实画院创始人春花,江东映画(北京)文化传媒,以及网络媒体协助方静静白噪音App创始人夏天女士,文献馆志愿者团队的代表刘芳女士,《宋庄故事》薛大进、陈洁,小堡好邻居及协作代表团万厚、单字融,合唱团、霎哈嘉瑜伽冥想团、满庭芳织女团、书签学社代表等近50人出席并参加开馆首讲。

互动环节,嘉宾们积极发言、献计献策,希望文献馆在保持学术氛围的同时持续、稳步发展;更为广泛地接纳各类文化、艺术的观点与艺术形式,成为宋庄艺术社区里具有现代包容精神的学习型共建平台。


文献馆启幕:保护与弘扬

出生于1626年的八大山人是遗世独立的画坛巨匠,其一生经历明清易代,作为艺术史上的传奇人物,其作品以孤傲冷逸的笔墨语言和深邃的精神境界,成为中国文人画的巅峰象征。八大山人文献馆由萧鸿鸣先生创立,与书签学社联合筹建。新成立的八大山人文献馆将以系统性收集、整理和保护与八大山人相关的文献、历史资料为使命,避免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因时间流逝而散佚或损毁,并为深入解读八大山人这位艺术大师提供坚实的文献基础。除文献收集整理与保护外,文献馆还将致力于艺术作品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教育与文化交流等工作,以推动八大山人艺术作品及艺术精神的相关学术研究,弘扬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促进传统文人美学新鲜动能的注入。接纳国内外研究者前来查阅、交流。

建馆初心:为八大山人研究者们提供便利

作为文献馆的核心推动者,萧鸿鸣先生潜心研究八大山人四十载,其众多的研究著作,被誉为该领域的“学术基石”。谈及创立文献馆的初衷,萧先生介绍说:发心初始,我们的目的就是将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所有文献、史料,集中在文献馆展示给大家,提供给大家做研究。同时,通过文献馆,展开一些对八大山人课题的讨论和探索。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王方宇先生在海内外的研究基础上,形成了“八大山人学”这样一个学科,在美国耶鲁大学建立了八大山人的研究中心。今天,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高校有很多人在做八大山人研究。面对日本、韩国、东南亚方兴未艾的八大山人研究,我们在八大山人诞辰400周年之际,成立“八大山人文献馆”,首要目的就是为了纪念八大山人。第二就是给大家提供研究的便利,把我们收集的这些八大山人的文献以及各方面零散的资料、史料集中在文献馆里展现给大家。我们希望全国各地研究八大山人的学者、研究者们,能够到文献馆里来,完成他们的研究项目,我们也能够提供他们所想要的一切资料,我们具有这方面的权威性。

面向未来:促进文化传播

在宋庄发起和创建八大山人文献馆,不仅是对八大山人艺术的致敬,更是对传统与当代艺术融合的积极探索;不仅丰富了宋庄的艺术生态,更是国家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也是为了让这位艺术巨匠的精神血脉重焕生机。

文献馆的建立将为宋庄注入新的文化活力,推动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同时提升宋庄的艺术影响力。未来,八大山人文献馆不仅服务于学界,更致力于推动八大山人文化艺术的公众传播和国际传播。文献馆有望成为传统艺术研究、文化传播、艺术教育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宋庄艺术区乃至中国艺术生态的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八大山人文献馆2025年418日起正式向社会开放,迎接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八大山人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交流。

八大山人文献馆将以系统性收集、整理和保护与八大山人相关的文献、历史资料为使命,避免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因时间流逝而散佚或损毁,并为深入解读八大山人这位艺术大师提供坚实的文献基础。除文献收集整理与保护外,文献馆还将致力于艺术作品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教育与文化交流等工作,以推动八大山人艺术作品及艺术精神的相关学术研究,弘扬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促进传统文人美学新鲜动能的注入。接纳国内外研究者前来查阅、交流。

萧鸿鸣,独立学者、作家、画家,原《中国收藏报》总编、编审。萧先生40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八大山人及其艺术,发表了众多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文章数十篇,破译了八大山人生平及其艺术当中的诸多历史之迷。其学术著作《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荣获2002年中国美术学最高奖“学术著作奖”(一等奖),该著作现已被多家大学列为博士生研究课程的教科书,《八大山人在奉新耕香院》荣获2015年华东地区古籍类书籍一等奖。作品获文化部、总政文化部三等奖,教育部优秀作品奖,国家文物局、江西省人民政府三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银质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著作奖等众多奖项。

萧鸿鸣是明清史专家,史学、理论著作,文学作品等身;深厚的学养,造就了他的“文人画”。现已出版有《萧鸿鸣写意人物》等画册数十种。创作有大量的连环画、中国画,作品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及私人收藏家收藏。

萧鸿鸣先生又是一位作家,出版有长篇小说《圣洁的狂僧·八大山人》《统一·康熙收复台湾》《柳絮飞来一片红》《金门战役记事本末》等,均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八大山人文献馆供稿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