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时代风采

陈爱中—— 一名业余作家的高尚情怀

核心提示:一个人的品味不但体现在他的衣食住行,言行举止和兴趣爱好,更体现在他对他人和社会的关爱,做一个好人,一个对他人、社会、国家都有益的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基本准则!

  陈爱中 男,汉族,1956年9月出生,广东省五华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1974年6月参加工作,曾任农村大队干部,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县委农村工作队员。1974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卫生员、调剂员、区队长、技术员、大学讲师、办公室行政助理、秘书、参谋、学员队副队长、队长。1996年2月从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学员队队长、讲师、中校团级军官职务转业,任广东省劳教局政治处宣教科长、省少教学校筹建处负责人、广东省粤兴经济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兼书记、二级警督,省局办公室副主任、局房产小组负责人、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兼书记、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广东省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所副所长、一级警督警衔,广东省法制教育所副所长,正处级干部,三级警监警衔。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邀研究员等。

 
  2012年9月,广东省司法厅印发了专题介绍陈爱中事迹的第十期《简报》,《简报》上送至中央政法委、司法部、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下发至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各基层单位,从此,人民更加知道了,广东省法制教育所有一位陈爱中,他几十年坚持为群众做好事,他无偿献了四十多斤鲜血,他对群众充满爱,对犯罪分子深恶痛绝,他当了二十多年“处级”,仍然对工作保持着高亢热情,是警营中一位高产的作家。
  他的先进事迹多次见诸于《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法制报》《麒麟之星报》《广东支部生活》等各大新闻媒体,他救死扶伤、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受到社会的高度赞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12年7月,广东省司法厅政治部主任何刘明同志,在有关陈爱中事迹的信息专报上批示:“陈爱中同志的先进事迹,诠释了党员领导干部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请组教处、宣传处落实调研宣传。”
 
  当“苦差事”总也落在她头上的时候,他义无反顾
 
  1956年9月,陈爱中出生在粤东山区五华县的一个偏远小山村,他父亲在一百多公里外的老隆(今龙川县)边远山区的一所学校教书,母亲是村里的“接生婆”,他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一家十口人全靠父亲那份微薄的工资艰难度日,穷得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作为家中长子的他,从小就学会了帮着母亲料理家务,照顾弟弟妹妹,自己一边上学一边干活,挑粪、种菜、打柴、犁田耙地、插秧打稻谷等农活样样都会,甚至编织畚箕、做火夹、做木工等技术活也自己动手。艰苦的童年生活,锤炼了他忠厚本分、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甘于吃苦、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
  高中毕业后,陈爱中回乡当了农民,到一个深山老林里开荒耕种,一年多以后,被挑选到县委路线教育工作队,到一个边远村庄,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农村里的孩子要想走出大山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读书,一条是当兵。但陈爱中走向社会的时候,中国仍处于“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大学停办了,去当兵也要百里挑一。1974年,年仅18岁的陈爱中凭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出色的现实表现被选中当兵入伍。他入伍那一天父亲送了一程又一程,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万不能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一定要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不要辜负乡亲父老的重托!”
  父亲的言行一直激励着他,并成了他整个工作生活的动力,他在部队站岗放哨,摸爬滚打不怕苦,业余时间还认真看书学习,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制中草药,节省经费开支上万元,为减轻伤病员痛苦,用未使用过的中草药先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取得良好疗效,1977年被部队记三等功一次。
  1978年,陈爱中勤奋好学又一次得到丰厚的回报,他考上了第一军医大学,并逐渐成长为部队的一名中校团级军官。
  1987年,陈爱中在第一军医大学工作期间,一个不法分子冒充军队团级干部,以招工为名诈骗群众财产,为了抓获这个诈骗犯,陈爱中主动向上级拦下这“苦差事”,她在骗子经常活动的地方连续伏击三天三夜,擒获了这名诈骗犯,再次被部队记三等功一次。
  1996年2月,陈爱中转业到广东省劳教局时,宣传教育方面没有合适的人选,局党委根据他本人的专长,安排他负责局里的宣教工作,这又是一件“苦差事”。而当兵二十多年从未干过宣教工作的他,凭着一股冲劲,勇敢地挑起这副重担。他接手工作不久,广东省开展“国际消除贫困年”扶贫募捐活动,劳教局干警职工踊跃捐款,一下子筹集资金十四万多元,他详细采访并连夜动笔,撰写了《省劳教局干警踊跃捐款扶贫》为题的文章,连夜骑自行车二十多公里把稿子送到报社夜班编辑手中。第二天一早,文章分别在《南方日报》和《广州日报》的显著位置登了出来。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论文,以干警队伍建设为核心,促进劳教所全面建设,在司法部主办的《犯罪与改造研究》杂志上发表,并荣获广东省劳教系统政工论文研讨一等奖,他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缀,勤奋写作,把宣教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当年就受到局党委的通令嘉奖。
  1997年3月,因陈爱中出色的工作表现,组织又给他安排了一件“苦差事”,让他负责筹建少教所。当时筹建选址工作十分艰辛,陈爱中带领筹建处全体同志走田基串山沟,走遍广州三大区十五个镇三十八个村的山山水水,找出了上百块地皮。选出合适的地址后,当地村镇领导群众和规划国土部门对劳教系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认为劳教就是劳改场所,是墙加电网关押囚犯的地方,不同意在本地建少教所,筹建工作阻力很大。陈爱中同志开展一系列耐心细致的说服解释工作,筹建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受到上级表扬和群众赞誉。
  成功筹建少教所后,陈爱中的职务并没有升迁。1998年5月,组织上又把陈爱中调回省劳教局工作。尽管陈爱中在筹建工作中吃了很多苦,他也没有以功臣自居,愉快地接受了新的工作任务。
  1999年10月,陈爱中又接受了一件“苦差事”,被省委组织部选调到河源市源城区人民政府担任副区长分管商业、供销、乡镇企业、经济协作,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等部门。从省城来到经济落后的山区离家二百多公里,工资少了一大半,陈爱中没有任何怨言。
  城区商业局的职工因半年发不出工资,联名上访,陈爱中与商业局的干部们一起研究,一方面想尽办法广开财路,另一方面设法节流,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赶在2001年春节前夕,把拖欠了半年的工资陆续发了出去,稳定了职工的情绪。
  为了促进山区经济发展,陈爱中利用自己在广州的人脉关系,发挥源城区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的作用,积极推介山区的土特产,促进了当地与珠三角地区的信息交流和协作,乡镇企业逐步有了新的起色。
  为了确保一方安全,他组织有关部门对烟花爆竹市场进行清理整顿,依法扣押无证经营、非法运输的烟花爆竹,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他组织了工商、技监、公安、供销、农业等有关部门对全区28家经营门店进行清查,销毁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一大批,保障了农民生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他经常带领分管部门的领导深入基层,采取个别谈心,集体座谈等形式化解职工矛盾,职工集体上访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维护了城区的社会安定。
  陈爱中在河源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为选调干部树立了良好榜样。他在河源任职期间的先进事迹被《南方日报》《广东支部生活》《中国转业军官》等报刊杂志报道。
  一般情况下,省城的干部到基层任职后,回来后职务会得到升迁,陈爱中在河源工作了两年多,尽管工作成绩十分显著,但职务并没有得到升迁,他同样没有怨言。2001年12月23日,组织上将陈爱中从河源市源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的任上调回广州,又回到他曾经战斗过的省少教所,任副所长职务。
  重新回到自己曾倾注过无数汗水和激情的地方,陈爱中发现这里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这些又是谁都不愿意揽的“苦差事”,陈爱中又主动揽了下来。所里购买的车辆长期没有上到警牌,严重影响工作,陈爱中跑劳教局、跑司法厅、跑车辆市场、跑车管所等地方,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由于少教所是新单位,没有正规的地域道路名称,也没有门牌号码,干警职工福利分房也没有房地产权证,陈爱中跑派出所、地名委员会、房管所等部门,办了大量的手续,终于使单位所属地有了正规的地名和门牌号码,干警职工的福利分房也有了房地产权证;单位成立四年多没有程控电话,他跑村委会、镇政府、区市电信部门,据理力争,终于争取装上了十八部程控电话。办成这事,陈爱中没有用公家的钱请吃过一顿饭,送过一次礼;此外她还积极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干警职工家属小孩无法迁入户口的实际难题,解决了新购置车辆的免税问题。对此,干警职工无一不交口称赞。
  2006年,陈爱中已年过半百,上级领导又把一个“苦差事”安排给他:调他到离家五十公里的三水工作,任省法制教育所副所长,职务还是“处级”,他仍然毫无怨言,愉快地接受了组织上的安排。到任后,组织上安排他分管行政后勤工作,他一样做得有声有色,年年受到同志们的好评和上级的表扬。
  2010年3月,法治所党委决定陈爱中分管教育转化工作。众所周知这绝不是什么好差事,但陈爱中又一次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这项工作。他深入学员宿舍耐心地做思想转化工作,当感情出现畏难情绪时,他给大家鼓劲;当学员转化后回到社会上,他又跑地方政府;帮他们解决身份证、养老保险、恢复学籍等难题。2010年底,因工作成绩突出,法制所为陈爱中请记“二等功”,因名额所限未获批准,但陈爱中仍然没有怨言,他一如既往地干好教育转化工作,而且干得更好更出色。
  2012年5月15日,中国反邪教协会在重庆召开“2012年全国反邪教协会教育转化攻坚与巩固工作经验交流会”,作为广东省反邪教协会常务理事的陈爱中,代表教育转化科研课题组在大会上发言,详尽汇报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博得与会者经久不息的掌声。2012年底,法治所再次为陈爱中报请“二等功”。
  历次“苦差事”,都落到他的头上,他都干得非常出色,他始终没有忘记父亲送他当兵时的嘱托:“万不能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正如陈爱中自己说的,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职务有多高,而在于他的贡献有多大。
 
  当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他挺身而出
 
  当有群众受伤的时候,当有歹徒在街头盗抢的时候,当有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总有一些冷漠甚至围观的人,这其中能有多少能出手相助或及时制止?如果陈爱中在场,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这里略举几例。
  1999年1月29日,在深圳市银湖,他看到一堆人围着一个昏迷不醒的女青年叽叽喳喳,学医出身的陈爱中,立即对这个女青年做心肺复苏术。两分钟过后这个女青年,睁开了眼睛,被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这是一位外省来广东打工的女青年,姓韦。
  1999年2月23日七点多,广州市广从公路上,他发现有一民工被摩托车撞倒在地,血流如注、两眼翻白、全身抽搐一团,许多过往车辆和行人都视而不见,而陈爱中又一次挺身而出,他紧紧按住受伤者的动脉血管进行压迫止血,一边赶紧叫肇事司机和围观群众合力将伤者抬上车,迅速送到南方医院,帮伤者挂号,待办好入院手续,打“110”报完警,才匆匆忙忙赶回单位上班。由于当时很多人都认识陈爱中,有人把这事“捅出去”了,还上了《南方日报》广州新闻版的头条新闻。
  2011年的清明节,陈爱中和家人扫墓回来的路上,见附近村庄有一位姓魏的姑娘晕倒在地,脸色黑紫,一动不动,见此情景他马上叫曾经当过“接生婆”的母亲过来帮手,叫母亲用双手紧紧抓住姑娘腋窝内心包经的极泉穴,他自己跪在地上,熟练地做一系列抢救措施:掐人中穴、掐虎口穴,他一边急救一边叫周围的人打“120”叫救护车。经过十多分钟的抢救,这位20多岁的姑娘才慢慢苏醒过来,围观的群众也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在此之前,陈爱中还在广州市白云区麒麟岗救了一名被外地汽车撞伤导致昏迷不醒的男青年钟某,把身受重伤的钟某送到附近的医院,使钟某及时脱险。事后,钟某的父亲得知是陈爱中救了他的儿子,激动地拉着他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太感谢你了,你对我家的大恩大德我们一辈子也忘记不了!”
  陈爱忠在任河源市源城区副区长期间,经常深入到厂矿、街道、居民区察民情、听民声,深入到下岗工人家访贫问苦。有一年他带队到基层检查工作,来到一户下岗工人家里,了解到这个工人下岗后只能外出打零工,每月收入只有500元,却要供养四口人,其中两个孩子要读书交不起学费,他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1200元钱,替这位下岗工购置了电焊机等维修工具以谋生,让他做起了帮人焊接防盗网的生意,使这位下岗职工从此走向脱贫致富之路。
  2000年的暑假,陈爱中了解到供销社下岗职工陈某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遇难,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时,他带上供销社的领导到她家慰问,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1000元钱,给这两个孩子交了学费,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自己省吃俭用,继续为这两个孩子交纳学费。陈爱中的善举,让陈某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专门把感谢信寄到《南方日报》,感谢热心助人的陈爱中副区长。
  2011年,有一名干警的亲戚急需一种外面很难买的药——蛇毒清针剂,找到陈爱中请求帮忙,陈爱中到广州的几家大医院,一家一家问,来回奔波最终帮那位干警买了十盒。2012年6月,有一位干警的父亲患了消化系统疾病急需到广州动手术,由于到广州人生地不熟,联系了几家大医院都没有床位,陈爱中主动帮他联系医院找好医生,为这位干警的父亲顺利办理了入院手续。
  陈爱中不仅心系干警的急事难事,而且热心帮助思想转化后的邪教类学员。2012年上半年,刚刚转化出所的22岁的小磊(化名),原本是广州某职业学院的大二学生,由于痴迷邪教而退学,转化后的小磊提出了想重返校园继续学习的想法。在军医大学工作过的陈爱中深知要想恢复退学学生的学籍,绝非易事,但是,为了挽救一个年轻人,他不顾自己年过半百冒着酷暑带领业务科室的领导,先后多次往返于广州、佛山两地,不畏繁琐,跑学院、跑教育厅,多方协商。陈爱中的不懈努力换来了可以恢复小磊学籍的答复。当年9月,小磊收到了学校的复学通知书,小磊的父亲带着他专程赶到省法制教育所,当面感谢陈爱中。
  到底做了多少这样的好事,陈爱忠也记不清了。有一次晨练中路过家乡五华的一个加油站加油,老板惊奇地叫出了他的名字,声称见到大恩人。加完油后,这位“陌生”的老板提着两桶花生油、一大包花生、两只母鸡硬要往他车上塞,陈爱中婉言谢绝了。事后,陈爱中还想不起那位老板是谁,自己又是何时何地帮过他的。
  就这样陈爱中把帮助别人当作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坚持了几十年。在《抢占最高点——100名中国转业军官创新智慧录》一书中,编者如是评价陈爱中:“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地经常性的不怕困难,不嫌麻烦不避艰险一件接一件地为人民做好事。好事做到这个份上,该有很高的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陈爱中达到或者在自觉地努力要求自己达到这种水平和境界”。
 
  金牌献血者
 
  从医学院毕业的陈爱中深知,在这么多帮助人的方式中,献血不需要花太多的力气和时间,对身体没有什么损害,却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
  早在部队和军医大工作期间,陈爱中就多次参加无偿献血。转业到地方后,由于工作繁忙,他一度空隔了好多年,到了2004年9月4日,休息在家的陈爱中看到小区附近停了一辆献血车,就走上献血车,撸起衣袖,对采血的护士说:“我是军医大毕业的,一般人献血都在200毫升,不过我身体没问题,我就献400毫升吧,你放心!”此后陈爱中成为一名铁杆献血者,每年都坚持无偿献血,而且每次都主动声明要献400毫升。
  因献血者,每次要间隔半年时间,而现血小板可以每月献一次,陈爱中每月都利用下班后或周末,搭公交车去捐献机采血小板。如今,陈爱中的献血证已达15本之多。据统计,8年来他一共捐献全血37次,机采血小板16次,累计无偿献血21000多毫升,献血量相当于5个成年人的全身血。如果以每800毫升血可以挽救一个生命计算,他所献出的血足足可以挽救25个失血者的生命。
  他不但自己坚持无偿献血,而且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陈爱中身边的干警,车队的司机,纷纷加入无偿献血者的行列。
  2009年5月,陈爱中获得了“2007-2008年度广东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0年12月,陈爱中获得了由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2008-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清白做人,不该要的坚决不要
 
  陈爱中同志经常说,要清白做人,廉洁从政不能贪不能占,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有一次,陈爱中到位于住地附近的邮政代办所领取稿费45元,邮局的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大意给了他450元,他马上将多出来的405元退了回去。还有一次,他到一银行储蓄所取款,她在柜台取600元,营业员却给了她6000元,他像上次一样,只要600元把剩余的5400元悉数还给了女营业员,女营业员非常感激地对陈爱中说:“谢谢你老陈大哥,要是换了别人可能一声不吱拿走了,我就不仅要垫上5400元,还要被扣分和奖金。”
  在少教所工作期间,有一年的中秋节节前,负责少教所建筑施工的老板来到陈爱中的办公室,把一个厚厚的“信封”塞给陈爱中,陈爱中严词拒绝:“我不需要这些东西,我拿了你的钱就是吃了公家的水泥钢筋,我陈爱中的牙齿有那么厉害吗?你把楼房建好,保证质量就行了。”一席话把老板说得心服口服。
  2007年,省法治所对一些基础设施进行翻修和修缮,有个老乡,听到这个消息后,主动来到他办公室,希望把工程批给他做,面对老乡的不情之请,陈爱中同志予以了坚决的拒绝,并严令老乡把带来的礼品拿回去。事后他说,包工头送来的钱和物,都是从单位建设中的“钢筋”“水泥”中来,能吃吗?吃了人家的东西,质量搞不好也不敢出声,这样是害人又害己。正是由于他一贯敢于坚持原则,最终使得该所的重大投资项目和基建项目全部通过上级组织的专项审计,无任何违规违纪现象,受到上级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好评。
  2010年单位要提拔两名正科领导干部和两名主主任科员非领导职务,有个同志通过关系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在可能的权限内,给予适当支持或照顾。对此,他毫不犹豫地给予了拒绝。
  在他的严格管理和示范带动下,单位的招待费用减少了,全所的招待费用实现了“零增长”,有效制止了铺张浪费的现象,他所分管的行政线接待费用,一年就节省了四千多元。
  平时一些老熟人或部属想表示一下,但他都能按照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做到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他生病住院从来不声张。去年年底,他身患左腹股沟斜疝病,疼痛难忍,不得不住院开刀治疗。住院期间,一些老朋友、老同事和单位里的干警出于礼仪或发自内心的尊重,纷纷送来红包以表心意。陈爱中出院后,一一原封不动地退回。他说:你们的深情厚谊我心领了,并衷心感谢你们能来探望,这红包我绝不能收。
 
  几十年笔耕不辍
 
  1992年,陈爱中在第一军医大学担任一个年级临床医学本科学员队的队长,当时他牵头与省新华书店联系,在学院建立一个军民共建文明书市,带领大学生们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在校园里卖一些书籍文具,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陈爱中觉得这是一件有新闻价值的事,就打电话给上级,建议请新闻媒体来采访此事,但迟迟没有得到答复。陈爱中赶鸭子上架,自己动手干。他写了一篇军民共建文明书市的短文,并拍摄了几张反映舒适热闹场面的照片,寄给几家新闻媒体。1992年7月10日,陈爱中的第一篇新闻作品在《广州日报》见报了,从此陈爱中爱上了写作,把业余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一发而不可收。虽是半路出家,但陈爱中有敏锐的新闻嗅觉,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以写作快捷、真实,敢于仗义执言渐长,颇受一些报刊的欢迎,作品不断见诸报刊杂志。
  除了新闻作品,陈爱中的散文、杂文、小说、报告文学、论文也不断发表。家乡的松树、小溪、野草、就读过的小学,在他的笔下都充满了诗情,他写了大量反映乡情、师生情、父子情的散文作品。他父亲病重,但他工作很忙,抽不出更多的时间陪伴父亲,他陆续发表了《父亲的心愿》《父亲的苦》《思念》等亲情散文,其中《父亲的苦》获全国真情优秀散文二等奖。他把下厨房做菜也写成了散文。写得有滋有味有哲理,语言也相当优美:“不经厨中苦,怎知碗中香”、“大丈夫上得战场,下得厨房”……
  1992年,一位石场采石的民工身负重伤,辗转六家医院均被拒收,陈爱中震怒了,他当即写了《民工采石负重伤,六家医院拒收治》,发表于《南方日报》,这篇新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报纸为此开展了持续一个多月的大讨论,被评为1992年度广东省十大新闻之一;1993年,在《南方日报》举办的专栏优秀稿件竞赛活动中,陈爱中获专栏优秀稿件二等奖;1994年,陈爱中获《南方日报》专栏优秀稿件一等奖。1994年冬,陈爱中到云南出差三个多月,看到有的服务员上班织毛衣、打瞌睡,态度傲慢蛮横,撰写一篇题为《愿春城容颜美如春——昆明市商业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的文章,在当年11月23日《云南经济报》第二版刊登。此事见报后,得到了昆明市有关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服务行业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得到加强。
  1999年,陈爱中撰写的《感受真情》散文,荣获国务院军转办《中国转业军官》杂志社举办的1999年“楚天杯”情系谢甲人有奖征文比赛三等奖。
  近20年来,陈爱中的作品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作家报》《当代散文》《中国司法犯罪与改造研究》等报刊杂志共计五百余篇。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广东电台、珠江经济电台、广州电台等媒体也经常播放他的作品,其中两篇作品获广州电台首届广播短新闻一等奖;1994年,其个人专著《陈爱中拣字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2005年1月,他的第二本个人专著《点点滴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于他在文学中的突出成就,陈爱中成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并当选为广东省司法行政文联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司法行政分会常务理事。
  陈爱中在自己的书中写过这么一段话:“一个人的品味不但体现在他的衣食住行,言行举止和兴趣爱好,更体现在他对他人和社会的关爱,做一个好人,一个对他人、社会、国家都有益的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基本准则!”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这段话真实地反映了陈爱中同志的高尚思想道德情操,他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是新时期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活生生教材;他,一个爱民、为民、助民的好榜样;他,一个胸怀真情大爱的大好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