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文艺资讯

“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开幕式暨“青春四十届·致敬诗歌和青春”座谈会隆重举行

核心提示:青春永远绽放,诗歌永远年轻。“青春诗会”是《诗刊》社在中国作协的领导下精心打造的经典品牌,被誉为中国诗人的摇篮,许多著名



青春永远绽放,诗歌永远年轻。“青春诗会”是《诗刊》社在中国作协的领导下精心打造的经典品牌,被誉为中国诗人的摇篮,许多著名诗人都从这里走出,也逐渐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重要诗歌品牌。2024年,“青春诗会”正好举办至第四十届。1023日上午,由中国作协《诗刊》社、河南省文联主办,河南省作家协会、中国诗歌网、《中原文学》杂志社承办,郑州广播电视台协办的“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开幕式暨“青春四十届·致敬诗歌和青春”座谈会,于河南郑州隆重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诗刊》社主编李少君,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邵丽,《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武皓,河南省文联兼职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秘书长南飞雁,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散文选刊》主编陈宏伟,《中原文学》杂志社社长李辉,《中原文学》杂志社执行主编李纲,以及舒婷、叶延滨、王自亮、张建华等40余位青春诗会代表诗人莅临现场,活动由《诗刊》社主编助理、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主持。

“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开幕式上,首先由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邵丽致欢迎辞。她对各位领导、诗人和嘉宾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充分肯定举办“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活动重要意义。河南是天下腹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是诸子百家和多种文艺的发源地,诞生了杜甫、刘禹锡等伟大诗人,对中国诗歌传统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汉语新诗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血脉。同时,她也希望大家积极为河南的诗歌事业和刊物发展献言献策,使河南成为诗歌高地、文化强省,并向诗坛奉献更多的诗歌篇章。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介绍了《诗刊》社“青春诗会”40多年来的举办历程和非凡价值。他谈到,孔子说“诗可以群”,《诗刊》社创办青春诗会,就是有意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诗人,增强诗人们的交流互动。打开视野,许多参加过青春诗会的诗人,都已成为中国当代诗坛的中坚力量,为诗歌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突出力量。今年,又举办了首届国际青春诗会,另外在青春诗会之外,《诗刊》社也积极举办诸如宁德青春诗人研修班、三沙海洋诗歌青春夏令营等活动,努力发掘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诗人和青年大学生诗人群体,唤醒青春诗人的创作热情,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勇担诗歌使命,接过中国诗歌未来发展的接力棒,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诗刊》社第十四届青春诗会诗人李元胜作为代表发言。他说,与历届诗会相比,自己参加的那届诗会规模甚大,颇具代表性和涵盖面,是《诗刊》社对九十年代我国青年诗歌创作的一次检阅和回眸。从时间的长河俯视40届青春诗会,就能看到被诗刊集合起来的40个方阵,在汉语的旷野上默默前行。《诗刊》的青春诗会,不仅仅是一个刊物的品牌活动,更是对中国诗坛的40次输血,是对青春和未来的40次托举,对当代中国诗歌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致辞并宣布庆典活动开幕。他说,青春诗会可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品牌活动,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大量诗人和作品支撑的有力传统,共同见证了中国当代诗歌40多年的繁荣发展,而《诗刊》社是整个历程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和建设者。青春诗会是值得诗人们追求参与并终身铭记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活动。一届又一届的诗会,不仅为中国当代诗坛推举出了大批优秀诗人,而且丰富、参与了中国当代诗歌、文化、文明的发展建设事业;希望青春诗会能够不断延续下去,真正推动中国当代诗歌的繁荣昌盛。



《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介绍了此次活动的具体安排,他期待各位嘉宾能够尽情创造诗意、畅所欲言,共同回顾诗歌来时路,展望诗歌新征程,充分丰富新时代的诗歌文化底蕴。



随后,“青春四十届·致敬诗歌和青春”座谈会召开,《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致辞。他表示,不论是在中国的期刊、诗歌史还是世界视野中,《诗刊》社青春诗会都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活动,持续推动青年诗人和中国诗歌的发展,成就卓著。40多年来,《诗刊》的发展和青春诗会的开展,与中国历史进程和社会进步有着深层紧密的互动,也促进了诗人群体、国内国际诗坛的交流对话,是我们青春的一个启示性见证。


10


《诗刊》社第一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叶延滨点出“诗歌让人永远年轻”的永恒命题,并回顾了自己的艰辛岁月和首届青春诗会的盛况。在穷得只有一支笔、一张纸的时候,是学习和诗歌让他度过了最孤独的青春岁月。四十四年过去了,文字是青春最好的见证。参加青春诗会留下的一首诗和两段话,陪他走过了四十四年。他感谢所有在青春诗会教诲过自己的老师和编辑,希望青春和诗歌永远相伴,助力中国诗歌事业、诗歌写作者们的未来发展,并不断走向国际世界。



《诗刊》社第六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吉狄马加真挚表达了自己对于诗人老前辈们的感谢,并回顾了自身关于青春诗会的种种动人故事,着重表明青春诗会对于新老不同代际诗人们的多重意义。作为重要的诗歌现象和诗歌事件,青春诗会对于中国诗歌事业的发展和建设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价值。包括今年举办的首届国际青春诗会,对于推动中国诗歌的国际交流、未来发展都有关键性意义。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关于青春诗会的学理性研究,进一步丰富青春诗会和中国当代诗歌的整体景观。



《诗刊》社第七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杨克说:“参加青春诗会,是我热血岁月中的一个高光时刻……那一年的青春诗会,不仅仅是一场文学聚会,更像是一次思想的交锋与情感的释放。”青春诗会也是一种生活的分享与交流,诗人们的写作方式或许不同,但依然能从诗歌中理解彼此,一种最深沉的对人的诗之爱,都是世间法。他希望青春的热血,80年代的激情,持续在自己的血液中流淌,也相信中国诗歌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诗刊》社第八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曹宇翔认为,有着光荣传统、灿烂历史、辉煌今天的《诗刊》,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和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诗刊》的青春诗会,几乎是世人皆知的著名品牌。《诗刊》一代代编辑的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为我国文学事业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作为一名有42年军旅生涯的诗人,他一直把青春诗会当作自己的新兵连、青春的营地和当年出发的地方。

《诗刊》社第十五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卢卫平用诗性的语言,将许多青春诗会代表诗人的作品串连起来,喊出了心底对诗歌的崇敬与热爱。他表示,因为诗歌,因为青春,因为理想,我们每个人都像李少君老师一样,是有背景的人,我们的背景是我们仰望的星空,是爱得深沉的大地,是锦绣的江山,是豪迈的人民,是一腔沸腾的热血,是激情飞扬的旗帜,是歌声嘹亮的新时代。

《诗刊》社第十六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安琪深情地说:“参加青春诗会四十年庆典于我是一次青春的回望,是对奋不顾身、激情勇猛青春的一次缅怀。”她表示,历届青春诗会与会者相聚于此,共同探讨青春诗会的价值和成就,其历史的一面已经呈现。青春诗会既是对已经浮出水面的优秀青年诗人的确认,也是对具备一定写作实力尚未获得关注度的青年诗人的发掘。诗人们用自己优秀的创作为青春诗会注入新鲜饱满的生命力,确保了青春诗会品牌的长盛不衰。

《诗刊》社第十七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李双指出,青春诗会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的舞台,中国诗歌的历史在这个空间里发展、壮阔,不断创造出异样丰富的空间层和时间层,并汇入到中国诗歌悠久光辉的传统图谱之中。当下诗歌在后现代语境下如何映照时代,深刻反映世界的变化和人类精神困境,诗歌的公共性问题是一种严肃的道德探索,有其迫切性和必要性。图像化时代,诗人更应该是一个清醒的观察者、筛选者,用诗歌的书写传递更真实的东西。

《诗刊》社第十八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江非生动讲述了自己的写诗、发表和参加青春诗会的种种美好经历,指出青春诗会是自己第一次接触诗坛,也是更多的诗友知道自己在写诗的一个起点,是他诗歌之路上的重要一站。他指出,如果把“青春诗会”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有三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青春诗会为诗歌发展遴选储备了大量的青年人才,二是青春诗会清晰反映出了新诗流变和诗学转向的整体面貌,三是青春诗会为更多独立诗人提供了难得的起点平台。

《诗刊》社第二十四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金铃子说,今天我们聚集一堂,不仅是为了庆祝“青春诗会”走过的40届,更是为了致敬那燃烧在我们心中的诗歌和理想。四十余年的光阴,犹如一首未完的长诗,每一届的“青春诗会”都是这诗中的一行,串起了无数个青春的梦想与热情。“青春诗会”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它是我们的青春记忆,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对理想不懈的追求。

《诗刊》社第二十九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刘年回顾了新诗发展历程、辩证分析了新诗现状并积极展望了诗歌未来。他相信,当中国新诗进入全盛期之时,汉语的国际地位,甚至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都会因此得到极大的提升,届时中国可能又将迎来一个类似盛唐的全盛期。

《诗刊》社第三十一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张二棍表示,对于在座的青年写作者而言,青春诗会意味着个人写作史上的一场变革,抑或洗礼。他十分感谢自己参加青春诗会的宝贵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一个诗人应该有他的使命与天职,即便身处日常与庸俗中,也应该不停擦拭那些被生活磨损过度的语言。只要我们活着,就仿佛一场没有止境的巡礼,要用自己的喉音和腹语,答谢尘世间所有存在之物与未知之物。

《诗刊》社第三十四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陈巨飞典雅道出了“青友如相问,诗心在玉壶”的心声。青春诗会是中国诗坛的黄埔军校,是青年诗人心目中的“最高学府”,参加青春诗会,是青年诗人通过自身的积淀、通过出众的创作才华、通过千里挑一的选拔,才有机会进入这所“学校”,从而亮相于诗坛。写诗是在语言的殿堂里排序,每一粒汉字,都有它正确的位置。



《诗刊》社第三十八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赵汗青着重感谢青春诗会对年轻人的发掘与奖掖。每一年,青春诗会都展现了一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眼光,可以看出对各种诗歌风格、诗人群体的关注。既有民间视角也有学院追求,男诗人女诗人,各种少数民族的诗人百花齐放。自己参加青春诗会和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极大开拓了国际视野,外国诗歌更多地走进我们,中国诗歌也更多地走向了世界。


随后,特邀嘉宾陈仲义也分享了自己与《诗刊》社、青春诗歌的缘分,期待青春诗会未来能够再创辉煌;河南省文联兼职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秘书长南飞雁也表示了对举办青春诗会的热烈支持和未来展望。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在总结发言中向大家宣布,《诗刊》社将响应广大诗人、嘉宾的热情,争取举办一次“我与青春诗会”的征文活动,并出版获奖作品集,举办相关活动,进一步将青春诗会推向新的高潮。



《诗刊》社办公室主任张志刚,新华社记者余俊杰,光明日报记者贾奕星,中国艺术报记者王琼,顶端新闻文学频道主编张茹,顶端新闻记者王慧玲,顶端新闻记者毛亚珂,中国诗歌网的孤城、祝雪侠、牛莉、张永锦、王傲霏、迟牧等编辑,以及《中原文学》编辑部的李筱、乔妙、李海焰、聂微、祝俊、邹建等共同参与活动。


与此同时,本次活动亦受到央视频人民日报、人民网、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作家网、中国网、工人日报、北京日报、华文作家网、腾讯新闻、凤凰新闻、搜狐新闻、百度新闻、网易新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uc头条、华人头条、新浪新闻、趣头条、新浪新闻、东方头条、搜狗新闻等几十家媒体平台的报道、推广。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