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由赵朴初先生创办,中国佛教协会主办,是全国公开发行的佛教文化类权威期刊。办刊宗旨为”用智慧点亮心灯,用文化启迪生活。”近日,当度法师荣登《佛教文化》杂志封面人物,专访了他致力公益与养康事业,爱心成就未来的修行之路!
浙江奉化居士安养部,位于锦屏街道西锦村凤山脚下,远离城市喧闹,却近世间方便,是在家居士念佛安养之地。每日拂晓,伴随着缕缕温暖清透的朝阳,袅袅佛号从安养部飘散而出,佛号升腾于山野之间,回响于村落之上,深沉有力,庄严肃穆。安养部内清静,在这里不曾感觉到沉沉暮气,在此安养的老人们整洁干净,眼眸不见混沌,明亮中透着慈爱,欢喜、自在,开朗之情洋溢在每位老人脸上。老人们常说:“我们在这里不是养老,我们是在这里修行。”
行愿安养的出家人
奉化居士安养部在住持当度法师的带领下,十余年间接收照顾了近千位老人,这些老人中年龄最大的102岁,最小的50岁。当度法师自出家之日起,便发愿,修道不离世间法,成佛不离度众生,“我不仅是佛弟子,我更是众生的儿子。”
当度法师俗名竺召明,1966年出生于宁波奉化前竺村,少时虽家境贫寒,却以吃苦耐劳的品质与积极乐观的天性,一路“摸爬滚打”,在社会上闯出属于自己一片天,但俗世间的纷纷扰扰却让竺召明一度陷入浑噩迷茫,2004年,他来到寺庙请愿,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佛教,并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觉佛法给予了他真实不虚、度一切苦厄的力量,也因此他愈发亲近佛法,以寻得内心一方平静,因缘具足下,竺召明皈依三宝。
2009年时,竺召明的父亲往生,作为虔诚的佛子,为了能让父亲往生西方极乐,他便四处找人,希望可以为父亲助念,终却无处可寻,谈及此事,他心留遗憾:“每每回想起故人,总是一辈子让我们刻骨铭心,而后却又似消散成一片云霞,静静地飘向远方。我们拼命奔跑想追住他们,可最后云雾散去,而我们终也不知道他们身处何方。”
或许是为了让更多人不像自己一样留有遗憾,他开始关注临终关怀事业,也为了父亲积累福报,他决定组建宁波助念团。“死亡,其实是活人的事情。经历后,才更加真切的体会过,至亲之人离开时,我们希望能施以帮助,让逝者体面与安详,对心如刀割的生者,又是何等莫大的安慰。”也因助念因缘,作为竺召明与奉化居士安养部有了诸多交集,也因此积累下深刻感情。
谈及奉化居士安养部,在当地家喻户晓。安养部成立于1993年,创始人赵玉韵,本为医生,退休后,因感生命无常,老病死苦迅猛,曾办家庭佛堂念佛,后同修渐多,为大家同修共住、互参互助,遂发心成立佛教居士安养部。安养部的成立,受到当时赵朴初居士大力支持,并题“奉化佛教安养部”相赠。后经大众努力,在西锦村原风水庵旧址上建起大殿1座、居住房15间,有床位30张,占地约2亩。1996年,第二任当家毛荷英负责安养部,在原来基础上,重建前大殿,又新建后大殿、往生堂,扩建东西两边寮房等。
2012年,奉化居士安养部由竺召明接任,他成为第三任当家。“当时,安养部内,大家身份都是在家居士,发觉弘法之时难起恭敬心,所以我想弘法还是要以出家人的身份,这样大家才会对佛法起信心,对三宝起恭敬心。”出家因缘虽寥寥几语,却充满着更好服务安养部念佛安养的男女居士的坚毅决心,或许竺召明早就已经决定,将自己的余生奉献于佛门,奉献于佛教公益养老事业。2016年,竺召明正式在宁波阿育王寺剃度出家,同年11月在宁波七塔寺受戒,法名当度,当时便是当下,度人便是度己。
接手安养部后,当度法师并没有拘泥于过去传统,而是以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济世精神对安养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当度法师取消了原先入住安养部需缴纳的费用,一切随缘,以此让更多经济拮据的老人可以来此得到帮助,其次,当度法师把“门”打开,坦然面向社会各界。“早先,这里的老人们总以安养部为一个团体,只在满足自己修习佛法的需求,对于外界也颇为排斥,我来后,就想把安养部这扇不常开的‘门’打开。”当度法师道。法师此举当时也遭致非议之声,更是被人追赶辱骂甚至动手殴打,就算如此,法师立场坚定,未曾让步。“佛法是自由与包容的,我们佛子修 习佛法也是为了破除分别心去度化众生,现在有条件了为什么不去度?”当度法师道。
每逢有人问道:“师父,要什么条件才能申请入住安养部?”
当度法师总是笑回:“什么都不要,只要你想来,我都收。”
安养部里静修明天
如今的安养部,占地约15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左右,有寮房近100间,功能齐备、设施便利,环境整洁舒适,现有常住居士200余人。
安养部以传统寺院格局,前坐弥勒,后立韦陀,标志这是一座属于佛教的安养部。前大殿三开间、上下两层,近800平方米。一楼供奉西方三圣,居士们在这里早晚功课;二楼成佛堂。大殿两旁是寮房,供居士们住宿。西寮房后面有往生堂和莲池海会堂。大殿后面的一幢老殿,则为腿脚不利索的老人们提供方便,在此安静念佛。经过东寮房过道,是一片开阔的生活区。一座400多平方米的舍利佛讲堂,兼有讲堂及斋堂两大功能,大家饭时在此安静过堂,平常或听经闻法,堂前“欢迎您回家”几个字,醒目且温馨。
早晚,大家在大殿内集中参加早晚功课。其余则各自念佛修行。听经念佛之外,老人们洒扫庭院、清洁环境,并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既为锻炼身体,又为愉悦身心。
同修共住,老人们在念佛上互参互学,在生活上互帮互助,共同的信仰,让大家相互照应、团结和睦。在此安养的老人们,大多看淡生死,心态平和喜乐。修行念佛、了脱生死之外,安养部在当度法师带领下,也不忘佛陀慈悲济世之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每日,居士们与老人们会围绕在当度法师身边听闻开示,以佛法润泽身心,在虔诚念佛的人群之中,偶尔会有一张护理床布置其后,躺在护理床上并不是迟暮老人,而是一位正直壮年的男子,名为郝师国,本是当打之年,却因2009年务工之时不幸被木工板砸伤,造成了高位截瘫,郝师国虽捡回了一条命,但从此以后,只能卧床度过后半生。父母不离不弃伴其左右悉心照顾,2013年时,郝师国母亲也因操劳过度离开她割舍不下的孩子,自此只有父子两人相依为命。从此以后,照顾郝师国的重任便落在其父亲郝三铁的肩上,本是颐养天年的年纪,父亲却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未曾休息过一天。
一年除夕,父亲郝三铁感叹着岁月不饶人,自己身体大不如前,转头望着躺在床上儿子:“师国,假如哪一天要是我不在了,谁能来照顾你,我又放心把你交给谁?”郝师国望着父亲日益佝偻的背影,纵使眼泪已经在眼眶中打着转,也抿住不让其流下,“我不敢哭,我连去擦眼泪的力气都没有,父亲怕我担心,说完就去到墙后,我听到了抽泣声,三十多年,我都没有见到他哭过。”郝师国回忆道,比起身体的伤痛,对于亲人的愧疚之情,对于命运不公的自怨自艾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郝师国的内心,“其实我早就想过,不想去拖累任何人,想着自我了断,手却连握紧拳头都做不到。”郝师国本也 学佛,无意间在学佛群里了解到奉化居士安养部与当度法师的事迹,便抱着“求往生”的目的联系到当度法师,并将自己的情况告知法师。
“师父,我找到您不是想养老,我想来您这儿求往生。”郝师国请求道。
“不行。”当度法师正色道。
“师父,我活着苦,我不想拖累别人。”
“人来此婆娑世界,万般皆苦,唯有自渡。你等待几日,我来接你。”一句简短有力的承诺,当度法师便将郝师国从山西顺利接至奉化居士安养部,并安排义工妥善照顾。
“师父,我现在不拖累我父亲,我却来拖累你们了,我却什么也做不到。”初到安养部的郝师国躺在护理床上内疚道。“没事。”当度法师轻轻握住他瘦削的手,“‘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或许大慈大悲的菩萨冥冥之中就指引我与你相遇,所以你要对佛法升起信心,能帮助到你也是我的福报,我们义工的福报。”……
两年过去,郝师国在安养部,不仅身体比从前健康强壮,内心也愈发充实、乐观与坚强,从一心只想着自我了断到如今积极面对当下生活,都离不开法师与义工们的悉心照料,“刚看到师国时,他把头埋在被子里,只露出一个干瘪的脑袋,自他母亲去世后他就一直呆在床上,十二年没晒过太阳,肌肉都已经萎缩掉,身上也生着褥疮,我们就轮流给他擦洗按摩,天气好我们就推着他出去晒晒太阳,去念佛堂和大家一起听师父开示。看到他现在和来时仿佛换了一个人,我们也替他打心底里的高兴。”义工们颇为欣慰地说道。郝师国也打趣自己,自从来到安养部都长胖了:“真的是安养部、当度 师父以及义工们的发心救了我,是师父的慈悲教化和智慧佛法让我走出了内心的阴暗,我现在已经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是解脱,再难的坎也要过,再难也要活下去。”
2885莲花安养
面对日益加剧的银发潮,老年人口的安养、临终关怀等已经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当度法师坦言:“目前居家养老是占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但在居家养老概念的社会认知上仍然还很模糊,有不少人将居家养老混同为家庭养老,社会上也把一般性的居家服务视为服务的全部。然而,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生活服务,更需要精神关怀。在某种程度上,精神关怀比生活服务还重要和迫切。”
为老人提供从生活服务到精神关怀的养老模式,奉化居士安养部已经做了良好的探索与实践,于是当度法师发下大愿,要在全国2885个县市区各建一座面向社会的佛教公益养老院——即“2885莲花安养”公益计划。
当度法师直言,佛教养老或许不能成为主流,但“2885莲花安养”公益计划的实施,不仅服务教内佛弟子的养老问题,更是给予老人们更多的选择。法师深感一人力量的渺小,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一条公益之路,2017年8月8日,法师开办2885全国第一期公益养老义工培训,到如今共圆满办学17期,培养全国各地养老义工人才3000多名,数百个专业佛教安养团队遍布全国各地为公益安养事业发光发热。
大愿需大行,做佛教养老就要知国情,民情。2019年9月21日,由当度法师发起,佛教养老中国行正式启程,义工考察团吃着清简的食物,干着最累人的活,为老人义诊、理发、剃须、剪指甲、洗澡、换衣……从中国最北端的北极村,到最南端的天涯海角,途经江西、辽宁、河南、北京、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行程2万多公里,参访养老院100多所,关爱老人3000多名,对中国基层养老现状进行大规模的详尽调查,获得宝贵的一手数据与资料,并在浙江、河北、福建、广东等地建成了11家佛教公益养老院与1家素食餐厅。
在黑龙江时,惜于因缘尚不具足,原本在此计划建设的安养院并没有顺利落成,当度法师看着当地本因安养的老人们落寞的表情,他没有丝毫犹豫,而是决定全部带回安养。“公益就是不为自己,不能有私心,要无条件的去帮助他们,把老人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照顾。“
如今,当度法师依旧践行着自己所发的大愿,纵使前路漫漫,法师相信,只要意志够坚定,佛法加持,行此大愿,佛祖定会相助。“我从小就爱看老人的样子,不知道为什么,可能他们不再清亮的眼睛里,充满了悲伤和承受,那是只要我们努力的活着,就终将体会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出家前我为自己而活,每天都烦烦恼恼,出家以后为别人活,换个方式就活得快乐,我亦很感激,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尽我所能,去爱护和照顾,让有缘的人得到服务,让有愿的人得到成长;让天下老人安心,让天下儿女放心;让佛教无限的慈悲慈爱遍布到每一个角落,我希望通过真诚无私的付出,给老人信心、希望、勇气,用感恩的心欢喜过好每一天。”
(通讯员:韩萍 图/朱江锋)
(责任编辑: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