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雪侠是我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高研班的同学、同桌,聪慧漂亮,热情耿直,多才多艺;做人光明磊落,做事雷厉风行。时光如梭,岁月匆匆,鲁院毕业一晃已经快十年了。对于我们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除了文学创作,都在忙碌于凡尘琐事,平时联系并不多;但雪侠是我经常联系的为数不多的同学之一。也或多或少地关注着彼此的文学创作。近几年来,就陆续收到她的诗集《雪舞花飞》,诗歌合集《文心中国》和《祝雪侠评论集》,从这些作品里,能轻易看到她的勤奋与坚守;这些散发着墨香味的精品佳作早就认真拜读了,并不时找出来再次品味,可谓受益匪浅。
前几天雪侠来电话说《祝雪侠评论集》出版后,很多老师、同学、朋友都写了评论,已达数十篇、十多万字之多,为了感谢师长朋友的深情厚意,为了统一集结保存,她准备近期结集出版,希望我也能写一篇。说实话我勉为其难,一是虽然这些年写了不少所谓的文学评论,而我更愿意叫读后感,但这百十万字都是对于诗歌的胡言乱语,诗歌之外的体裁我都是绕道而行。二是我早就知道《祝雪侠评论集》这本书,很多名家已经做了十分精彩的推介和评析,比如何建明、屠岸、谢冕、吴思敬、郑伯农、曾凡华等,这些人那个不是在中国文坛金字塔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物?那个不是一抬腿、一跺脚就让中国文坛的大地瑟瑟发抖的人物?把自己笨拙的文字与他们生拉硬拽地放在一起,这是我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接受的真实想法。但是雪侠既是同窗好友,又是地域上的老乡,又怎能推辞?故而只好硬着头皮撞枪口。
浓浓的家国情怀
《祝雪侠评论集》与其说是一本评论集,还不如说是一本散文集,因为整部作品走笔流畅,比喻形象,气韵充沛,满纸云霞;在这些佳语迭出、妙语连珠的精美文字里,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个作家的使命与担当,正义和阳光,还有浓浓的家国情怀。比如她在《高原人生三原色》里写到:“王宗仁是一个上百次穿越‘世界屋脊'的军人,一个把生命化作青藏高原一部分的作家,他写了四十多年高原军旅生活,数百名藏地的军人从他笔下走过。在平凡中见精髓,一种高深的意境,经过作家笔端的刻画,枯萎的花草也有情,给生命戴上了绿色的光环……”我们不得不说,当下社会总是充溢着一缕缕浮躁之气,让很多人无端的迷茫、彷徨;一些人道德滑坡,信仰缺失,价值取向出现了严重偏差;也有一些人自私自利,患得患失,始终信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明·张凤翼《灌园记·后识法章》);这个时候,雪侠却满腔热忱,充满真情,用满满当当的正能量深情讴歌和赞颂雪域高原无数戍边将士:他们的饮食起居、喜怒哀乐,他们的爬冰卧雪、顶风而行,他们的守望边关冷月,心系天下平安的家国胸襟;雪侠都次第呈现于纸上,溢涌于笔端;雪侠借助散文名家王宗仁的文字,却用她自己的视角与情感,表达对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爱恋;对这片古老博大土地沧桑历史、峥嵘岁月、苦难过往、坎坷经历的翘首仰望;对守护这片神圣土地、为之奉献青春、热血,甚至生命的所有戍边官兵给以崇高的敬意。
殷殷的孝悌之情
习主席曾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讲到:“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是的,一部文学艺术作品,首先要坚守忠义、孝道、诚信、勤俭、仁爱、宽容等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诸多优良理念和道德传承,正义之心、谦卑之态、家国情怀缺一不可,作品要有一股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力量;雪侠的文字就具备了这一切,她在《孝心诚信行天下》一文里写到:“一个对自己父母都没有爱心的人,不会拥有多少朋友,也不会被朋友敬重。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想付出,那么你还能为别人付出吗?所以不管你的财富有多少,官位有多高,父母永远是心灵深处最重要的人,是人生路上最明亮的航标。父母是那把遮挡风雨的伞,父母是黑夜里那盏明亮的灯……”
在当下很多农村,青壮年基本上都外出工作或上班,“空巢老人”就十分普遍。他们大多七老八十、耳聋眼花、步履蹒跚,大多数老人白发如雪、举步维艰、无依无靠;不少老人甚至还要替孩子照顾孩子,管吃管喝,疲于奔命,拼命挣扎,用瘦弱之躯、残存之力劳作耕耘、喂鸡养猪,资助和添补儿女,生活境况让人不忍直视。我的意思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尽可能给老人创造能力范围之内的较好的生活条件,理解他们那辈人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世事沧桑、艰辛苦难;理解老人们的年老力衰、体弱多病、贫困潦倒;理解他们为儿女忍受了一生的辛酸苦辣、屈辱饥寒、排挤打压;尽可能地多问候多回家多陪伴。也期待着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更加注重广大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营造敬老孝老尊老爱老的浓厚氛围,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原因只有一个: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的未来。
满满的精彩之语
诗歌泰斗艾青在《我为什么写诗》里讲到:“我就一直为了挖掘人类的不幸,为了惊醒人类的良心,而寻觅着语言,剔选着语言,创造着语言”。我收到《祝雪侠评论集》近三年来,不时捧书阅读,可谓每篇品味,每字不落,勾画、标注就达到了数千处,能看到雪侠苦苦“寻觅着语言,剔选着语言,创造着语言”的艰辛,反复斟酌、左右权衡,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精到细微的观察,电光一闪的捕捉,信手拈来的创作技巧,尽情展现着她过人的才华,很多轻灵飘逸、隽永婉约、精彩纷呈的词句就出现了,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比如:“这里是无人区,而扎根在这里的军人化成片片羽毛,塑成一座汉白玉雕像,魁梧、凝重、深沉,屹立在山口、屹立在天边,屹立在每一位渴望高度的人的心中……”《高原人生三原色》;“他有着前瞻思想,总能出奇制胜地在黑夜里找到萤火虫的指引与光明;看到满天繁星,看到月亮升空,他会突发奇想有创作欲望,来到自己的书房挥毫泼墨一番……”《玫瑰花开的声音》;“我们做人不可坏了良心,最起码的“仁、义、礼、智、信”我们务必做到。中国梦正能量更是孝心与诚信,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处,是人性的光辉与美好……”,《孝心诚信行天下》;“人的一生,走遍千山万水,天涯海角,哪里都是家,但真正的家在诗人故乡的热土上,在母亲的笑容里,在孩童时走过的那条乡间小路上……”《草原诗人牛敏》;“他的情感表达,是酸,让你酸得无奈;是甜,让你甜得回味无穷;是苦,让你苦得泪流;是辣,让你辣得振奋人心……”《歌唱生命最美的遇见》。
《祝雪侠评论集》这部作品,我看到的是一个游侠般自由洒脱、驰骋四野的浪漫情怀;是一个隐士般豁达敞亮、静看云卷云舒的恬静;是一个海边沙滩孩子般猎奇寻觅、寻根究底的好奇;是一个农民般辛勤耕耘、默默付出的努力;是雪侠真挚情感与洗炼语言的精彩呈现,是她生活与生命、思悟与灵光的灿然闪光;我们有十万个理由相信雪侠会走得更高更远。
作者简介:
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