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广东省作协、《文艺报》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邓一光长篇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24日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表示,小说以寻根溯源的考究、去芜存菁的敏锐廓清了香港保卫战的历史脉络,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风云激荡,打捞了被历史烟云所遮蔽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文学是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心灵史,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容,反映着最为广阔的社会现实。希望广东以重大题材和长篇小说创作为抓手,集中优势资源力量,进一步推动广东文学事业繁荣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书写、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指出,《人,或所有的士兵》延续了邓一光一贯的创作风格。小说对香港保卫战进行了全新的判断和书写,将之作为二战的一部分加以审视,填补了相关题材的书写空白;以法庭陈述、调查、举证等多种形式巧妙搭建起作品框架,在非虚构的历史背景下孕育虚构故事,拓展了虚实的边界;将视角转向战争中所有的人,充分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仁者爱人”的精神品质,在构建中国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方面做出了探索。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认为,《人,或所有的士兵》将笔触深入到人性深处,直面大事件下小人物的生命常态,写出他们复杂的人性,以科学的精神完成了人文关怀的工作,为“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穿透时光的魅力。”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秦莉介绍,《人,或所有的士兵》是一部厚重、卓越的优秀作品。接下来,四川人民出版社将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携手共进,进一步加深了解、深化合作,为优秀作家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与会专家认为,《人,或所有的士兵》是一部厚重的战争题材作品,也是一部对战争进行深度反思的长篇小说。小说将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放置在世界史的眼光里,用大量非虚构材料来构筑小说的机体,显示出作者扎实创作功底和极为广阔的写作视野,并通过塑造郁漱石这一特殊的人物形象,深刻思考了生命、战争、人性、道德、尊严与爱等一系列文学书写中的永恒话题,回应历史、昭示未来,展示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厚重的思想内涵。
谈及自己的文学观,邓一光表示:“我时常询问自己几个问题:是否能够在写作中同时关注到历史、当下和未来这三个向度?自己的写作是否能够承受住时间和文明的审视和批判?我的写作是否能在更为广阔的疆域中与世界构成有效的对话关系?”“一部优秀的作品应当能够充分激起我们内在的丰富情感,引发我们表达和言说的冲动。”(应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