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关注争鸣

严肃文学影视改编正在破局

核心提示:央视上个月发布2023年电视剧片单,30部剧作中,《主角》《北上》《人生·路遥》均改编自经典,对于严肃文学的青睐和倚重凸显。

央视上个月发布2023年电视剧片单,30部剧作中,《主角》《北上》《人生·路遥》均改编自经典,对于严肃文学的青睐和倚重凸显;无独有偶,拉满了观众期待值的电视剧《三体》刚刚收官,在主题、题材、叙事、制作等多方面均不负众望,令国产剧创作显现出了别开生面的气象与格局,也为严肃文学的影视化提供了又一范例。

刘慈欣曾提到,对于科幻而言,影像比文字的力量大得多。而今,他在文本中勾勒的恢宏星空,描绘的黑暗宇宙,也通过影视剧改编的方式,得以视觉呈现,再次俘获一大批观众的心,也给市场带来新的期待。

近年来,《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装台》《经山历海》《我是余欢水》等严肃文学改编的影视剧逆势而上,表现亮眼,在获得收视成功的同时,彰显了严肃文学的文化影响和精神力量。

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有一批严肃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亮相,对影视创作新格局的形塑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新时代用优秀作品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和业界的认可,值得探讨。

一流作品,三流改编“可以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严肃文学一直是影视改编的富矿。《人生》《芙蓉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由严肃文学改编的电影作品或展现温情叙事下的现实刺痛,或对历史文化进行深刻的叩问与寻根,或彰显鲜明的中国符号和蓬勃的生命力,或追求极致的声色美学和文化批判,共同勾画着中国电影的艺术图景。电视剧方面,由当代文学改编的如《乔厂长上任记》《雪城》《巴桑和她的弟妹们》《新星》,由现代文学改编的如《四世同堂》《围城》,以及由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等成为一代经典。这些电视剧作品以不同的形式延展了文学原著的精神价值和艺术空间,奠定了中国电视剧改编的基本范式,在中国影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张艺谋导演说过一句对文学感恩的话。那是他在回忆电影《红高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并引起世界对中国电影的关注时:“那些年是文学驮着电影走向世界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严肃文学改编的影视剧日渐式微,一方面在于影视改编逐渐转向“大众化”,更重要的是,其影视改编的难度让从业者望而生畏,“一流作品,三流改编”等争议评价和失败案例,时刻警醒创作者入局之难。中国传媒大学讲师、编剧王婧解读道:“一方面,严肃文学往往逶迤起伏、洋洋洒洒,如何将巨大篇幅凝练成一部故事完整、主题明晰的剧集,考验着创作者的改编功力;另一方面,严肃文学本身有着厚重的精神内核和深刻的价值旨归,如何在改编中保持其精神、传达其思想,也对创作者的艺术水准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的呈现方式是通过文本呈现故事,读者通过想象和审美完成接受过程,而影视剧则不同。在《人世间》编剧王海鸰看来,电视剧是戏剧和文学的结合,这种方式决定了无巧不成书。一唱三叹,一波三折,起承转合是必需的,“难就难在这个地方,要把小说里表现的东西外化、影像化。人物所有的心理活动不再是文字描写,必须让他行动起来,这是比较困难的。”最终,王海鸰剧本筹备历时近三年之久,才得以落笔成形。

回暖背后是经典作品的力量

2015年,根据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播出。镜头中营造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浓浓的“泥土味”,令观众直呼“触动泪点”,不仅收获了众多观众好评,还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路遥热”,也提振了市场对严肃文学改编的信心。2017年,改编自陈忠实同名小说的电视剧《白鹿原》收视率低开高走,获得了较高的口碑。20204月,改编自余耕小说《如果没有明天》的《我是余欢水》因生动展现小人物的现实生活而引发受众热议,成为年度爆款网剧。11月,另一部改编自茅奖获得者、陕西作家陈彦同名小说的电视剧《装台》在央视一套播出,聚焦“装台”工人这一底层群体,以一种久违的粗砺、坚硬和温热的生活质感打动人心。去年,央视开年大戏、根据梁晓声同名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改编的《人世间》成为爆款大剧。

在买下《人世间》《这边风景》版权的一未文化创始人吴凤未看来,严肃文学能够再次获得观众青睐,其实是市场顺势而为。影视市场经过野蛮生长后,观众、市场都需要这些反映时代反映人民的作品。大多数严肃文学的时代跨度非常之大,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也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让人们能够通过故事,窥见一个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缩影,引发思考。《平凡的世界》导演毛卫宁认为,王蒙、路遥这些大家的作品,在今天读起来依然有感染力,一代代年轻人都喜欢他们的作品,这就是经典作品的力量。严肃文学改编潮的再次回暖,既是观众对优秀文艺作品的渴求,也是影视市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期盼。

一个创造与接受的广阔空间

据统计,茅盾文学奖自1982年首届评选至今,获奖的48部长篇小说中,共有31部作品被改编成了影视剧、话剧,除《人世间》外,为大众所熟知的还有《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推拿》《暗算》等。有茅盾文学奖作品打底,一般影视化改编的作品口碑都不会太差,但在热度、收视等层面依然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与“沉没成本”。

未来严肃文学改编影视剧是否能一路向好,还存在不少变量。但当下,已成一片蓝海。作为我国电视剧行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央视发布的2023年电视剧片单中,我们也可管中窥豹:改编自路遥经典小说《人生》并融入路遥本人真实经历的年代情感剧《人生·路遥》,改编自笛安小说《龙城》三部曲的电视剧《龙城》,改编自徐则臣的茅盾文学奖同名获奖小说、由赵冬苓编剧的电视剧《北上》,改编自著名作家陈彦获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的电视剧《主角》,根据伊北同名小说改编、全景式展现“熟年”一族面临现实问题的电视剧《熟年》……除了央视,在其他视频平台方面,莫言的《丰乳肥臀》、金宇澄的《繁花》、余华的《文城》、张平的《生死守护》、贾平凹的《高兴》《秦腔》、王蒙的《这边风景》、苏童的《黄雀记》等都已经影视化启动。

不过,令人慎思的是,严肃文学的“活起来”和“火起来”,是否会引来影视行业趋之若鹜地入局严肃文学IP改编?对此,毛卫宁的判断是否定的。“我觉得文学名著的改编应该不太会造成一窝蜂的现象,因为它的门槛比较高,考验的是主创团队从内容开发、编剧改编到制作发行等全方位的能力与实力。但是我其实恰恰要倡导对严肃文学作品的改编,要大力倡导这条创作思路。”

这正如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的寄语,从文学到影视,这不仅是在描述一个过程,更标志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创造与接受的广阔空间。文学与影视,这是一种相互区分、相互激励而又相互启发、相互成全,最终相互增强和放大的关系。“回顾现代以来文学和影视发展的历史,我们都能深刻地在文学的力量中展望影视的力量,在影视的力量中领会文学的力量。让我们的力量融汇在一起,让文学和影视一起走进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心里,这也是一代代文学人和影视人共同的努力方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