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记者?
做记者18年的河南日报社记者董娉认为,好记者一定是离时代最近、离人民最近、离现场最近的人。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郝晋辉认为,好记者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敢于承担的肩膀,还要有把报道做好的能力。
……
11月8日,作为第九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收官之作,《好记者讲好故事——2022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董娉、郝晋辉等10名记者,通过讲亲历故事、说采访过程、谈内心感受的形式,向观众进一步展示了“什么是新时代的好记者”,进一步诠释了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的使命担当。他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并结合视频、图片,给观众带来一次精神的洗礼,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离时代最近
今年“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充分反映近年来全国新闻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出的良好精神风貌、新闻队伍建设取得的新进展。离时代最近的记者们用以小见大的故事展示宏大主题,反映伟大时代。
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编辑左潇便尽己所能参与其中,全方位报道盛会盛况,多角度展现盛世盛情。团队创作的原创动画视频《新千里江山图》,呈现十年锦绣华章,上线不到一小时官微阅读超过10万+;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CPC》,讲述中国铿锵足音,迅速在全网刷屏……左潇说:“用我们的产品,让用户感受到国家发展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新媒体搭建的桥梁,‘跨度’很大,连接你我的现在与未来;又‘精度’极高,画出网上网下同心圆,让有意思的事情有意义。我们要用自己的所见所思,抵达受众的心中,让他们与时代产生共情。”
董娉从事记者行业18年,其中12年都在和高铁报道打交道,她记录并见证了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建成通车的全过程。“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里,董娉以《一粒“米”的成长》为题,讲述了她在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建设过程中的采访经历和故事。董娉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的职业生涯能够与家乡的发展同频共振,我很骄傲,也很自豪。我想一定要多采访那些时代的亲历者,讲他们的故事,因为祖国伟大的发展变化,他们更有切身的体会。我们要努力去把变化、发展、成就告诉大家,继续带着责任和使命,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
今年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演唱《奥林匹克颂》的是来自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刚刚摆脱贫困的44个孩子,他们给世界留下了温暖的中国记忆。长城新媒体集团记者杨亚红一直在追踪采访阜平县的故事,记录下中国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杨亚红说:“中国脱贫了,大家的日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们天籁般的童声,让全世界听到了中国小康的声音。我的新闻理想是做好时代的记录者,对待每一次的采访报道,深入、深入,再深入一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王宁做《面对面》记者10年,习惯了面对现场勇往直前。但是去年,她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采访26位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的国之大家。“深潜院士”汪品先在耄耋之年深潜3次,他每天坚持骑单车去办公室,“骑车锻炼身体,而且比走路省10分钟”;“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有近77年的党龄,他原名王润森,当成为党的交通员后改名为蓝天野,而这个名字,人们叫了他74年……这段采访,让她反复思考着:究竟什么是一个记者的初心?王宁说:“我要努力把他们这种生活里简朴、事业中坚守、信仰上忠诚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观众。因为这种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基因,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希望人们在看到我们节目的时候,能更加热爱生命,更热爱我们生活的土地,更热爱我们的国家。”
离人民最近
通过讲述好故事的好记者的镜头,我们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平凡的面孔。好记者们感悟和记录着凡人微光,并把这些催人进步的力量传递得更远。
郝晋辉以《幸福新起点》为主题,讲述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长港镇的峒山村振兴的故事。7年来郝晋辉十进峒山,通过《峒山村的这十年》《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等报道讲述小乡村的大变迁。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山乡巨变背后的故事,郝晋辉还制作一系列短视频放在新媒体平台,总观看量已超3000万。郝晋辉说:“我的新闻理想是用冒着热气的鲜活文字向老百姓致敬。我和峒山村许下了一个约定,今后每年都要来一次这里,把十里水杉、百亩樱园、千亩鱼塘、万亩香莲的图景用镜头告诉观众。”
30万公里路途踏于脚下,十年藏区采访记录平凡。中国石油报社记者徐远震,坚持在一线采访,长年在高原。徐远震也曾经历过生死考验,给身体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但他依然要继续在记者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徐远震说:“高原连绵的油气管道记录下中国的奇迹,而记录那里的无名英雄,则是记者的约定。好记者一定是脚下有泥、眼里有光、心中有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广播电视台记者伊帕尔·阿卜力米提从事新闻工作后,就在素有“万山之州”之称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扎下了根,她走近“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亮出党员徽章的新疆大叔阿布都加帕尔·猛德等,感知人物温度,点亮心中灯火。伊帕尔·阿卜力米提说:“好记者就是用笔尖刻下每一个瞬间,用镜头记录每一个时刻,走更远的路,让脚下沾满更多的泥土。”
离现场最近
好新闻,现场是关键。在一个又一个好故事里,记者们坚守现场,无愧于“记者”二字被赋予的使命和荣光。
硝烟弥漫,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记者王琢舒坚定冲锋在军事报道前沿,忠实记录着强军路上的故事。去年和今年的9月,王琢舒先后在两个异国战位执行“和平使命—2021”联演和“东方—2022”演习的报道任务。为了能够离现场更近一些,这两次任务王琢舒都随官兵进入演习地域。特别是今年9月的演习,王琢舒全程嵌入作战指挥链,每次跟随战士们演习归来,脸上、身上、耳蜗里、鼻孔里,全部是硝烟和尘土。王琢舒说:“这是我们军事记者应有的‘冲锋’姿态。我一直追求的就是在距离战火和硝烟最近的位置,要到官兵们的战位上去采访、去感受、去体验。”
新华通讯社眭黎曦6年前还是一名实习记者,在西方某国最繁华的都市发生了一起枪击案。案件突发,他潜意识里就是拿上相机,赶往现场并迅速播发消息。后来的他,也一直奔赴离新闻最近的地方报道真相。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舆论,怎样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眭黎曦说:“我多次在不同的现场不同的事件中感觉到了,一定要坚定地发出中国声音。面对那些杂音、噪音,我们要做的是提升在国际舆论场的音量,用更洪亮、更清晰、更深入人心的声音,给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卫星频道编导杨成龙是《雪域戍边人》等一系列优秀纪录片作品的主创人员。这次,他讲述了拍摄纪录片《长山列岛》的经历,展现了长岛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从索取到保护”的绿色发展理念。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杨成龙带领制作团队深夜跟着渔民出海,晕船到呕吐但坚持拍摄;在无人岛坚守一个月,只为拍摄到珍贵海鸟的产房;用脚步丈量长岛151个大小岛屿,用镜头记录下渔人与海的故事。杨成龙说:“深入一线的拍摄过程历尽千辛万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好记者一定要有发现的眼光,有记录的身影。只有我们一脚一脚地踩过那个泥,一步一步地爬过那座山,才能讲出来绿水青山的故事。未来我会一直在拍摄的路上,继续记录。”
(袁舒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