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评谭品读

马尔克斯与中国

核心提示:加西亚马尔克斯静静地走了。怀念这位文学巨匠的同时,许多中国读者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他的两本名著《百年孤独》与《霍乱时期的爱情》。以著作为媒,马尔克斯用他自己的方式,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也在以无声的方式诉说:永恒的孤独者最伟大。 马尔克斯在当代中国

  加西亚·马尔克斯静静地走了。怀念这位文学巨匠的同时,许多中国读者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他的两本名著《百年孤独》与《霍乱时期的爱情》。以著作为媒,马尔克斯用他自己的方式,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也在以无声的方式诉说:永恒的孤独者最伟大。
  马尔克斯在当代中国影响力之大,估计连他自己都会惊讶。当年读到《百年孤独》的开篇:“多年后,站在行刑队面前的时候,布恩迪亚上校想必会记起父亲领他去看冰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种阅读时的兴奋和战栗感,令许多人无法忘怀。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尚不了解世界全貌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文字可谓“一日百年,神鬼莫测”。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渐渐知道,写《百年孤独》时,作家被巨大的孤独感包围,只能用文字突破封锁,在文学史上第一次把孤独诠释到了绝美的极致。换个角度看,他也在依靠对人类充满悲悯情怀的心灵,从荒凉的沼泽出发,去寻找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
  至于《霍乱时期的爱情》,它有种使人一下子坠入深深的迷乱之中无法自拔的特质——既为书中人,也为自己。余华就此评价:“如果说《百年孤独》震撼人心,那么《霍乱时期的爱情》就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书中人物心态的变换非常细致,无一遗漏。”
  如诺贝尔奖颁奖辞所言,马尔克斯“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让对孤独的体验停留在小我的层面,其作品着力表现的,不仅是作家自身的孤独,也不仅是祖国哥伦比亚的孤独,更是拉丁美洲的孤独乃至全人类的孤独。这就使得其作品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了普世层面,令身处地球彼端的我们也能感受到其魅力。
  马尔克斯的另一伟大之处在于,他了解每个人每种状态下的意识流动,能获得诺奖绝不是空有虚名。他总结的爱情观,是特别发人深思的:爱情不是相互扶持,不是相互忍耐,不是共同生活,不是完美婚姻,不是夫唱妇随,爱情是超越一切现实生活,爱情就是爱情。因此,我们对马尔克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他打开了我们头脑中太多的禁锢;恨,是因为他的吸引力太强大了,你以为摆脱了,其实又被吸引了过去。
  马尔克斯固然伟大,对中国作家而言,模仿他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并不简单。马尔克斯无论如何“魔幻”,本质上是站在现实主义的大地上,都有文化背景支撑。中国作家如果仅仅学会技巧,没有把它内化为一种自我的、民族的、原始的文化血液,终归只能流于形式。
  马尔克斯对中国的态度,曾令他的拥护者喜忧参半。1990年,在其中国之行中,直言不讳的作家公开指责中国出版界“盗版猖獗”,“死后150年都不会授权中国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值得欣慰的是,后来,中国出版界以信用、真诚和对法律的尊重,终于让读者享受到了正版的马尔克斯作品集。这,或许就是我们向大师致敬的最好方式吧。
  随着了解的深入,中国读者会发现,和多数普通人一样,马尔克斯也有缺点,但这些缺点同样能够启发和鼓舞人。在当代文坛,马尔克斯并不算是“特别深刻”的作家,但无疑是影响力最大的之一。他的文字和思想,为中国新文学进程,指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