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民间语文

马明,你为我们树起一座丰碑

核心提示:日历倒翻至1980年7月。 4年前,在全国高考中被空军雷达学院录取的贵阳籍学员马明,此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前夕,他向中队党支部、院党委提交了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的报告。院党委批准了他的报告,把他分配到川西南的大凉山雷达兵某团工作。他到团

日历倒翻至1980年7月。
  4年前,在全国高考中被空军雷达学院录取的贵阳籍学员马明,此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前夕,他向中队党支部、院党委提交了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的报告。院党委批准了他的报告,把他分配到川西南的大凉山雷达兵某团工作。他到团部报到后,又要求到最高、最艰苦的连队工作。
  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马明被任命为该团海拔最高、生活条件最苦、地处大凉山之巅、海拔4000多米的黄茅埂六连担任雷达排长,从一个年轻小伙子成长为空军的一名年轻军官。他工作的这个连队,气候恶劣,寒风刺骨,风狂雨急。“山高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步三喘气,四季穿棉袄”。这就是黄茅埂连给每一个新战士留下的第一印象。 
  1982年11月,团里在军教连举办基层干部队列训练班,马明也参加了这期队列训练。
  11月8日,团里举办的队列训练一结朿,马明就接到团首长的指示:立即带着驾驶员凌桂生、副驾驶金龙华,拉着青菜、猪肉和煤等,赶在大雪封山前把连队过冬物资运上山去。早饭后,马排长在团部为连队装好焦炭、青菜等物资,从西昌出发上山,向大凉山进发。马明坐在驾驶室内押车,驾驶员小金开车。离开城区不久,汽车就开始爬坡,发出沉闷的引擎声,朝大凉山腹地的美姑县驶去。 
  这一天,月城西昌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好天气。11月,在内地不会有半点冷的感觉。但是,大凉山之巅的黄茅埂却已是冰天雪地,黄茅埂山区的气温己经很低。这一年,又提前大雪封山,狂风夹着大雪凶猛地呼啸着。黄茅埂连队离美姑县城仅30公里,离最近的村子也仅有十余公里,其中28公里是自己开挖的简易公路。崎岖陡峭的山路,加之恶劣多变的高山气候,即便是祖祖辈辈居住在此地的人,在空军雷达站没有建立之前,也没有人敢独自上山。
  从美姑县城出发后,汽车像蜗牛一样缓慢地往山上爬,汽车的引擎声也显得格外沉闷,呜呜的声音随风飘荡在大凉山上。马排长,一个在黄茅埂连已经呆了近两年的人,此时心情并不轻松。他一会儿盯着不太高的云层,一会儿俯视着路边低矮的灌木,好像在思考什么问题。雾很浓,风很大,汽车就穿梭在云海里。皑皑的白雪早已淹没了山坡上的一切。正当对黄茅埂的景色抱有一线希望时,汽车呼的一声从云海里钻了出来,莽莽的雪山就横在了面前。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有点措手不及。
  在离连队20多公里处,汽车出了故障。此时,“我先步行上山去,到连队就给团里发报,让团里派车给你们送汽车零件来。今天,一定要把副食品送到连队。”马明好似自言自语地说着,又转身对两个驾驶员说:“小凌、小金,你俩在这儿等着,我先走到连队去向团里发报,并喊人来抢救!”
  “马排长:你不能一个人上去,暴风雪这么大,很危险的!”
  “战友们,我们不能在这里等待下去,必须想办法。我是排长,我应该迎难而上!”
  马明一边说着,一边把自己的皮大衣脱下交给小凌穿。小凌、小金拧不过他,只好同意他先步行上山回连队报信去。
  说着,马明只身踏上了回连队的路。
  马排长走后,小凌、小金抓紧修理汽车。待汽车修好,天已黄昏。他们就边排雪边开车上山。起先,汽车还能缓慢地往上爬行。深夜12点钟,汽车开到一个海拔“三千三”的地方。这里阴气很重,路面狭窄,雪厚坡陡,狂风暴雪,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在当地老乡中,素有“三千三、鬼门关”之称。据连队老兵们讲,每年冬天这里的雪最厚、路最滑,常有牦牛之类的家畜被雪吞没。此地海拔虽然不高,但因位于阴山面,山又陡,平时气温就很低。此时,他们在离连队四五公里处,汽车严重打滑,扒窝了,再也走不动了。虽说是近在咫尺,如果是晴天,站在前头都可看到远处的雷达天线了,但高寒缺氧,剩下的路就更难走了。越往上走,雪越深、路越滑。面对这种大雪封山的情况,徒步上山到连队喊干部战士来抢救,成了唯一可行的办法。于是,小凌、小金他俩决定步行回连队去。
  这时,公路上的积雪已达50多公分!马排长迈着沉重的双腿,一步一喘气地朝山头连队方向爬去。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气压越来越低,山林间布起了雪幔。周围的尖峰,像冰山一样,在黒色的天空底版边上,划刻成锯齿形。过膝的雪层,填满了沟谷,铺遮了岭颠,掩埋了道路。
  途中,小凌、小金发现马明蜷缩在两个大石头中间,直打哆嗦。小凌立即把马排长留给他们的皮大衣给他穿上,扶着马明艰难地向连队挪动。3个人倒下去,又爬了起来……   
  两个小时过去了,他们才走了50多米远。后来,由于又冻又饿,3人又一起昏倒在雪窝里。
  那天晚上,黄茅埂上静得有点儿出奇。气温很低,冻得他们像筛糠一样。突然,一只冻昏头的小动物从身旁的灌木丛中窜了出来,着实把他们吓了一跳。
  一阵暴风雪的呼啸声把马明惊醒了。他意识到,如果自己再拖累他俩,最后3人都会冻死。他对两个战士说:“小凌,你先爬回连队去报告。”
  小凌奉令开始艰苦地往山头爬去,在离连队一两百米的地方又倒下去了。
  小凌走后,小金背着己经冻得站不起来的马排长,在雪地里爬着前进。
  此时此刻,惊魂未定的驾驶员小金还没有反应过来,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发生了。他似乎看到了死神的到来。从未经历过此劫的人,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 
  时间到了11月9日的凌晨5点钟,马明最后一次醒来。他用尽全力告诉小金:“你赶快回连队去报信,不要管我!”
  天蒙蒙亮了。小金依依不舍地离开马排长,朝连队爬去。两三公里的雪地爬行了3个多小时,终于在11月9日上午9时爬到雷达阵地。此时的小金嘴唇发紫、脸色发白,只说了句“后面……还有两个人”,就昏倒在雷达车的门旁。
  见此情景,全连震惊了!全连干部战士紧张了!
  连队没有看见马明排长和驾驶员小凌的身影,大伙知道肯定出事了!
“快,快发电报告诉团里,快呀,快去救马排长!”驾驶员小金苏醒过来后,急促地对战友们说,又一次昏了过去。
  连首长一边让电台立即报告团司令部:“黄茅埂大雪封山,我连排长马明和驾驶员小凌迷路失踪,请求火速救援!”一边立即派出身体強壮的战士投入到茫茫的雪海中去寻找战友马明。
  “嘀哒,嘀哒哒嘀——”的无线电报声,划破万里长空,穿越巍巍雪山,将发生雪崩、马排长失踪的消息迅即传到了团里。
  战友们在茫茫雪海中,迎着刺骨的寒风寻找着、呼唤着:
  “马排长!你在哪里?”
  “马明!听到没有?我们接你来了。”
  “马排长,你在哪儿?”
  茫茫雪山,只有空旷的山野传来微弱的回声,但毫无踪影。
  大凉山低头沉默。只有刺骨的寒风吹来的悲恸的声音,但听不到马明的回声。
  大凉山静悄悄地耸立着,战士们的心儿激烈地跳着。危急!情况万分危急!
  团首长震惊了!
  团机关上上下下急了!
  团长李纪实亲自带领100多名官兵从西昌赶到了美姑县城。与此同时,报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凉山军分区和地方政府。美姑县人武部和县人民政府也立即组织了近百名彝族民兵开始了大规模的搜山。
  驾驶员小凌找到了。背回连队,经过抢救,小凌、小金苏醍了,脱离了危险。 
  大约中午时分,终于在“鬼门关”下面500米处发现了马明。此时,他已经冻成了一座冰雕,早己停止了呼吸,坚如磐石地屹立在岩石旁边——我们的好战友、好排长马明不幸牺牲了!
  马明牺牲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空军政治部给他追记一等功1次!西昌市民政局批准为革命烈士。
  1983年7月7日,《空军报》第二版以“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为题,报道了马明牺牲的事迹和地方彝族民兵寻找失踪的解放军的感人故事。
  几天后,马明的追悼会在团部举行。会场上方悬挂着他的遗像,悲痛欲绝的战友们来为他送行。
  那天,大凉山的天空阴沉沉的,由黄茅埂山谷刮起的风撕心裂肺。当装载着马明排长灵柩的汽车驶出团部大门的一瞬间,大凉山的天空早已是乌云滾动,雷声隆隆,大雨倾盆。
  马明战友,你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英雄行为,让我这个同一部队的战友肃然起敬!也为我们团有你这样的优秀干部而感到无比自豪!
  马明战友,你被暴风雪压倒了,你为国防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是,你并没有倒下,你永远活着,你为全团干部战士树起一座雄伟的丰碑!
  马明战友,你是一座令人敬仰的丰碑,与巍巍大凉山同在。你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你那英雄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全团战友的心中!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