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同文(山东)
玲珑剔透 真切感人
——青岛作家孙延明的儿歌和散文鉴赏
优秀文学作品往往会给人以强烈的美感。青岛作家孙延明的儿歌(含儿童歌词)和散文,都能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真切的艺术描写,显示出艺术美的特色,以美的力量感染着读者。
玲珑剔透富有音乐美的儿歌
我觉得优秀的儿童诗(包括儿歌),就像茫茫夜空中一颗颗闪亮的星星,令人惊喜、令人振奋、令人心旷神怡。尤其令少儿读者向往,引起他们美好的想象和共鸣。甚至到耄耋之年也会记忆犹新。孙延明创作的一些儿歌佳作,像《夏天来到了》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雷公公,把鼓敲:
“轰隆!轰隆!轰隆!”
小知了,树上叫:
“知了!知了!知了!”
小青蛙,唱起歌:
“咕儿呱!咕儿呱!”
噢,夏天来到了,
夏天来到了。
这首儿歌,既显示了艺术美的特质,又凸显了儿歌特有的艺术魅力。一、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观感。儿童认识事物和观察事物,总是直观的、形象的。这首儿歌就是用儿童的视角真切的感受表达的。并且在自然美与儿童心灵之间架起了一座彩桥。抒发了儿童的诗情,表现了儿童的情趣。二、通过对三个形象、三种声音和绿树的描述,将“夏天来到了”表现得活灵活现。“雷公公”、“小知了”、“小青蛙”三个形象,是夏天的象征;“轰隆!轰隆!……”“知了!知了!……”“咕儿呱!咕儿呱!……”三种声音,又使三个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三、简洁、自然、琅琅上口,易记易唱。全诗只有47个字,仿佛全是从天真活泼的孩子口中自然流淌出来的。可读性很强,节奏明快,有着美妙的音乐旋律。
所以说,这首儿歌充溢着艺术美和音乐美。“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音、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术创作以一种影响感情和理智意识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能唤起人对自己创造的才能感到惊奇、骄傲和快乐的力量而作用于感性和理性。”(高尔基语)窃以为,这首儿歌在艺术上就是声音、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这种艺术力量,能使人感到惊奇。
因为这首儿歌有着高超的艺术力量和音乐美,所以被作曲家黄振平谱曲后广为传唱。并在1989年宋庆龄基金会、中国音协等单位主办的全国优秀少儿歌曲征集评选中获奖。后被山东音协选入“建国40周年歌曲精粹”;被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入全国小学音乐课本;被复旦大学出版社收入《乐理·试唱·练耳》的音乐教材。另外,这首儿歌,经全国著名一级作曲家李嘉评谱曲后,被中央电台“小喇叭”节目播放。
延明说,每当有人让我介绍中央电台“小喇叭”广播的这首歌词的创作经过和自己走上儿歌创作之路的体会时,我就会想起50多年前向小学生们做出许诺的那一幕:1962年春,作为师范应届毕业生,我被分配到一所小学做实习教师。一次,给三年级上语文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我给学生们朗读了自己刚写好的儿歌《夏天来到了》。没想到大家都特别喜欢。下课后,同学们高兴得把我围了起来:“孙老师,您写的儿歌好棒啊!”“孙老师,现在我们都买不到儿歌和儿童歌曲的书,您能给俺写一本吗?”望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和祈求的目光,我当场承诺:“今后孙老师一定要给你们写好多好多优美的儿歌、歌词。请作曲家谱上曲儿,让同学们演唱。我的话,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由此,延明下决心为孩子们写作品,并特别把创作儿歌、歌词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离开学生们的那些日子,我一直都在琢磨着为他们写儿歌、歌词。很快我写的《小朋友们做早操》等两首儿歌,就被崂山广播站、《跃进报》和青岛电台采用了。1962年我当兵不久就担任了驻地小学校外辅导员。这期间,我除利用队日活动时间给孩子们讲黄继光、刘胡兰、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外,还挤时间为他们写一点作品。如1965年5月我在《青岛日报》上发表了儿歌《长大要当解放军》之后,根据该校六年级学生学雷锋的真实故事,又创作、发表了另一首儿歌(歌词)《乐得小波笑呵呵》”。
这首儿歌的发表,标志着延明的儿歌、歌词创作,又有了新的发展。说明他更加重视通过对孩子可爱形象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来展现其性格特点,从而达到了突出儿歌(歌词)主题的目的。通过“俺班有个王小波/打球扭伤右脚脖/上学不能走呀/急得泪珠儿落。”大家争着背他去上学的故事,表现了学生们学雷锋做好事的高尚情操。尤其是对“王小波”、“张小刚”和“班长李大乐”3个人物形象的描述,使人觉得全班同学争着背小波的热情,符合人物性格,非常真实生动。如“张小刚听说后/主动背他去上学/全班同学看到了/都来争着背小波/我们班长李大乐/笑嘻嘻的把话说/你们不要抢啊/好事大家做/两个人分一组哟/咱轮流背小波/同学点头齐说好/乐得小波笑呵呵”。这样既表现了孩子们纯真的心情,又反映了一个班集体的温暖。后来,作曲家李嘉评、智树春发现了这首优秀儿歌(歌词),又及时为之谱了曲,不久全国十多家音乐报刊和小学生月刊都刊登了这首歌曲,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延明仍坚持忙里偷闲,为孩子们写作。如他创作的深得著名儿歌作家朱晋杰称许的儿歌(歌词)《送水来到练兵场》:“小水桶呀,花茶缸/送水来到练兵场/‘解放军叔叔喝水吧/这崂山泉水赛蜜糖哇/叔叔握住俺的手/笑呵呵的开了腔’/‘谢谢您呀,小朋友/给俺刀尖加了钢!’”(载《解放军歌曲》)。虽然只有59个字,却既表达了孩子们热爱解放军的一片深情,又体现了作者闪光的艺术创新,特别富有音乐感。之后,根据小学、幼儿园缺少适合孩子们说唱的儿歌、歌曲和相关儿童文学作品的实际情况,延明又写了大量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解放军和广大劳动人民,以及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和保护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儿歌、歌词和童话、故事。
几十年来,延明已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等29家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选》《365夜知识儿歌》《儿童歌曲精选》《农村新歌》《幼儿新歌舞游戏》等专集和《儿童音乐》《小音乐家》《教育导刊》《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儿歌、歌词就达300余首。《夏天来到了》《孝顺的小乌鸦》等4首歌,分别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奖励。《浣笔泉》杂志在连续刊登了延明70多首儿歌、歌词和儿童歌曲的基础上,又开辟专栏介绍了他的儿童文学创作事迹。青岛经济广播电台还以《人物传真——访儿童歌曲词作家孙延明》为题,对他进行了专访。北京、上海、厦门等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幼儿歌曲盒带,选用了由他作词的6首歌。《国旗,国旗,我爱你》等8首歌,被青岛和山东电视台制作的4部音乐电视片选用。《我们从小有志气》等4首幼儿歌曲,被河南人民出版社选入《幼儿音乐补充教材》。《学前班里真快活》被教育科学出版社编入《幼儿教师用书》。由他作词的《我们最爱祖国的春天》等两首歌,被选入青岛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歌曲选集》。
上述歌曲像一颗颗星星一样,“一闪,一闪,亮晶晶”。不仅思想性强,对少年儿童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而且艺术性强,有音乐之美,有大致整齐的诗行,押韵有规则,排比对偶运用得当。有的还巧妙的模拟自然的声音,有力地表达了儿童的神情和风姿。像《小朋友呀,爱祖国》既有韵律美,又有节奏感:“小溪,小溪,爱江河╱蜜蜂,蜜蜂,爱花朵╱禾苗,禾苗,爱春雨哟╱小朋友呀,爱祖国。”还有《小朋友最爱共产党》:“欢跳的鱼儿爱海洋/盛开的荷花爱池塘/金色的葵花爱阳光呀/小朋友最爱共产党。”也具有上述特色。毋庸置疑,在当代儿歌创作中,延明的作品是十分可贵的。
真切感人情理并重的散文
延明从小喜欢文学,读初中和师范时就是校报的主编。1958年他15岁就在报刊上登过儿歌,16岁那年发表了散文处女作《母亲》。现任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的延明先生,既是儿童诗作家,又是散文作家。已经出版了4本儿童歌曲集(合作)、3个儿童连环画脚本、一部山东琴书、两本散文集和多本散文合集,计200余万字。他的儿歌和散文已分别入选《中国儿歌大系》《中国散文大系》。并有10多篇散文获全国文学大奖。其中代表作《阳台上那盆苦菜花》获首届中国当代散文奖;《母亲喜欢的玉簪花》获“中国作家排行榜·优秀作家奖”;《跪乳之恩》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母亲的谚语》获中国散文家力作选金奖。另外,《永不凋谢的红玉兰》获《散文选刊》全国散文奖征文大赛一等奖;《一位军嫂的美丽人生》获“作家报杯”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特等奖;《荣获茅盾文学奖的战友》《拜谒清照园》《爬上门的知了猴》获中国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并入选《中国散文大系》。2011年12月,《齐鲁晚报》还用一个专版选登了延明的散文代表作及其创作经历。其传略被收入《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等10多部辞书。
长期以来,延明之所以喜欢军旅作家魏巍的散文,不仅是被其作品的魅力所吸引,而且还因从军的经历和缘分所致。首先他当年当兵的单位,是魏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当宣传科长的老部队;其次是他创作的经历与魏巍有相似之处:前期都以写诗为主(开始延明写“枪杆诗”,之后侧重于儿童诗);后来写散文时都把浓郁的诗意注入了自己的作品。
延明说,回忆当年在部队当兵的岁月,我最难忘的是当警卫员时,抗日老英雄侯如秋参谋长对自己的真挚关爱。他见我喜欢写稿,就抽时间给我讲战争年代军报记者冒着枪林弹雨,深入前线部队采访的故事;介绍自己在朝鲜前线的防空洞里,坚持写《志愿军战地日记》和接受《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采访的情景。并鼓励我:“勤读书,细观察,常练习,多写稿。争取做一个像魏巍那样的军旅作家。”
从此,延明牢记首长的教导,以魏巍为榜样,迈开了散文创作的坚实步伐。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和其他一些作品中,都是用诗人的情怀去寻找、洞察那些动人的人和事的。并在表现这些人和事时,既倾注了浓浓的深情,又运用了诗一样的语言。所以他的作品才会那样脍灸人口,引人入胜。
延明的散文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像《阳台上那盆苦菜花》就是他满怀深情写出来的。既表达了对父母、妻子、弟弟、妹妹和儿孙四代人的深情,又表达了对苦菜的深情。并且写得是那样精细和动人心弦。如对父亲的描写:“年逾八旬的父亲见我们回来了非常高兴,扔下一句‘快进屋喝杯茶歇歇吧’,便悄悄挎着小筐子出门了。中午时分,汗流满面的父亲,提着满满一小筐叶儿肥大、根须很长的苦菜子回来了。这下我才明白,老人原来是为他爱吃鲜苦菜的儿子儿媳,到野外挖苦菜去了……”。在表达对母亲的深情时更为感人:“母亲择苦菜洗苦菜时那双抖抖擞擞的老手,又总是在眼前晃动”。由此,他想起了童年时代跟着母亲挖苦菜时,“她举着手中的苦菜”讲的那些意味深长,令人难忘的话语,和“母亲用苦菜做菜蛋、小豆腐给全家人充饥”以及“给二弟过生日时,让我和弟弟妹妹们吃面条”,而她和父亲却“躲在里屋”吃菜蛋的情景,写得是那样情真意切,令人动容。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他又写道:“为了让老人留下的这部‘苦菜教科书’能代代相传,自父母去世后,我更进一步加强了对那盆苦菜的护理。珍爱苦菜花,现在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心里,这盆苦菜花,早已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花儿了。它是一种承载,一份寄托,一份永远珍藏在心头的记忆。”“睹物思人,亲情绵绵。看到了苦菜花,我仿佛看到了一生勤劳善良,并为儿女们做出了巨大牺牲的二老双亲!”4岁的小孙女雪雪听爷爷讲了苦菜子的故事后说:“爷爷,我也要听老爷爷、老奶奶的话,吃苦菜,不忘本。”这些感人肺腑的描写,怎能不打动读者的心灵!
散文家林非说:“创作成功的标准,是用自己的感情去打动读者,当读者读到你的文章时,他的心灵能够颤动。”所以说,以情动人,正是延明散文的第一个特色,并且也是他学习魏巍散文写作的最成功之处。
自叙心曲,了无雕饰,素来重真挚,新意油然生。这是延明散文的第二个特色。如在《跪乳之恩》一开头他就写道:“母亲,一个多么伟大且 散发着光彩的称谓。她是给予我生命,教会我做人,并不断增强我信心、力量和勇气的源泉……”作者思想感情的潮水奔流着,抒发了“跪乳之恩”的心曲。他在写自己13岁到青岛上中学临行前,母亲为他做鞋的情景时说:“在我的记忆中,那时一到晚间,手指上戴着黄铜顶针的母亲,总是把头紧贴着如豆的灯光,为我仔细纳着鞋底……。她把麻线从鞋底的这边穿到那边,又从那边穿到这边,并不时地将发涩的针在头发上蹭一蹭,把麻线抽得哧哧响。一连十几天,每当我从梦中醒来,总会看到在昏暗的油灯下,盘腿坐在土炕上的母亲那忙碌的身影。”这个意境写得是多么深沉!母亲在灯下为孩子“密密缝”的描写,在古今诗文中常有表现。而对母亲一连十几天在灯下“密密缝”的描写却不多见。写得平实、真切、毫无刻意雕饰,而是心曲的自然流露,于是“新意油然生”。
接着,作者又写道:“就在我要离开故乡的前一天,母亲将一双絮了厚厚新棉花的白底黑帮的新棉鞋做成了。另外,母亲还用她卖鸡蛋换回的便宜布料为我缝制了一套新衣服,做了一双新布鞋。但是,她自己却仍然穿着那件已经洗得发白,并且缀满了补丁的蓝色旧大襟褂。”写到这里,作者引用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写出了“母亲的一颗滚烫的爱心”。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母亲不辞劳苦为儿子做新衣新鞋,而自己却仍然穿着打补丁的衣裳。这种对比的写法,是作者思想感情潮水的奔放,是自叙的心曲,更是艺术上的创新。正因为如此,这篇散文才深深感动着广大读者。青岛市不少学校都以此为范文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像永安路小学还请作者作报告,师生们都被他的事迹和作品感动着。校长张爱琴在读《跪乳之恩》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不禁热泪盈眶。
延明散文的第三个特色是,善于以环境表现心灵,能够把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剪辑起来。反映历史的进程和生活巨变。如在《书房梦想终成真》这篇获奖散文中,作者以“书房”为线,用蒙太奇手法,把不同时期自己住房的情况作了描述。有纪事、有对比、有联系、有写意、有抒情。达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写作要求。文章开头就说:“在风景秀丽的贮水山东南坡上的那座红瓦盖顶、绿树环绕的楼房里,有我的三居室住宅。”作者在写了房屋四周的环境后,又描述了房前不远处美丽的小鱼山、青岛山、太平山、观象山和伏龙山上那高高的气象大楼,以及青岛广播电视塔的宏伟气势。然后,他又从今日的书房写到自己盼书房盼了几十年的那难忘的一幕幕……。如从部队转业回到青岛,由无住房——“暂住在亲戚家的吊铺上”。写到单位分给一间十几平米的小房。后来在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千方百计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情况下,他才住上了能够设书房的宽敞明亮的新居。
就这样,通过对不同时期住房情况和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深化改革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作者在剪辑和描绘这一镜头时,是以自己爱书、读书和写书的情致,去反映每一件事情的。因此整篇散文充溢着浓厚的书香气息和文化底蕴。
延明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山水斋”。因此,墙上挂着全国著名书法家、山东炎黄书画院副院长、孔子73代孙孔庆河教授题写的“山水斋”和“常乐书屋”的墨宝。散文家侯修圃和诗人锦河、刘国屏还分别为其撰写了《山水斋记》《山水斋之歌》《山水斋礼赞》的诗文。另外,作者的回忆,也都与读书紧密相连:中学时代,他读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就渴望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并悄悄做起了出书、当作家的梦。自搬进新居后,作者的老伴就竭尽全力圆其“书房梦”。她和孩子为作者买来老板桌、皮转椅、电脑、打印机、扫描仪之后,又与作者一起,购买了《战争与和平》等30余部外国名著和《论语》《红楼梦》等40多部中国古典名著及《鲁迅全集》《巴金作品精选》等一大批现当代经典著作。最后在文章中作者还写了他在书房里笔耕不辍,出版了不少文学作品的情况。
看起来,爱书、买书、读书和写书都是很平常的事,但作者却怀着深厚的感情,把这几件事粘结在一起,显示了读书的作用和文化的威力及散文创作的技巧。
延明的散文,语言生动,感情真挚,说理、抒情融为一体。如被选入《中国作家大辞典》的散文《母亲的谚语》中的“晒谷趁天晴,学习趁年轻”、“有满屋子金银,不如有满肚子学问”、“刀在石上磨,人在苦中炼”等谚语,既有着努力读书、刻苦磨炼的动人故事,又有着情真意切的抒情描写。因此,母亲的谚语成了“鞭策自己,教育儿孙”使之代代相传的“谚语教科书”。在《弟媳》一文中,延明满怀深情,用朴实的文字,细腻地笔触,描写了荣获全省“尊老敬老好儿女标兵”称号的弟媳于清莲,5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重病卧床的婆婆,创造了“使老人身上没起一个褥疮”的奇迹。让人感佩,令人动容。
另外,延明的动物、花草散文,也各具特色,饶有情趣。如《爬上门的知了猴》:“随着夏天的到来,树林中那些被誉为‘昆虫音乐家’的个头大小不一的雄性蝉儿们,不用任何中西乐器伴奏,又分别操着终古不变的腔调,铆足劲儿,唱起了生命不息的雄浑交响曲:‘吱啦—吱啦—吱啦……’、‘知了—知了—知了…….’、‘文莺—文莺—文莺—哇……’。蝉儿们的这些热烈而豪放的求偶恋歌,既再现了白居易赞蝉儿叫声之美的‘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的名句,又让人感受到了‘蝉叫林逾静’、‘居高声自远’的高雅韵味”。又如《中秋节晚上昙花开》这篇文笔精粹,诗意浓郁的获奖散文,更是立意新颖,结构巧妙,把昙花描述得活灵活现,楚楚动人:“每朵像用白玉雕琢出来的昙花,在它们极其短暂的生命里程中,都努力让自己的花儿开得大一些,再大一些。并且在绽放过程中,既不张扬,也不喧哗;既不需蜂蝶助兴,也不要人们的掌声。而是非常低调,毫不吝惜地将自己一生的沁人心脾的芬芳都奉献出来,让人们分享。”“把笑永留人间!”
总之,延明儿歌的玲珑剔透和散文的真切感人是相辅相成的,充分体现了作品的艺术美。
人生经历丰富 读书获取滋养
青岛散文家侯修圃在《读作家孙延明的获奖散文》中说:“延明先生创作了不少很有分量的散文,且大都获得全国大奖。拜读这些散文,使我激动和震撼。”
延明的散文写作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成绩,首先得益于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他出生在家风淳正的贫苦农民家庭。中学入城读书,师范毕业从军。经过野战部队的艰苦锻炼后,长期在政治机关从事组织、宣传工作。转业到地方又一直在政府机关供职。他身上既有着17年戎马生涯铸就的军人气质,又有着20多年政府部门工作的经验。他的多彩人生经历,既为其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基础,又积累了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其次,得益于勤奋读书,向文学大家学习。延明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双眼患白内障十余载,看报纸、查字典需用放大镜的情况下,他依然做到了持之以恒的读书,做笔记。从而使写作不断获得了丰富、新鲜的滋养。据我所知,延明属博览群书的作家。他不仅经常读唐宋诗词和毛泽东、陈毅、艾青、郭小川及著名儿童诗人的诗和儿歌,而且还既读军旅作家魏巍、王愿坚的作品,也读鲁迅、茅盾、梁实秋、老舍、孙犁、朱自清、宗璞、叶文玲、铁凝等人的散文。同时还喜欢研读叶圣陶及“当代散文三大家”杨朔、刘白羽、秦牧的精品力作。从中吸取了丰富的文学营养和宝贵的写作技巧。
拜读延明的各类散文,我觉得既有着著名老作家叶圣陶平易朴实、深刻精粹的特色;又有着老八路作家刘白羽以战士的眼光观察生活、撷取题材,作品里洋溢着战士激情的风格;也有着他认真向秦牧学习,努力将散文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有机结合的特点;还有着魏巍散文的语言亲切、富有诗意、情理并重、故事感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