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文艺资讯

徐则臣为70后作家“喊冤”:被大家集体忽略了

核心提示:以后我们不仅要关注50后、60后作家,也会关注70后作家。不仅要看长篇小说,还要更加关注短篇小说。

  日前,近日接连斩获鲁迅文学奖与老舍文学奖的70后作家徐则臣携长篇新作《耶路撒冷》在单向街书店与读者交流,为同代作家“喊冤”:“很多评论 家谈到中国当代文学,把50、60年代作家说一遍,直接就跳到80后,我们70后被整个儿划过去了。还有人说,这帮人真是没用。”本应春风得意的徐则臣言 谈中表现得颇为苦恼,称70后这一代作家“被大家集体忽略了”。

  这几个月间,徐则臣不但凭借《耶路撒冷》获得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奖,7月又成为老舍文学奖首位70后获奖者,8月又因作品《如果大雪封门》拿到鲁 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一时间,他被媒体赞誉为“70后作家的光荣”,他的获奖被看做是70后作家崛起的代表标志。然而收获颇丰的徐则臣并没有得意和满足, 除了作家的身份,他还作为文坛的长期观察者、最权威文学期刊《人民文学》副主编的发声,向读者和文学评论界提出这一代作家的种种无奈。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家集体把这一代人划过去了,好像我们不存在一样。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还是媒体和评论家导致的?”徐 则臣首先分析了外界对于70后的忽视,认为文学批评家们责任不小,“现在的主流批评家都是50、60年代的人,他们对自己这代人的精神世界了解得非常清 楚,评价时特别顺手。但我们的生活跟他们有所区别,内心世界也不一样。”徐则臣认为,代际的差异性可能导致了批评家的视野中鲜少出现70后一代的身影。

  “单谈文学,我们这代人有一些问题。”徐则臣以自己为例,解释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从短篇小说开始,“70后作家大部分是从期刊走出来的,先写短 篇,再写中篇,最后长篇。可是等写长篇时发现,我们都快40岁了。”徐则臣举例知名作家余华和苏童,在20多岁时他们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已经出现,“余华写 《活着》的时候也就30出头,这部小说作为他最重要代表作,让他在30岁就把一辈子都积累好了。”

   徐则臣以国外作家作为对比,称自己多年来发现,同时期的外国70后一代作家早已声名鹊起,甚至占据了文坛主流。这是因为“国外出版困难,他们上来就费尽 心思写长篇,并为此在艺术和主题上做足了功课”,徐则臣说,而国内的这一批70后作家罕见有知名的长篇作品,“我们写的长篇大部分是流水账,很多是中篇写 长了,一不小心成了长篇。”

  徐则臣认为,70后一代面临的最严重的创作劣势就是“缺少从一开始就清晰的长篇小说文体意识”。但现在不少70后作家已经“醒悟”,并开始转向 长篇创作。前几天,徐则臣在《人民日报》的艺术评论版撰文称“70后转向长篇写作,加剧了短篇小说危机”。徐则臣和自己身边的70后作家朋友们“正在逐渐 从短篇写作撤出来,他们此刻不是正身陷漫长的长篇写作,就是走在通往长篇的路上。”而徐则臣自己,也是花了6年的时间写作完成巨幅作品《耶路撒冷》,而正 是这部作品,让他收获了大小奖项无数。

  言及此,徐则臣语气中颇为无奈,而坐在徐则臣身旁的评论家张柠赶紧表态:“以后我们不仅要关注50后、60后作家,也会关注70后作家。不仅要看长篇小说,还要更加关注短篇小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