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向导》改版第一期
8月8日,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的“《美术向导》十人谈”活动在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24小时店举办。知名学者、文化人、出版人济济一堂,围绕着 “新版《美术向导》”和“关于图像的自由写作”进行对话。“给艺术界带来一些活力;也为艺术界的有识之士提供一个开放的又有权威,有趣的又有影响力的舞 台。”《美术向导》出版人、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汪家明如此讲述《美术向导》的改版缘由。
《美术向导》1986年由沈鹏先生创办、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是针对业余美术爱好者的自学特点而编辑的一套自学美术技法期刊。2014年人民美 术出版社将《美术向导》改版,新版《美术向导》是一本和图像、美术有关的思想文化刊物,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教授任主编,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 教授任副主编。
尹吉男阐述,新版《美术向导》的办刊理念和文化理想是“既不追逐当代美术潮流,也不迎合艺术市场”“让思想呼吸”,希望“自由写作”能突破现有 的学科界限,让不同领域的学人以新版《美术向导》为平台实现对话,把各种敏感的观察和思绪集合在一起,有效地成为美术文化的供氧林带。李军补充了新版《美 术向导》的改版思路,希望成为讨论视觉文化的平台,能反映在当代资本运作的大环境下艺术怎样努力保持本身的自由发展。
文化学者李陀激赏“自由写作”的文风,表示“思想的自由呼吸”“现今美术批评、艺术批评或者是文学批评,的确像把人按在水里不让抬头呼吸一样憋 闷。第一个原因就是艺术批评和文学批评里面泛滥的、没有消化的那种生吞活剥的理论概念的堆积,艺术方面尤其是重灾区,很多所谓的艺术批评堆积的理论概念, 使得这些文章让人不知所云、云山雾罩,这种艺术批评充满了我们的艺术杂志。”李陀说。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刘禾认为“自由写作”突破了学科和专业的界限,扩展了艺术研究本身的一些可能性。中央美院的副院长徐冰从艺术家的角度解释为什 么要有艺术写作,希望对艺术的解读能有中国的话语方式。北京大学教授李零探讨了如何进行跨学科的对话,肯定新版《美术向导》在文风方面做出的努力。中央美 术学院教授朝戈讲到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称赞新版《美术向导》为“知识分子的努力”。原三联书店的总经理董秀玉、著名诗人翟永明、中央美 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西川等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