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文艺资讯

纪念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 《听·见 鄞令王安石》线上展演

核心提示:宁波12月18日电,2021年是历史名臣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12月18日也是王安石诞辰。

      

    本网讯    宁波12月18日电,2021年是历史名臣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12月18日也是王安石诞辰。当天,纪念北宋名臣王安石的原创剧本朗读会《听·见 鄞令王安石》在浙江宁波正式开始线上直播展演。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一生奔波为官,变法为民,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他知鄞三年,勤廉爱民,敢于创新,勇于担当,摒除贪腐懒政,积极推动了宁波乃至于整个浙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以至后人常说王安石在宁波“做了一千天官,但影响宁波一千年”。

  为纪念这位北宋有名的政治实干家,202010月,国家一级编剧、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王晓菁,联合该院青年编剧马敏、青年文化学者周东旭,搜集整理王安石在鄞县的历史事迹,投入创作《听·见 鄞令王安石》剧本,以期向今人再现王公当年的壮举与精神。

  《听·见 鄞令王安石》剧本共分为“兴水利、办县学、颁新法”三幕。为增强人物感,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三位编剧以王安石即将离开鄞县,与幼年早夭尚未取名葬在鄞县的小女隔空对话为“序”开启了全剧。千年后,早夭的王女(剧中为鄞女)在戏剧的舞台上重生,化身说书人,串起了王安石在鄞县的功绩,也成为了整出戏的情感主线,将昔日王安石迎难而上的精神,传递给今天的宁波人。

  作为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精品文化项目,“听·见”系列以实验性的方式进行跨界融合,有戏剧、朗读、音乐、舞蹈、乐器等艺术,既秉持着中国传统舞台的写意韵味,又融入现代艺术表现的多样性,呈现出新的舞台样式来演绎故事。

  而这次《听·见 鄞令王安石》的创作,也像昔日王安石一般敢于打破以往“原创剧本朗读会”的呈现方式,拓宽“听·见”的表现手段,大胆做了新的尝试。

  202012月,《听·见 鄞令王安石》曾于月湖西区历史文化街区金汇小镇百翠工坊试演,导演洁罗娃利用这幢传统民居以三个移动的观演视角,打造了一场演员与观众同步位移的沉浸戏剧,观众反响热烈,也吊足了宁波戏剧圈的胃口。

  如何让观众对戏剧有更好的观感,一直是“听·见”系列的努力方向。

  疫情之下,线上观剧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观剧新潮,大量优秀的国外戏剧录制作品也不断被引进中国展播,有别于影视作品的艺术、技术的双重产物,也极大拓宽了众人的戏剧视野。

  基于此,今年《听·见 鄞令王安石》尝试采取庭院实景浸入式戏剧录制,进行线上展播,一方面可以扩大作品的传播,同时探索戏剧的镜头语言。

  为此,三位编剧将剧本重新整改润色,加重文本厚度与故事性,为艺术呈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并于112627日,在月湖金汇小镇云在书院(宁波戏剧书房)正式录制。

  导演洁罗娃从黑匣子剧场发散思维,在借鉴以往大量环境戏剧表现手段的基础上,学习当下先锋戏剧对镜头语言的应用,充分利用这栋明代建筑四四方方的院落,打造了一个多维度的戏剧秀作品。

  她以戏剧排演前的“剧本围读”入戏,结合剧本的情节主线,让演员自然地游离在镜头下,整出戏的调度既像读剧、排练般自由松弛,同时又具备正剧的严谨和顺畅。

  可以说,《听·见 鄞令王安石》秉持了“听·见”原创剧本朗读会的实验性,又在环境戏剧与摄像镜头的加持之下,拥有了足够的现代艺术性,实现了主创团队线上展播的构想。

  自125日以来,宁波相继报告多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紧张。此背景下,《听·见 鄞令王安石》选择线上展播,既纪念王安石诞辰,又致敬迎难而上的抗疫工作者,也让居家防疫的人们依然能欣赏到当地的原创戏剧作品,以艺抗疫。 (王题题 薛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