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脉峰以新诗起家,并曾创办新诗刊物《太阳诗报》,至今已有25年,在诗界影响颇大。后又创办《诗词之友》,致力于当代传统诗词的普及。编刊之余,又把注意力转向旧体诗词的创作。他的新诗已出版几种诗集,颇有韵味儿,想不到,他在诗词创作上也很有建树,近年来竟有几百首佳作相继问世,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脉峰的诗词作品,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以情显象,或以象体情,而且达到了相互交融,浑然天成之地步,令人称赞。
脉峰的作品皆有感而发,或感兴咏怀,或咏物观光,甚至赠友唱和,都把浓郁的诗情蕴于其中。正如梁代文学家钟嵘在《诗品》中所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 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只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诗作的核心,正是因物因情而发,创作出来,才能辉耀天地人和世间万物,而摇撼天地,感动鬼神。这也正是诗人词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脉峰遵循着古代文论的教诲,以情驾驭万物,而在大千世界的多种客体物象中又蕴聚着浓郁的诗情,这样,叫人读后,自然会感到言之有情有物,而随之心情摇荡了。
脉峰的诗词,分为感咏书怀、咏物、旅游风光、题赠唱和等几类。此外还有一些对仗工整、颇有诗味儿的楹联作品。仅举几例:
如感咏书怀中的首篇《甲午迎春》,这是今年的新作,诗人吟唱道:
良骥呼来斟美酒,
遥闻新蕊吐鹅黄。
深情协奏知音调,
逸兴高吟品律章。
裁梦曾嫌三夏短,
敲诗亦盼五更长。
抱寒独秀思千载,
雅韵催花一树香。
抱寒独秀思千载,作者借助天马驰来敬酒,花吐新蕊等美好意象,把对新春到来,要尽情赋诗咏怀的心情展示出来。为了迎接新春的到来而吟诗,甚至盼望季节迟一些变换,日夜慢一些交替,以便把千载之诗思,尽情谱写出来,可谓妙笔也。
又如《神农谷“诗林词道”开通》,是一首七言绝句:
谁持彩墨舞芳枝?
绿水青山几近痴。
百代人文今肇起,
神农赐我万行诗。
诗林词道,在神农谷内,是炎陵县的幽静之旅游景点,系脉峰的《诗词之友》和神农谷景区管理局共同倡议建立,在茂密的原始森林的小径途中,请来此进行交流的 国内诗词家将佳作书写后挂于树枝上,可谓步步见诗。脉峰这首七绝,就生动地描绘了这一动人的景色。诗词家的作品,正如“彩墨舞芳枝”,因而绿水青山都因读 诗词而痴迷了。最后作者诗兴大发,吟诵出了“百代人文”肇起,而自己竟有万行诗可在神农谷的青山绿水和莽莽密林中飞扬了。作者的诗情浓郁,所选意象亦有独 特之处。
又如《认养“南方红豆杉”》,充满了对大自然之爱恋:
千年古木长于斯,
幽谷清泉扮靓姿。
飞鸟不知骚客意,
争攀红豆弄新枝。
南方红豆杉树,亦在神农谷的密林之中,是脉峰和夫人白丽女士所认养,每年出资保护这美丽的红豆杉树,诗人有情可抒便是自然的了。古木、幽谷、清泉、飞鸟等美好物象,蕴聚着作者对大自然的深爱之情,读来韵味儿颇浓。
脉峰还善于以古化今,从古典诗词中吸取营养,而生发出感人之情愫,如五绝《秋思》:
冰轮浮海岛,
清梦寄长天。
几捧相思泪,
拼出秋月圆。
读此诗,令人想起李白、苏轼等人写月亮的诗。脉峰借沧海秋月寄托相思之情,令人感怀,特别是“几捧相思泪,拼出秋月圆”之句,以相思泪拼出一轮明月,可谓想象绮丽,又具有感天动地之情思,堪为上乘之作。
在他咏物和写旅游风光的诗中,同样把一怀激情浓缩成多彩意象,借物、借景抒怀。但这种情象之交融,其中的情应是有节制的,不放纵的,正如唐人释皎然在《诗 式·诗有四不》中所说:“气高而不怒,怒则失于风流;力劲而不露,露则伤于斤斧;情多而不暗,暗则蹶于拙钝;才瞻而不疏,疏则损于筋脉。”其中的“度”应 很好把握,情和思,既要有节制,不过显、过露,同时也不能过“暗”、过“疏”,应适当地把情和思释放出来,而融铸于多种物象,引而不发,则是最好的途径之 一。脉峰的诗词中对这一“度”的把握,也是恰到好处的。如咏物诗中的《柿子树》:
半山岗上起新枝,
岁月消磨孤影痴。
一阵秋风霜吻后,
满身尽是艳阳姿。
作者咏赞柿子熟后的艳红身姿,实际上也是对美好秋天的赞颂。对植物来说,经秋风、秋霜之摧,多半凋零而枯,而柿子却正如春花迎春风一样,反而呈现出如一片 艳阳光照后的丰美身姿。作者没有一点伤秋之感,内里充满了一种进取向上的精神力量。然而作者又未强烈抒怀,而是把对秋天的赞颂之情,融入成熟的柿子这一独 特的物象中。
另一首《辣椒花》,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浅白轻紫淡梳妆,
寂寞春深过小窗。
无意繁花添彩锦,
低头照影敛秋光。
同陆游《咏梅》词中的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也无意去与菊、桂等名花去争秋色,而只是轻描淡妆,低头照影把秋光敛入胸怀,凭添些微秋色。作者的观察细腻,构思亦精致,因而也有自己的特色。
在写旅游风光的诗中,佳作也不少,像《神农谷之夏》、《游东坡赤壁》、《金山寺》、《白米下祸瀑布》等,都是情象交融恰到好处的作品。其中有的借景抒怀,发思古之幽情;有的融入神话传说,在怀古中展示现代之情愫,皆令人称赏。
如《游东坡赤壁》之二:
壁立江天览万川,
清风百载过千帆。
诗心一点湖中月,
犹照兰舟山水间。
作者不仅写了壮阔的赤壁长江美景,而且以景蕴情,以诗心、湖月、兰舟等美好意象,寄托了对大诗人、文学家苏东坡的怀念之情,颇有韵致。
又如《白米下锅瀑布》:
谁将白米洒青山?
溅玉飞珠落九天。
应是神农从此过,
爱心粒粒向人间。
白米下锅瀑布,是炎陵神农谷的美景之一。瀑布水珠,如千万粒白米从天而降,但诗人并未以实写实,而把它形容为“溅玉飞珠落九天”,接着又展开想象的羽翅,猜想是路过此山的神农氏(炎帝),向人间洒下的粒粒真爱。诗中的情与象交汇甚佳。
诗词的高境界是什么?除了那些直抒胸臆,大悲大喜的古代名著外(如屈原的《离骚》,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抒发愁怀和杜甫关注民间疾苦的作品等), 人们还是赞赏陶渊明的隐居诗、王维的禅境诗,以及唐诗宋词中那些叫人觉得似有若无、亦真亦幻的山水诗和情景诗。也许这对于陶冶人们的性情有助。正如宋人严 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 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说的实在是妙语,好诗正是自然吟咏,似在虚无缥缈间,语言简约清奇,却蕴聚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的内涵。脉峰的诗词,也似在向 这方面努力,追求一种朦胧虚幻之境。再举几例。如七绝《寻诗戏作》:
丹桂飘香日影长,
蜂儿飞舞采撷忙。
归来半醉携花语,
还我秋光一锦囊。
诗人漫步于丹桂飘香、蜂儿采花粉的花丛中,似是闻花香而醉,于是携带一锦囊秋光而归。不仅诗的意境美,有情有象,而且以虚入实,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花语、秋光,谁听见了,谁看见了,但诗人却以心灵感觉到了,读来可谓韵味儿无穷。
又如写旅游风光的五律《神农谷之夏》:
薄雾凝山谷,
罗霄景色幽。
鹰飞杉影处,
蝶落板桥头。
珠练崖前挂,
斜阳帘外收。
一番新雨后,
飞鸟去还留。
新雨后的罗霄山脉,神农翠谷,不仅鹰飞蝶舞,而且瀑布如练,与斜阳交晖,鸟儿飞去又飞回,一派诗画景色。诗人以情入画,写出了一种朦胧之美,使人进入到一种虚幻的仙境。这应是脉峰的力作之一。
此外,具有浓郁禅味儿的《宝莲迎春》,也是在艺术上有升华之美的佳篇,此诗为《宝莲寺迎新春“禅诗笔会”贺诗》:
红边自远空,
清净启晨昏。
大爱结因果,
苍生不老春。
作者以宝莲寺之红莲入诗,写出了晨昏清净无纤尘的禅佛世界,耐人思索入静。此类诗作还有几首,不多说。另外,他的一些赠答诗和楹联,有的诗味儿也较浓,脉峰也是下了功夫的。
脉峰的诗词作品也有一些不足,首先是题材范围较窄,更多的古迹名胜、山川美景,以及社会现实中的种种可吟可诵的物象还未写入诗词中,通篇读来,不免有单调 之感。其次,诗词的体裁形式也较少变化,除了绝句和律诗外,其它的诗词形式见到不多。特别是多彩多样的词、曲形式,也应去涉猎尝试。在近百首作品中,只有 《卜算子·忆儿时春节》和《十六字令·年》二首,这方面还应下功夫去运用。总之,作为新诗人半路出家学诗词的脉峰来说,写出上述那些诗词佳作实不容易,盼 望他更上一层楼,不仅新诗、旧体诗并举,而且在旧体诗写作中诗和词曲也应并举。作为诗友,我期待他写出更多好作品,以飨读者。
脉峰的作品皆有感而发,或感兴咏怀,或咏物观光,甚至赠友唱和,都把浓郁的诗情蕴于其中。正如梁代文学家钟嵘在《诗品》中所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 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只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诗作的核心,正是因物因情而发,创作出来,才能辉耀天地人和世间万物,而摇撼天地,感动鬼神。这也正是诗人词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脉峰遵循着古代文论的教诲,以情驾驭万物,而在大千世界的多种客体物象中又蕴聚着浓郁的诗情,这样,叫人读后,自然会感到言之有情有物,而随之心情摇荡了。
脉峰的诗词,分为感咏书怀、咏物、旅游风光、题赠唱和等几类。此外还有一些对仗工整、颇有诗味儿的楹联作品。仅举几例:
如感咏书怀中的首篇《甲午迎春》,这是今年的新作,诗人吟唱道:
良骥呼来斟美酒,
遥闻新蕊吐鹅黄。
深情协奏知音调,
逸兴高吟品律章。
裁梦曾嫌三夏短,
敲诗亦盼五更长。
抱寒独秀思千载,
雅韵催花一树香。
抱寒独秀思千载,作者借助天马驰来敬酒,花吐新蕊等美好意象,把对新春到来,要尽情赋诗咏怀的心情展示出来。为了迎接新春的到来而吟诗,甚至盼望季节迟一些变换,日夜慢一些交替,以便把千载之诗思,尽情谱写出来,可谓妙笔也。
又如《神农谷“诗林词道”开通》,是一首七言绝句:
谁持彩墨舞芳枝?
绿水青山几近痴。
百代人文今肇起,
神农赐我万行诗。
诗林词道,在神农谷内,是炎陵县的幽静之旅游景点,系脉峰的《诗词之友》和神农谷景区管理局共同倡议建立,在茂密的原始森林的小径途中,请来此进行交流的 国内诗词家将佳作书写后挂于树枝上,可谓步步见诗。脉峰这首七绝,就生动地描绘了这一动人的景色。诗词家的作品,正如“彩墨舞芳枝”,因而绿水青山都因读 诗词而痴迷了。最后作者诗兴大发,吟诵出了“百代人文”肇起,而自己竟有万行诗可在神农谷的青山绿水和莽莽密林中飞扬了。作者的诗情浓郁,所选意象亦有独 特之处。
又如《认养“南方红豆杉”》,充满了对大自然之爱恋:
千年古木长于斯,
幽谷清泉扮靓姿。
飞鸟不知骚客意,
争攀红豆弄新枝。
南方红豆杉树,亦在神农谷的密林之中,是脉峰和夫人白丽女士所认养,每年出资保护这美丽的红豆杉树,诗人有情可抒便是自然的了。古木、幽谷、清泉、飞鸟等美好物象,蕴聚着作者对大自然的深爱之情,读来韵味儿颇浓。
脉峰还善于以古化今,从古典诗词中吸取营养,而生发出感人之情愫,如五绝《秋思》:
冰轮浮海岛,
清梦寄长天。
几捧相思泪,
拼出秋月圆。
读此诗,令人想起李白、苏轼等人写月亮的诗。脉峰借沧海秋月寄托相思之情,令人感怀,特别是“几捧相思泪,拼出秋月圆”之句,以相思泪拼出一轮明月,可谓想象绮丽,又具有感天动地之情思,堪为上乘之作。
在他咏物和写旅游风光的诗中,同样把一怀激情浓缩成多彩意象,借物、借景抒怀。但这种情象之交融,其中的情应是有节制的,不放纵的,正如唐人释皎然在《诗 式·诗有四不》中所说:“气高而不怒,怒则失于风流;力劲而不露,露则伤于斤斧;情多而不暗,暗则蹶于拙钝;才瞻而不疏,疏则损于筋脉。”其中的“度”应 很好把握,情和思,既要有节制,不过显、过露,同时也不能过“暗”、过“疏”,应适当地把情和思释放出来,而融铸于多种物象,引而不发,则是最好的途径之 一。脉峰的诗词中对这一“度”的把握,也是恰到好处的。如咏物诗中的《柿子树》:
半山岗上起新枝,
岁月消磨孤影痴。
一阵秋风霜吻后,
满身尽是艳阳姿。
作者咏赞柿子熟后的艳红身姿,实际上也是对美好秋天的赞颂。对植物来说,经秋风、秋霜之摧,多半凋零而枯,而柿子却正如春花迎春风一样,反而呈现出如一片 艳阳光照后的丰美身姿。作者没有一点伤秋之感,内里充满了一种进取向上的精神力量。然而作者又未强烈抒怀,而是把对秋天的赞颂之情,融入成熟的柿子这一独 特的物象中。
另一首《辣椒花》,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浅白轻紫淡梳妆,
寂寞春深过小窗。
无意繁花添彩锦,
低头照影敛秋光。
同陆游《咏梅》词中的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也无意去与菊、桂等名花去争秋色,而只是轻描淡妆,低头照影把秋光敛入胸怀,凭添些微秋色。作者的观察细腻,构思亦精致,因而也有自己的特色。
在写旅游风光的诗中,佳作也不少,像《神农谷之夏》、《游东坡赤壁》、《金山寺》、《白米下祸瀑布》等,都是情象交融恰到好处的作品。其中有的借景抒怀,发思古之幽情;有的融入神话传说,在怀古中展示现代之情愫,皆令人称赏。
如《游东坡赤壁》之二:
壁立江天览万川,
清风百载过千帆。
诗心一点湖中月,
犹照兰舟山水间。
作者不仅写了壮阔的赤壁长江美景,而且以景蕴情,以诗心、湖月、兰舟等美好意象,寄托了对大诗人、文学家苏东坡的怀念之情,颇有韵致。
又如《白米下锅瀑布》:
谁将白米洒青山?
溅玉飞珠落九天。
应是神农从此过,
爱心粒粒向人间。
白米下锅瀑布,是炎陵神农谷的美景之一。瀑布水珠,如千万粒白米从天而降,但诗人并未以实写实,而把它形容为“溅玉飞珠落九天”,接着又展开想象的羽翅,猜想是路过此山的神农氏(炎帝),向人间洒下的粒粒真爱。诗中的情与象交汇甚佳。
诗词的高境界是什么?除了那些直抒胸臆,大悲大喜的古代名著外(如屈原的《离骚》,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抒发愁怀和杜甫关注民间疾苦的作品等), 人们还是赞赏陶渊明的隐居诗、王维的禅境诗,以及唐诗宋词中那些叫人觉得似有若无、亦真亦幻的山水诗和情景诗。也许这对于陶冶人们的性情有助。正如宋人严 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 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说的实在是妙语,好诗正是自然吟咏,似在虚无缥缈间,语言简约清奇,却蕴聚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的内涵。脉峰的诗词,也似在向 这方面努力,追求一种朦胧虚幻之境。再举几例。如七绝《寻诗戏作》:
丹桂飘香日影长,
蜂儿飞舞采撷忙。
归来半醉携花语,
还我秋光一锦囊。
诗人漫步于丹桂飘香、蜂儿采花粉的花丛中,似是闻花香而醉,于是携带一锦囊秋光而归。不仅诗的意境美,有情有象,而且以虚入实,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花语、秋光,谁听见了,谁看见了,但诗人却以心灵感觉到了,读来可谓韵味儿无穷。
又如写旅游风光的五律《神农谷之夏》:
薄雾凝山谷,
罗霄景色幽。
鹰飞杉影处,
蝶落板桥头。
珠练崖前挂,
斜阳帘外收。
一番新雨后,
飞鸟去还留。
新雨后的罗霄山脉,神农翠谷,不仅鹰飞蝶舞,而且瀑布如练,与斜阳交晖,鸟儿飞去又飞回,一派诗画景色。诗人以情入画,写出了一种朦胧之美,使人进入到一种虚幻的仙境。这应是脉峰的力作之一。
此外,具有浓郁禅味儿的《宝莲迎春》,也是在艺术上有升华之美的佳篇,此诗为《宝莲寺迎新春“禅诗笔会”贺诗》:
红边自远空,
清净启晨昏。
大爱结因果,
苍生不老春。
作者以宝莲寺之红莲入诗,写出了晨昏清净无纤尘的禅佛世界,耐人思索入静。此类诗作还有几首,不多说。另外,他的一些赠答诗和楹联,有的诗味儿也较浓,脉峰也是下了功夫的。
脉峰的诗词作品也有一些不足,首先是题材范围较窄,更多的古迹名胜、山川美景,以及社会现实中的种种可吟可诵的物象还未写入诗词中,通篇读来,不免有单调 之感。其次,诗词的体裁形式也较少变化,除了绝句和律诗外,其它的诗词形式见到不多。特别是多彩多样的词、曲形式,也应去涉猎尝试。在近百首作品中,只有 《卜算子·忆儿时春节》和《十六字令·年》二首,这方面还应下功夫去运用。总之,作为新诗人半路出家学诗词的脉峰来说,写出上述那些诗词佳作实不容易,盼 望他更上一层楼,不仅新诗、旧体诗并举,而且在旧体诗写作中诗和词曲也应并举。作为诗友,我期待他写出更多好作品,以飨读者。
2014年4月于济南
(吴开晋,笔名吴辛,山东省沾化县人,1934年11月生于山东省阳信县。195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 有《现代诗歌艺术与欣赏》、《月牙泉》等十余部诗论集及诗歌散文集。诗作《土地的记忆》,1996年获以色列米瑞姆·林德勃哥诗歌和平奖;诗论集《新诗的 裂变与聚变》,2005年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三届龙文化金奖。2001年与2005年曾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讲授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