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要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近日,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可以说,推动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二字,是其核心精神。也就是说,面对相当一个时期文艺评论对促进文艺繁荣的作用不突出,存在着明显不足,甚或成为文艺整体发展“短板”的现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着力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是现实的需要,是文艺界面临的重大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呢?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是一条重要路径、关键路径。
一
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是牵动改变现有不理想的评论状况的“牛鼻子”,是推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质量大幅提升的“关节点”,是增强文艺评论效能、营造健康评论生态的“关键一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才能起到导向正确和精神指南的作用;因为文艺评论要做到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就必然有一套科学的话语体系做支撑;因为开展专业而权威的文艺评论,其批评标准肯定是严格高尚的,是能够把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和市场认可统一起来的;因为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势必要从作品出发,坚持严肃客观的评价态度,秉持辩证的、实事求是的、以理服人的批评精神。换一种说法,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是改进评论文风,发扬中国特色评论威力,让文艺评论更有水准更有锐气的一条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的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指的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的评论,或者说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因为其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评论,其专业性和权威性,显然是达不到我们所希望的层次的。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即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比其他任何种类的文艺评论都是更专业、更权威的评论,或者说是比其他任何种类的文艺评论都更加彻底、更有说服力、更具影响力的评论。比如,马克思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的评论、恩格斯对大诗人歌德的评论、列宁对老托尔斯泰思想和作品的评论,就是杰出的典范。这是近现代文艺思想史所证明了的。
前一段文艺评论工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说一千道一万,就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评论少了,能操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枪法的评论家少了,真正具有科学性、战斗力和说服力的评论作品也少了。从某种程度上讲,相当一批文艺评论被世俗的“人情”和“金钱”、被错误的“观念”和“范式”所捆绑与侵蚀,文艺评论成不了反映文艺创作的“镜子”与治病的“良药”,起不了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和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有的甚至成为恶劣作品的“吹鼓手”。当年恩格斯批评德国批评家亚历山大·荣克时曾说过:“简直是没有一个人没有写过好作品,没有一个人没有杰出的创作,没有一个人没有某种文学成就。这种永无止境的恭维奉承,这种调和主义的做法,以及扮演文学上的淫媒和掮客的癖好,真令人无法容忍。”这是经典作家对文艺批评中没有批评一种发人深省的警告。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是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最为根本、最为核心的东西。
二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既不是强调所谓“回归本体怀抱”的评论,也不是简单地宣称所谓“文采飞扬”的评论;既不是颇具片面性的所谓“道德”的,也不是所谓抽象的从“‘人的’尺度”出发的评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明确指出,他们的批评是“从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以非常高的亦即最高的标准”进行的评论。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则是要求“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的评论,则是主张“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的评论。这样一种特有的文艺评论方式,是奠基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基础之上的评论,本质上是一种充满了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的评论。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不是站在狭隘“个人”或“自我”立场上的评论,而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为人民大众赢得美学利益和艺术权利的评论,是将文艺作品同历史和时代、同工人阶级使命、同作家世界观联系起来考察的评论,是把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加以分析的评论,是把评论客体放到更广阔的范围内,放到周围事物的复杂关系之中,秉持公心,“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评论。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的这些特点,倘套用经典作家的话来概括,那就是把“自觉的辩证法”唯物主义地运用到文艺对象上来的评论,是“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的评论,是“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具有“批评精神”的评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具有无穷魅力和真正权威的秘密所在。
的确,“权威”和“自治”这两个范畴是相对的,它们的应用范围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是会有所改变的。但是,倘若有人闭眼不看使权威成为必要的种种事实,“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力图废除文艺评论的权威性,主张文艺评论要“多元化”、“自由化”,认为文艺评论“怎么说都行”、“想咋说就咋说”、“怎么有利就怎么说”,如此一来,文艺评论本该承担的“引导力”和“说服力”,本该具有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本该尊重的“艺术规律”,也就无形中给消解殆尽了。于是乎,评论界的“圈子”批评、“人情”批评、“抬轿”批评、“广告”批评、“拔高”批评、“粉丝”批评、“抚摸”批评、“红包”批评、“酷恶”批评、“虚无”批评,等等,就乘势而上,大行其道,使文艺评论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使文艺评论的功能和风气备受诟病。这个教训是值得深刻反思检讨和认真汲取的。
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有许多重要论述,明确主张“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他指出:“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文艺评论要“敢于向炫富竞奢的浮夸说‘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说‘不’,向见利忘义的陋行说‘不’”。文艺评论若是“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有了真正的批评,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习近平总书记对为什么要开展文艺批评、如何加强文艺评论、重点防止什么倾向,讲得非常透辟、深刻、彻底,文艺评论工作者须认真加以领会和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的学风,抓住了文艺评论的真谛,在新时代语境下给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增添了新的元素和内容,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理论的最新表达,是创造性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观,是当前我们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最根本的保障和遵循。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和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指示精神,跟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把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绝不能光是口头赞同,而没有实际行动;绝不能当“开明绅士”、“好好先生”,窒息文艺批评的风骨和灵魂;更不能把“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变成“文艺批评要的就是不批评”,阉割马克思主义原则,使文艺评论成为歪风邪气与虚无主义的“保护伞”和“避风港”。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绝不能采取轻蔑或无视的态度,而要敢于面对评论,“以敬重之心待之,乐于接受批评”;对于文艺管理者来说,则要积极允许评论、鼓励争鸣、引导舆论、组织讨论。这样,文艺评论才能守正创新,才能营造出文艺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
毋庸讳言,我国文艺评论目前的状况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其具体表现是,专业权威的有公信力的文艺评论还不多,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亮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勇于表明立场的评论还很稀缺,善于“剜烂苹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的文章也还较少,文艺评论阵地建设还处于单薄脆弱阶段,高水平的文艺评论队伍还需进一步抓紧培养。所有这一切,都折射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重要论述继续引向深入的极端重要性,折射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文艺评论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的极端重要性。
(作者:董学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