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关注争鸣

金合炉钧——王金合和他的艺术人生

核心提示:神垕是千年古镇,唐宋时已因钧瓷而闻名天下,在古代有个说法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瓷在古代是皇宫御用品,据历史记载古代皇家御用,当年三位皇帝为钧瓷来过此地。古代皇家每年有任务钧瓷场烧26件满意作品,别的都要全部砸碎埋在土里,不能殉葬,怕流传




神垕是千年古镇,唐宋时已因钧瓷而闻名天下,在古代有个说法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瓷在古代是皇宫御用品,据历史记载古代皇家御用,当年三位皇帝为钧瓷来过此地。古代皇家每年有任务钧瓷场烧26件满意作品,别的都要全部砸碎埋在土里,不能殉葬,怕流传到民间。带着对钧瓷的好奇,走进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领军人物王金合的艺术人生。

走进中国钧瓷艺术大师王金合的“天合坊”,仿佛进入了艺术的圣殿。映入眼帘的是形态各异的艺术品,画面鲜活色彩搭配恰如其分,让人眼前一亮,视觉冲击给人美的艺术享受。人的一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王金合先生17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用智慧和勤奋,用思维和灵感为艺术奉献让人为之惊叹的传世之作。不少专家看过王金合烧制的钧瓷炉钧给予高度评价,不管从釉彩变化到美感价值都达到至高境界。在钧瓷的探索与研究中,他大胆突破普通的釉色变化,烧出釉色深邃风格独特,能代表钧瓷艺术高度的炉钧新作品。王金合先生的钧瓷制作工艺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王金合先生应邀赴香港,文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欧阳坚看到他的作品也被深深的震撼,鼓励王金合要把这种艺术文化传承下去。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从朋友那得到一件王金合钧瓷后,爱不释手并给予高度评价。我国著名的钧瓷专家刘凯民看了王金合烧制的炉钧后题写了“创新炉钧,登峰造极”。

钧瓷是火的艺术,土的精华!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80岁高龄的王金合先生德高望重,他为艺术倾注自己全部心血,作品融入了他的血液里。在钧瓷造诣上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思考,注定他烧出的作品与众不同。他为钧瓷文化做出巨大贡献,也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作品中人物姿态眼神与色彩都凝聚在他的千呼万唤中,那些形态各异的艺术品就像他的孩子,每一件作品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风采,他的作品带着天然的灵气好像会说话。在思考与感觉中行走,他将作品的艺术特征与表情把握的恰到好处。出于对钧瓷的无限热爱,他精心呵护每件作品并给它们最好的归宿。

神垕镇钧瓷起源于民间,以仿宋瓷为使命而名扬天下。走进古色古香的神垕镇,各种钧瓷文化展品店让人流连忘返。神垕镇是活着的古镇,王金合先生在钧瓷艺术领域,不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有真金不怕火炼的真本领,将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完美结合。走在神垕镇,古代车水马龙的热闹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想象这里因钧瓷曾是多么的兴旺发达。这里会钧瓷手艺的人很多,但像王金合先生将钧瓷文化研究的如此透彻,用生命去热爱的人是非常难得的。王金合先生既保留了传统的工艺制作方法,又不断突破创新。他将思维与理念付诸行动,用火烧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品。他用焦炭唔火还原的方法制作钧瓷,颜色有孔雀绿和碧蓝色及各种色彩的融合,从人工到自然烧出万紫千红的颜色。在火中诞生的翡翠绿,惟妙惟肖的各种人物图画,云雾缭绕的千岛湖、真是用火烧出的天马行空与龙飞凤舞,夕阳染红了天边美不胜收。钧瓷一抹红乳光莹润,所谓钧瓷见红价值连城,也有蚯蚓走泥纹,白色像玉非玉却胜似玉。烧出大自然的色彩写意式的国画、山水画、窑中烧出迎客松、孔雀开屏,让人一见倾心!

王金合先生多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有了今天的奇迹。他的作品享誉海内外,获得过多项荣誉和奖项,被各国政要和专家学者收藏。在他的天合坊去过的人都为之惊叹,栩栩如生的钧瓷艺术品让人目不暇接,色彩斑斓的作品让他的四合院弥漫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他的得意作品摆放在特制的精品柜中,一件件得意之作如梦如幻,让人耳目一新,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品的表情与构图都是大手笔,视觉冲击力给人美的享受。他的作品大气灵动有个性,这需要相当高的艺术造诣和功力,让人有感同身受的意境内心产生共鸣与震撼!他在构图和色彩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力求完美。他不光是在创作艺术品,也在塑造心中神圣的自己。赢得大家的赞誉他总是微微一笑,非常的谦和可亲!

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王金合先生有些激动,眼睛饱含热泪。真正的艺术家是要拿作品说话的,他的每一件艺术品,都在诠释着他充满艰辛的创作历程。人以梦想而伟大,他的作品被大家认可和喜欢,是他最大的快乐。在天合坊大饱眼福,五颜六色的艺术品呈现富贵吉祥。他有个原则送朋友一定要最好的,严格要求自己并陶醉在这样的感觉中。他从不炫耀自己,好的作品是作者内心真实的呐喊。感受王金合先生的艺术人生,是契而不舍的精神成就了今天的他。几年前他喜欢诗歌并信口拈来一首,用诗歌的语言描绘自己的创作成果。他在钧瓷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将会被载入史册,他63岁开始人生的一次重大尝试,并将自己一生的心血倾注在他的“天合坊”。他的作品灵动,有着自己独到的思想和内涵!他奉献给社会的不光是钧瓷作品,还是钧瓷文化的传承与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他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努力克服各种难关达到自己艺术的巅峰,他的作品将他的思想和高度表达的淋漓尽致。用诗歌的语言去描述,以独特的视角和勤劳的双手,用火烧出美丽动人的图画。他将自己的思想融合在作品里,让看到的人为惊叹不已,他陶醉在创作里,我们沉浸在他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里。

钧瓷是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是古代皇家御用品,古代曾有三位皇帝来过神垕镇,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有过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所生产的瓷器,是中国单色釉瓷器最高水平,成为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市场价值不言而喻。钧窑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古朴的造型与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飞舞、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图形色彩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黄金有价钧无价,正是对其价值的肯定。钧瓷从来是名实相符,而且常常是质胜于名。钧瓷永远是一诺千“钧”,绝不会使一切有识者失望。钧瓷创于中原禹州一古镇,却成为中国古代名窑之一。可见地不在大小,有奇则神。故古镇名曰神垕也。钧瓷贵在突破,贵在创新。“单纯”固然有可爱之处,但如过于单一则有单调之缺憾,钧瓷则将多彩多姿发挥的十分得体是大雅也。有如雏鹰啄破蛋壳,劲翅一抖,则一飞冲天!

河南神垕镇炉钧起源于民间,以仿宋瓷为使命,流转于民间的艺术是一种传承。而王金合的炉钧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窑变出真正意境之美的高度。神垕镇“炉钧”最早是清光绪年间,神垕炉钧开始是小窑内完成。一次烧出一两件成品难掌握,满意度极低“十窑九不成”。王金合先生通过多年努力,对技术的掌握和对火侯能轻松驾驭。上釉对于色彩的把握是一道难关,与古代炉钧不同,王金合克服各种困难用大窑完成,突破现状可烧制几十件。他不局限于常规做法,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掌握和摸索将釉色千百次实验,大胆突破成就了独一无二的金合炉钧。

王金合先生口碑和人缘极好,在神垕镇提起他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满怀激情演绎自己的艺术人生,身上散发着光和热,满满的正能量。听他讲述励志人生的故事,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听他用诗歌的语言讲述着钧瓷,从他的艺术品看他的大情怀。一位钧瓷道路领航人,一位给历史留下宝贵财富的匠人艺术家。这次神垕镇之行让我有机会了解钧瓷文化,也感受到王金合先生的神圣使命和对艺术的执着精神!

钧瓷艺术,是他一生永不褪色的梦。听到他烧制作品需要十几小时到二十小时,在火炉旁不能离开不管春夏与秋冬。熊熊火焰映红了他的脸,也照耀了他为艺术忙碌的身影。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重新再来,使他能将当地的民俗风情,当地的文化底蕴都融入作品中,用火烧出了爱的温度和诗情画意。神垕镇之行,给我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回京后很久,想起王先生的作品很震撼的感觉,还有被他感人的事迹和神奇的一生所感动!


艺术是心灵盛开的花朵,艺术家内心有着火热的情怀,才能用诗歌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倾听王金合先生内心真实的声音,看着琳琅满目用火烧出的美丽图画,让我大开眼界。这些艺术品迷惑了我的双眼,灵感是他内心涌动的源泉,沉浸在王先生的艺术世界里,被他的真挚和温暖所感动。他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不断去学习和积累,干一行爱一行。认可的事,都会全力以赴去完成。

愉悦的下午从身边一闪而过,采访王金合先生他的故事很温暖,他的经历很传奇。我眼里的他朴实无华,有着一颗金子般闪光的心。他更是一位让人敬重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神垕镇钧瓷文化,在他这里得传承与发扬光大。他用诗歌的方式讲述钧瓷故事,诗意从大地缓缓升起。他凭着满腔热血,在艺术的道路上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是什么造就了王金合先生的梦想,又是怎样的环境成就了今天的他,这是怎样的一个心路历程。

王金合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钧瓷艺术家,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感动了我,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他追求与可能成就的梦想。他的作品有思想有灵魂,让人看了能碰撞出心灵的火花,才会用爱心之火烧出惹人喜爱的美丽图画,用赤子情怀,坚守对艺术的忘我精神。

他用一生的心血传承中国钧瓷文化,他的作品被大家所钟爱,有各国政要来他的天合坊寻宝,有各级领导的接见并来视察工艺现场。钧瓷是他的生命,是他一生无法割舍的梦,他要将自己的执着和探索进行到底。多年以来他的儿子继承了老父亲的手艺,与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一起不懈的努力。

王金合先生的作品有强大的穿透力,他的创作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在梦想花开的过程中,他把日子过成了诗。让诗歌点亮生活,祝愿王金合先生和他的艺术人生绽放永恒的精彩!

2021年2月2日


祝雪侠:陕西咸阳市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七届全国青创会代表、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高研班学员。历任国际华文作家网总编、武功县文联、作协名誉主席、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秘书长、《作家报》副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网事业发展部总监。先后在《中国作家》《文艺报》《诗刊》《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绿风》《黄河》《中华英才》《诗林》《海燕》等报刊发表过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等近一百万字。2016年3月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录制。已出版诗集《雪舞花飞》、诗歌合集《文心中国》、主编文学作品集《楚韵南漳》、出版新著《祝雪侠评论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