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诗词歌赋

龚学明:诗人和画家,为着美和风景走到了一起

核心提示:(“诗画中国行” 海报) 诗画中国行随感 诗人和画家,为着美 和风景走到了一起 在安徽宣州水东镇祁梅村 相见:马新林是大哥, 山东汉子,四方脸; 姚鸣京先生,我从他的饮食 找出无锡人的印记,不吃辣 而爱菜蔬,专爱鸡蛋炒饭; 上海出生的彭华竞先生,用





(“诗画中国行” 海报)


诗画中国行随感

 

诗人和画家,为着美

和风景走到了一起

在安徽宣州水东镇祁梅村

相见:马新林是大哥,

山东汉子,四方脸;

姚鸣京先生,我从他的饮食

找出无锡人的印记,不吃辣

而爱菜蔬,专爱鸡蛋炒饭;

上海出生的彭华竞先生,用

京腔说着一件,二件

有趣而伤感的事,他最后说,

“不能饮了”。他

担心画中的人物,被酒错位

 

我忆起汽车载着我们奔向

目的地:黑色的时间隐藏了

山水的细节;路旁两排树

构思出虚的部分;

此刻,只有诗,没有画

画家们的兴奋要待天明,而

我愿意在晚上看不见的雨中

写上:雷声突现,或是隐喻

 

诗画更是一家。不然,我们

坐成一圈,何以相谈甚欢?

我们是各自的座位,相邻,

不可取代;更在近处美的

安排下,一起选择,又

各取所需:在两条路上,被

相同的光照着

 

艺术是一大桌菜肴吗?

画家们在细细品味,而诗人

喜欢若即若离:线条和色彩

忙碌不已,象征和通感

点出诗意……最后,我们

都站在哲学的月光下。

找到立意之美,冷静深刻

 

(亲心谷一瞥)

 

亲心谷:绕行

 

据山为王吧,我不要这

满山的修竹

 

推摇竹之躯

落下雨水,昨夜的露珠

在脸上,沁凉

 

我要这弥漫并升腾的

山雾

虚幻,而又真实

 

如现代人的内心。

水声找不到出处和去处

 

(亲心谷景色)

 

在亲心谷说“慢”

 

从匆忙的都市寻觅大自然深处

道路被一座座山隐藏

在一个叫亲心谷的地方停留

从对一个名字的想象

开始一个慢字上的呼吸,休眠

 

浅山环绕,并非仅夜间静谧

晨间除了苏醒的鸟鸣

树叶和竹叶满坡休憩:它们

忘记了初冬,如故站满枝桠

没有血液和心跳提醒

五颜六色,只是为了好看

“陡坡上的树站得壁直”

诗人的慨叹来自初进入的

心情残留

 

邀请来的画家已放下京城俗事

夜晚的急雨将宾馆的屋顶

和所有人的心境洗净

他们埋头作画,窗外的线条

和色彩缓缓爬上偌大的宣纸

艺术的厚重,灵动,给

自然,生命,进一步提炼:

过程缓慢,主题明确

 

丢失的宁静被我找回

在一张宽大的床上睡眠充足

清晨的景色在窗外呼唤我

我与修竹默默谈心,都是旧事

终于我停了下来:八段锦的

招式展开,而一呼一吸

更缓更深……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的

所缺在哪?”

我们:缺少沉思,缺少

高负氧离子的空气,我们

在无谓的节奏中,缺少慢,

比溪水更透明的无欲无求

而在亲心谷的低处,在

竹林仙境,可以获得

 


 (漫步鄣吴街头)


夜宿宣州山中,晨起

 

流水冲走泡沫中的血

久藏的污垢急着消除

 

倍他乐克和乐活喜

像习惯性的快乐安抚剂

让淡淡的欢喜

轻轻通过

 

“你只知道已入山”

只是没有看见山:多少次的

想象已很疲惫和忧伤

 

拉开窗帘的一瞬间——

万物寂静,从没有过

无风的后山,晨雾四起

近处:众树在静听

安好的身体和内心

 

我们带着尘世的欲望,受损的

岁月而来

会不会被另一种欲望替代

比如拥有这山的比喻

让日历拐弯,不再

回到城市的红尘……

 

 

(亲心谷景区内)


幸福城

 

“开门可见山”,走廊是观景台

山的惊喜在于辽阔和高远

在合适的距离,人有了

亲切感:满坡的树,竹子

以绿色和间杂的黄色,棕色,

红色陪伴居住于此的人:

总体平静,偶尔热烈

 

零距离亲近,收获细处的爱:

看不见的冬笋唤作“黄泥拱”

有经验的人看到

“冬笋在一点点钻出泥土的守护”

而松鼠蹦跳于悦耳的叫声

板栗树上仅剩的板栗延时

默读初冬:吴溪水低回

玉华山,金华山,护卫

栾树叶金黄,枫香树紫红

并非野凫,它们或嬉水

或在巨岩上久久逗留

 

吴镇,藏着人间的

幸福城;这些说着杭州话,

上海话的老人,与千年风景

百年松树相遇,找到了

余生托付的理由:像一艘

巨型游轮驻扎在绿声的浩瀚里;

他们将岁月交给幸福城

在一个名字中停留

 

守在门口的树会微笑

长在地里的青菜萝卜献出身段

在城里孤独的口音找到

过多的氧气,一同赶走病痛的

呻吟,埋怨

在林间散步,凝视水和

来往的波光,不再反思

在云雾和阳光中看懂不能

解释的生死

 

当感觉到幸福,幸福是真实的

生活回归本真,人更像是

天然的一部分

自然和人相亲相爱,并开始了

单纯的牵挂:一种良性的

惯性。


(吴昌硕故居)


 

早上,从安吉到湖州

 

昌硕路上,寂静

时间的露珠在柳树叶上

欲动未动

 

吴小镇上人影稀少

我们开始赶路

离开一次短暂的相会:

陌生而又愉快

 

富庶之地,故事在

大雨中展开;也有萌动的

在枯水期

很快进入岩石

 

朋友相送,短暂的热

在气温中下降

颠簸中的晃动的头影

穿透浓雾,在明亮里

呈现色彩的返程

 

我们终究回归陌生

风景和我相互赞美,又

必须放弃


(参观安吉余村)

 

在鄣吴镇访吴昌硕故居

 

乱世的笔力。

必须狠,对一张纸

一枚石头:在另一个世界里

愿意作主

 

所有的人都曾是孩子

所有的童年不堪回忆:饥饿

逃遁,在命运的追逼里

无可奈何,而又必须

沉默抗争

 

那时鄣吴是一个村

两山葳蕤,艺术的天性

源于神赐的敏感:

唯浓墨方写得尽胸中爱恨

用冲力刻出人世之悲愤

 

唉,善的恶的都是枉然。

更像是摆设:黑色的屋瓦下

古井,四方桌,院中所植的

梅树,空气中的气息

均已静默。

 

细雨骤然来了

润湿的青砖像墨

我久久看着:滴在水缸里的

涟漪;这是旧时的雨滴

20岁前的吴昌硕在看

 



人物名片

龚学明,江苏昆山人。1964年5月生。

上世纪80年代求学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至江苏新华日报社工作。现为江苏扬子晚报《诗风》诗刊主编。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个人诗集《河水及人》《冰痕》《白的鸟紫的花》《爸爸谣》《世间万物皆亲人》《龚学明的诗》(合集三册),散文集《艺术创造人生》、随笔集《上海有梦》、纪实文学集《收藏之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