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素军先生的新书《溯心集》,宜在清晨、窗前,向着朝阳、树木、新的一天,朗朗地、娓娓地,吟诵出口。那时节,字字珠玑,声声入耳,你会轻易入境接受暗示和鼓励。
你会感受到,一个人是如何将风雨生涯稳妥地放进了如珠如玉的诗句中。那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彰显着生活的从容,生命的从容。尤其在充满物欲困扰和功利张望的当下,这些“精神自传”性的诗歌,标示出一种别具意义的精神鉴照——诗,既属于生活与生命的创造,也是生活与生命存在的方式。
生活在太行山下、泜水河畔的刘素军,出生地在临城县古柏畅城遗址的柏畅村。汉风水韵的濡染,使得他胸怀坦率,才思横溢,敏锐而又多情。是的,像但丁一样,他是看到一朵花就会把脚步放慢的人。
他是天生的诗人。
他还是个多面手,在现代诗、格律诗、歌词谱曲、八卦周易、音乐舞蹈诸多领域都有涉猎并达到了很高造诣。在临城乃至邢台、河北,他拥有众多的“粉丝”,热度高,能量大。我对他超敏捷的才思和几近泛滥的才华,充满了深深的惊叹和不解:天知道,如果不是先天的禀赋,他哪来如此充沛的精力去穷通细究那么多艺术门类?
这本《溯心集》,是刘先生第二部作品,作为与澳门文化交流的丛书之一,汇集了作者格律诗辞赋865首(阙)、现代诗48首、散文随笔26篇、原创歌曲51首,收录诗友赠答唱和诗词208首(阙)、诗评3篇,可谓缤纷翔集,蔚为大观。
他的诗词,无一不浸润着他个人的性情因子:饱满、温润、激情、多氧、开阔、明亮。他作品的底色是明亮的,我们知道,明亮,需要自带光源,也需要一把力气。这力气不是体力,而是情感。因为真实,所以动情;因为动情,所以动人。动人之际,被红尘遮蔽的最柔软的部分,便被诗歌唤醒了。
他写梅,“生来偏爱凌寒笑,不染纤尘不畏风”,一个“偏”,点其“倔强”;他写初春,“杏花蘸足三春墨,溅出诗情方寸间”,杏花在寥落春野,如墨如染,一个“溅”,诗情又兼春意浓。他写重阳登高,“登高饱览无余景,最羡披云白发翁”,山巅上披云沐日、享受重阳的“白发翁”,不仅是矍铄的晚景写照,更是一种“老骥伏枥不畏老”的精神图腾。他那首《冬日闲居杂咏》,则透露着无尽的怅惘。“室暖琴声咽,书闲墨迹稀。茶香添思远,菊瘦感愁肥。昔驾青葱去,今披华发归。浮生多况味,抑郁满罗帷。”暗淡冬日,怀想青葱岁月忽忽而去,慨叹华发早生,叹不尽浮生多少惆怅意。此时,耳边的琴声也是呜咽的,心底的一坨愁思正肥。这诗令人想起1800年前,曹操在月下沉吟不已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千古一脉愁滋味。
是的,大人物有大悲切,小人物有小慷慨,不论哪种愁思,对愁中人都是一样的痛彻心扉。
一个诗人,诗兴上来,写写景,抒抒情,发发感叹,纾纾胸臆,都是不稀奇的;真正稀缺的,是能够凸显“诗性”与“思考”的慕山乐水的诗篇。看见了什么,写下了什么,如何进行诗性的言说,反映的其实是思考的深浅。在刘先生笔下,不论是写蝎子沟跑马岭的野趣“凌顶坪空阔,吟诗律抑扬”,还是写临城八景“息波望月”的“一钩明月鹏程远,数点寒星过客多”;不论是写“鹿庄樵歌”的“薄田几亩谋生计,浊酒一壶度寂寥”,还是写北戴河落日的“风拨心弦歌壮士,浪濡碣石读遗篇”,他都巧妙地将情感糅合其间,托物言志和情绪的表达,在诗绪推进中徐徐展现。一方山水流动着的时光与诗人的思想、灵魂悄然对接,刹那间灵光闪现,感知降临,诗人捕捉到了其中的深层含义。
书中的咏怀诗、亲情诗和家国诗,也都情感饱满,打动人心。刘先生下笔有很强的节奏把控力。虽多情却并不狂躁失态,飓风叫嚣,而近似浅吟低唱,感情跟着心智走。《戏言诗人》中,他道“自古诗人谁不疯,寄情山水雨烟中。疏狂着意狂言出,哀婉随心婉语扔。”“疯”,令人莞尔,细想却正是诗人特有的个性表达方式,无情不诗人。
当然,人生运道沉浮,谁无低落时刻?一首《秋心结》,令人低徊。“满案皆书输更惨,盈怀尽义谊堪忧。孔方印把何为贵?郁郁秋心皆是愁。”郁郁之际,对既往的人生产生怀疑,不为过;一时的怅惘、失落、自哀也属正常;难得的是,能够自我调节和救赎。《解秋心》道,“潋滟波光酬落日,朦胧岛影慰钓叟。鱼豚竞逐千堆雪,鸥鹭齐驱万种忧。”夕阳晚景,尚有无尽美丽,钓叟空钓,志不在鱼,岛影朦胧,岂不是又一个远方?由“结”而“解”,我看到诗人灵魂深处那场灰色风暴。是的,总有一些时刻,人生至于仓皇境地,拔剑四顾心茫然;那是切肤的、有痛感的,不是蜻蜓点水的。此时,点破、化解,实属一种大智慧。事了拂衣去,片花不沾身。在诗人这里,生活留给他的创痛与破碎,仅是时光的遗物,一一笑纳,又超然越出,升上更高层次。以上帝的视角审视自己,一切都是自然,一切都是释然。
不得不说,心灵成长的过程,其实亦是一场博弈——生命与时光的博弈。一个在前行路上不断回溯心灵的人,不会在意与生命的博弈是否取得完胜。他在不断成长、不断看清自己、擦亮自己,这就足够了。
你会感受到,一个人是如何将风雨生涯稳妥地放进了如珠如玉的诗句中。那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彰显着生活的从容,生命的从容。尤其在充满物欲困扰和功利张望的当下,这些“精神自传”性的诗歌,标示出一种别具意义的精神鉴照——诗,既属于生活与生命的创造,也是生活与生命存在的方式。
生活在太行山下、泜水河畔的刘素军,出生地在临城县古柏畅城遗址的柏畅村。汉风水韵的濡染,使得他胸怀坦率,才思横溢,敏锐而又多情。是的,像但丁一样,他是看到一朵花就会把脚步放慢的人。
他是天生的诗人。
他还是个多面手,在现代诗、格律诗、歌词谱曲、八卦周易、音乐舞蹈诸多领域都有涉猎并达到了很高造诣。在临城乃至邢台、河北,他拥有众多的“粉丝”,热度高,能量大。我对他超敏捷的才思和几近泛滥的才华,充满了深深的惊叹和不解:天知道,如果不是先天的禀赋,他哪来如此充沛的精力去穷通细究那么多艺术门类?
这本《溯心集》,是刘先生第二部作品,作为与澳门文化交流的丛书之一,汇集了作者格律诗辞赋865首(阙)、现代诗48首、散文随笔26篇、原创歌曲51首,收录诗友赠答唱和诗词208首(阙)、诗评3篇,可谓缤纷翔集,蔚为大观。
他的诗词,无一不浸润着他个人的性情因子:饱满、温润、激情、多氧、开阔、明亮。他作品的底色是明亮的,我们知道,明亮,需要自带光源,也需要一把力气。这力气不是体力,而是情感。因为真实,所以动情;因为动情,所以动人。动人之际,被红尘遮蔽的最柔软的部分,便被诗歌唤醒了。
他写梅,“生来偏爱凌寒笑,不染纤尘不畏风”,一个“偏”,点其“倔强”;他写初春,“杏花蘸足三春墨,溅出诗情方寸间”,杏花在寥落春野,如墨如染,一个“溅”,诗情又兼春意浓。他写重阳登高,“登高饱览无余景,最羡披云白发翁”,山巅上披云沐日、享受重阳的“白发翁”,不仅是矍铄的晚景写照,更是一种“老骥伏枥不畏老”的精神图腾。他那首《冬日闲居杂咏》,则透露着无尽的怅惘。“室暖琴声咽,书闲墨迹稀。茶香添思远,菊瘦感愁肥。昔驾青葱去,今披华发归。浮生多况味,抑郁满罗帷。”暗淡冬日,怀想青葱岁月忽忽而去,慨叹华发早生,叹不尽浮生多少惆怅意。此时,耳边的琴声也是呜咽的,心底的一坨愁思正肥。这诗令人想起1800年前,曹操在月下沉吟不已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千古一脉愁滋味。
是的,大人物有大悲切,小人物有小慷慨,不论哪种愁思,对愁中人都是一样的痛彻心扉。
一个诗人,诗兴上来,写写景,抒抒情,发发感叹,纾纾胸臆,都是不稀奇的;真正稀缺的,是能够凸显“诗性”与“思考”的慕山乐水的诗篇。看见了什么,写下了什么,如何进行诗性的言说,反映的其实是思考的深浅。在刘先生笔下,不论是写蝎子沟跑马岭的野趣“凌顶坪空阔,吟诗律抑扬”,还是写临城八景“息波望月”的“一钩明月鹏程远,数点寒星过客多”;不论是写“鹿庄樵歌”的“薄田几亩谋生计,浊酒一壶度寂寥”,还是写北戴河落日的“风拨心弦歌壮士,浪濡碣石读遗篇”,他都巧妙地将情感糅合其间,托物言志和情绪的表达,在诗绪推进中徐徐展现。一方山水流动着的时光与诗人的思想、灵魂悄然对接,刹那间灵光闪现,感知降临,诗人捕捉到了其中的深层含义。
书中的咏怀诗、亲情诗和家国诗,也都情感饱满,打动人心。刘先生下笔有很强的节奏把控力。虽多情却并不狂躁失态,飓风叫嚣,而近似浅吟低唱,感情跟着心智走。《戏言诗人》中,他道“自古诗人谁不疯,寄情山水雨烟中。疏狂着意狂言出,哀婉随心婉语扔。”“疯”,令人莞尔,细想却正是诗人特有的个性表达方式,无情不诗人。
当然,人生运道沉浮,谁无低落时刻?一首《秋心结》,令人低徊。“满案皆书输更惨,盈怀尽义谊堪忧。孔方印把何为贵?郁郁秋心皆是愁。”郁郁之际,对既往的人生产生怀疑,不为过;一时的怅惘、失落、自哀也属正常;难得的是,能够自我调节和救赎。《解秋心》道,“潋滟波光酬落日,朦胧岛影慰钓叟。鱼豚竞逐千堆雪,鸥鹭齐驱万种忧。”夕阳晚景,尚有无尽美丽,钓叟空钓,志不在鱼,岛影朦胧,岂不是又一个远方?由“结”而“解”,我看到诗人灵魂深处那场灰色风暴。是的,总有一些时刻,人生至于仓皇境地,拔剑四顾心茫然;那是切肤的、有痛感的,不是蜻蜓点水的。此时,点破、化解,实属一种大智慧。事了拂衣去,片花不沾身。在诗人这里,生活留给他的创痛与破碎,仅是时光的遗物,一一笑纳,又超然越出,升上更高层次。以上帝的视角审视自己,一切都是自然,一切都是释然。
不得不说,心灵成长的过程,其实亦是一场博弈——生命与时光的博弈。一个在前行路上不断回溯心灵的人,不会在意与生命的博弈是否取得完胜。他在不断成长、不断看清自己、擦亮自己,这就足够了。
作者简介:
米丽宏,笔名:苦茶,河北临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专栏写手,《风流一代》 《思维与智慧》签约作者;文章千余篇发表于全国百余种报刊,并入选20多种文集,16篇文章被选入中考语文试题、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高中语文期末试题。著有散文集《与你相望》 《光阴磨》 《人生,是一截儿待琢的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