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评谭品读

深扎故园的真情书写 --朵辉云文集《细雨润秋》简评

核心提示: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乡村社会的解体无可避免,所以不断有作家在为乡村生活唱挽歌,不断有作家通过描写城市及其“猫眼”的冷漠,来歌颂乡村社会的温情,在这浩浩荡荡的“唱诗班”队伍里有一个深扎基层、踏实严谨、笔耕不辍的作家,他就是出生于乐都芦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乡村社会的解体无可避免,所以不断有作家在为乡村生活唱挽歌,不断有作家通过描写城市及其“猫眼”的冷漠,来歌颂乡村社会的温情,在这浩浩荡荡的“唱诗班”队伍里有一个深扎基层、踏实严谨、笔耕不辍的作家,他就是出生于乐都芦花乡的原乐都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朵辉云。朵辉云曾当选青海省第四次文代会及第四次、五次民代会代表,曾任乐都县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其作品曾20多次荣获全国党刊、青海新闻奖和青海广播电视新闻奖、文艺奖等奖项。需要指出的是,朵辉云的“歌唱”并不同于那些喝着城市的咖啡、虚情假意浅唱乡村乌托邦者,也不同于那些企图分羹的“歌德派”写作者,他的“歌唱”完全出于肺腑、出于对这片胎衣之地的深情和感恩:他感恩父亲在没有母亲的日子里的辛劳;感恩继母宁肯让亲生女儿辍学,也要让他把初中读完的无私;感恩祖父“要吃饭,就得吃苦”的教训;感恩厂领导及其全厂职工客观公正的投票;感恩政府投资修建公路、水利倒虹吸工程给山乡带来的变化……“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句诗可以作为朵辉云作品最好的注解。

乡土情深,《细雨润秋》文集中,直接写“芦花”山水人物的散文和通讯就有二十几篇之多,譬如《芦花,流蜜溢彩的地方》《芦花》《感受芦花》《芦花,并非梦中的绿色》《故里行》《故园情》《故乡有一条小河》《冰沟奇峰叠翠嶂》《虹落冰沟山》《秋登冰沟奇峰》《蚂蚱沟情思》《夕照结龙沟》等等,朵辉云将出生地山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次书写的同时,作为记者的他还对整个乐都地区山川风物进行了大面积采写,譬如《巍巍松花顶》《走进瞿昙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在编撰的《乐都地名拾趣》和《乐都地名趣联》两篇文章中,将乐都地名分别以数字、方位、色彩、动物、植物、山水、形状、姓氏、相对分成9类,并撰写了“引胜引灌台引人入胜,连丰连家地连年获丰”“龙池龙床龙王岗,马圈马场马家营”“长店高店洪水店店店高店,大峡水峡老鸦峡峡峡水峡”等韵味十足的奇联妙对,朵辉云对故乡刻骨铭心的爱恋之情可见一斑。一个没有多少课本可读,勉强上完初中的“山里娃”,从“半劳力”到村办小学民办教师,再到川里当上水泥厂的亦工亦农合同工,再后来因为老黄牛般的实干,被转正成正式工、进而被招考为县广播电视台专业新闻工作者,然后编著出版《南山人的壮举》《乐都名胜古迹》《甘青朵氏家族》《细雨润秋》《乐都县广播电视志》《青海花儿大家唱》等作品,跻身青海作家行列,走过的道路与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惊人的相似。因此,我敢说朵辉云的履历不仅可以作为青年励志的教材,也可以成为他感恩大地和歌唱时代最切实的理由。

从山里人到川里人再到城里人,从农民到工人再到记者(作家),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变迁,朵辉云也才有了携妻“下四川”“去上海”“走宁夏”的机会,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变迁,他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充满了激情和热情:颂扬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植树藏族老人尹才宝;赞美“南山人的壮举”“好乡长阿盛林”“蔬菜专家张淑贞”“下岗女工马红海”;弘扬故乡的名胜故地和民俗文化,譬如《武当山掠影》《老鸦峡走笔》,又如《五月端阳射箭来》《高原六月跑马飞》等等。

朵辉云虽然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但其出生的芦花乡是乐都下北山有名的“卖血”贫困乡之一,早年又不幸丧母,作为长子,其青少年时代之困苦可想而知,但他的写作总是流露着一种感人的“暖意”和让人奋发的“热能”,他的文章没有“怨天尤人”和“愤世嫉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只有穿警服的执勤人在瞿寺里,肆无忌惮地曝光了他半年多来采访的胶卷时的那次例外,但他的诘问仍然是理性和温和的:“我想,在佛门禁地做事,应该懂得一些最起码的‘和气待人’‘行善积德’的道理,这样,才配在佛门做事,‘佛’才高兴”。不仅如此,他的写作还善于发现质朴生活中的真善美,譬如勤劳父亲对赖以养家糊口的斧头的钟爱,有文化的三婶宁肯住窑洞也要供帮儿女上学的坚毅,爱串门的二舅母对外祖母的孝顺,敢闯敢干、村里第一个跑出租车的堂妹的自尊自信等。他的写作暨没有临空高蹈的哲思迷悟,也没有壮怀激烈的宏大叙事,讲的都是基层乡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亲历和实地采写到的故事,即使为数不多的几篇写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短篇小说,也是紧贴生活时态、抒写人间真情的客观写作。因此,我们说朵辉云的写作是真正的扎根人民的写作,或者说是“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主义写作,想比较“大散文”来说他的散文是“小散文”,用他自谦的话说“小得像‘细雨’”;相比较技巧的藻饰散文来说,他的散文是生活的写实散文,情感真实、内容朴实,也难怪有不少群众喜欢,“夺来抢去,将300多页的书籍拦腰折断”,不得不修订再版。

朵垛山花冰沟柳,辉映奇峰夕照牛。云游天下非所愿,细雨轻润南凉秋。好多年前应朵辉云(笔名朵垛)的邀约,笔者写下的这首藏头姓名诗,其实已经含蓄地映射和评价了他及其作品。他的成功在于立足乡土、像夕照中的老黄牛一样的耕耘,在于对故乡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的迷恋;局限在于“云游天下非所愿”,因为他有太多的亲情、友情、乡情无法割舍,所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是也。朵辉云之所以成为朵辉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是被时代耽误了的一代人。现在的年轻作家不仅占有新媒体,还拥有自媒体,不像我们那时候,找本小人书都难。在信息化、全球化浪潮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作家们张口梵高、尼采,闭口解构、能指,更有甚者高中尚未毕业,就大谈弯曲时空和时间简史。相比较他们我们不得不自惭形秽。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朵辉云通过自学,改变了命运、并在写作上有了一定的建树,入选了《青海文艺家传略》《政协委员风采录》(青海卷),但作为一个作家,仅仅情动于衷、然后埋头实录生活是不够的。因为当下的散文已经从抒写情感、咏叹人生的狭义范畴向着更广大的领域浸淫、渗透,散文不仅是“真”和“情”的艺术,还是“美”和“活”的艺术,我们在写作中还要学会“平中见奇”“突起峻收”“红线串珠”“焦点切取”“意象组合”“镶嵌连接”等技法,我们不仅要有外视天下的文化积淀,还要有内视灵魂的审美心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俱进,穿越前现代的抒情,进入现代的诗意和后现代的自由,就此与朵辉云先生共勉。(2019.12


作者简介:郭守先,1969年生,青海乐都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青海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历任《青海税报》编辑部主任、青海省作家协会委员、《高大陆》文化经济季刊主编、海东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等。著有诗集《天堂之外》、文集《税旅人文》、评论集《士人脉象》、随笔集《鲁院日记》、文论专著《剑胆诗魂》等。作品曾获第四届青海青年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专家博客笔会优秀奖、第二届青海文艺评论奖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