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中的纯真
——曾维惠小说《老茶家的女儿们》读后
奚同发
《老茶家的女儿们》是女作家曾维惠的“中国作协2017年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成果”,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定向规定动作,与以往题材不同,她选择了一次前往固定地点深入生活的命题作文。这样的写作,与崇尚精神自由、因感而发的作家天性常常抵牾,显然难度更大。仔细读来,这部小说中缈缈的小镇古色,真诚的人际来往,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尤其年少主人公在懵懂中的情感故事,令人感慨动容。
早在去年年末,收到这本小说,先是被“老茶”二字所吸引,毕竟我也是有了多年茶龄的茶客,与茶相关的人和事,都颇有兴趣,何况还是一本小说,还是一本关连“老茶”的“女儿们”的小说。孰料一份体检报告直接中断了已过半卷的阅读,先是往海南山中去思考如何应对这突出其来的麻烦,接下来频繁往返各医院,复查,与大夫沟通,网上查阅中西医资料,甚至在武汉封城前两天,还坐医生面前了解有否更可取的方案。庚子年的疫情,把我困在家中,一天天刷着手机,关注疫情的中心武汉及身边的各种信息,直到年后假期延长,这种日子似乎无头的感觉莫名袭来。于是,枕边的《老茶家的女儿们》再次翻开,重头阅读。难得的几天安静,在时光中慢了下来。
《老茶家的女儿们》涉及多位女性,既包括小茶和她姐姐这些孙女辈,也包括母亲杨男。小说中几代人物,从小茶外婆起,均因婚姻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她们不断地被一种宿命遗传的“疯病”所左右。作者以小镇婚俗为线索,既纵线推进情节,又让人物各自不同的故事横线展开,小说分为引子、说媒、做相、开庚、接妆、迎娶、苦嫁、结尾等章节。小茶姐姐冯鹰不得不嫁给智障男子王憨包,小茶与陈大壮定好娃娃亲,包括妈妈的婚姻,都是这种“怪病”前题下的产物。如何规避这种“怪病”的发作,成为她们择偶时任由媒婆摆布的神秘标配。
作者笔下的小茶与陈大壮,既有两小无猜的可爱与纯真,让我们重温年少时光的美好、童趣与无邪,读来时而忍俊不禁,比如大壮把自家好吃的偷偷送给小茶,或是他喝多了米酒、撞倒酒店一架子酒罐的笑态百出等,时而读来深入人物内心,与小茶一起为她的未来身体是否发病和命运陷入忧虑,这么聪明伶俐、心灵手巧的小姑娘是否会像姐姐一样无法摆脱苦命?
与此同时,塘河古镇背景下的风土人情,风物世象,美食、节气,打铁、酿酒、女红、滋粑、推磨、剃头、制茶、腊肉粽、打水竹席、八大碗、豆花饭,端午、龙舟、庙会等日常与细节在书中处处显现,或是满目的新鲜,或是一行行的古香,或是经年包浆般的日子,或是丰铙的地域文化,或是神秘的传说与现实生活不断地对应。这其中,更有现实的残酷与人生的不幸,比如小茶姐姐冯鹰与义兄袁家辉天生一对被命运之手拆散而苦嫁,石龙门庄园的火厄导致陈大壮成为孤儿,老茶家倾家荡产、历尽波折为袁家辉娶回打铁嫂的侄女黄兰兰,不料后者新婚不久却因病身亡……作者以平实的叙述、形象的观照,塑造了一系列立体而丰满的小镇人物,茶店酒肆,编竹绣织,雕镂锯木,商贩渔民,甚至巫医观花婆、鬼老头,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出神入化,形象生动,且个个烟火气十足,过目难忘。
曾维惠是我在鲁院的同窗,师承著名评论家雷达,她的作品多次问鼎国家级文学奖项,绝对是实力派作家。自鲁院之后,不断看到她新书出版的消息,且一出就是成套的三四本,还有台湾的繁体版。近十年来,至少有数十本新著问世,说她著述等身,也不算夸张。她原来在小学、中学任教,与读者直接面对面,她太熟悉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日常表情,即使如今她早名贯校园,仍然尽可能满足出版方或校方邀约,不时走进国内各地学校,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现场交流,互通心得。她的真诚与微笑,学养与才华,引来多少孩子的羡慕与赞叹,大家就是要把她当作人生的榜样。
在曾维惠朴实无华的文风中,你常常还可能冷不丁遭遇某个地方个性的词汇表达,比如《老茶家的女儿们》常用“吼”,不说“喊”;王幺嫂,不说王小嫂;刹闷头,不说潜泳;哪个,不说是哪一个;还有“记不得喽”类似句的“喽”……“晓得了”了吧,她的家乡在中国的西南,不是四川,是重庆。这个重庆妹子,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朴实真诚,厚道热情,且身材高挑,长发过腰,飘飘如瀑,对了,她的笔名叫紫藤萝瀑布。她喜欢紫色,喜欢穿具有民族风格的绣花、盘扣袄裙,至于为什么笔名中有“藤萝”,那需要读者去用心发现。
顺便说一句,她2019年出版作品12部,童话、小说各6部,还有多部小说第10次印刷、第8次印刷,第5次印刷等,比如《妈妈,请你原谅我》《我要好好地长大》《无声的爱》。至于重印再版的,别数了,太多……
奚同发,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十九期学员,郑州小小说学会副会长,出版有小小说集《最后一颗子弹》《你必须做出选择》等,以及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随笔集等多部。作品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数十家刊物转载,曾获全国年度微型小说评奖一等奖、《小小说选刊》三届优秀作品奖以及河南省文学奖等。作品被运用于全国硕士研究生试卷、高考模拟试题等,多次选入中国作协、中国小说学会主编的年度选本,并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小小说”40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