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曼·莫阿迪 蒋迪雯 摄
“我是讲故事的人。”本届金爵奖国际评委中,来自伊朗的佩曼·莫阿迪拥有编剧、演员、导演三重身份。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从编剧开始职业生涯的电影人强调:“故事帮我进入电影业,乃至成为演员、导演,讲故事是我一直以来的兴趣。”
中国观众熟悉佩曼·莫阿迪是从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开始的,他在片中饰演丈夫纳德。电影塑造精彩家庭群像,令包括佩曼·莫阿迪在内的男演员少见地分享了柏林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投资仅40万美元的《一次别离》亦是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得主。佩曼说,做电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伊朗最困难的是找投资,政府很少资助,《一次别离》就来自个人投资,“但在伊朗,做电影不太贵。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就能找到钱。”佩曼用手比划——把你的故事放在桌上,只要它足够吸引人,你就不愁没办法开拍,“导演、演员为故事而来,他们愿意降低自己的酬劳。有些电影投资很大,但我看电影的时候,不知道那些钱都花在哪里了。”佩曼去年执导了他的长篇处女作 《松上雪》,“成本5万美元,有人说要给我500万,但我的电影不需要那么多钱。所以,年轻人要拍电影,我只有一个建议,在你的剧本上,努力再努力。”
成为演员之后,佩曼坦言,接到的片约不少,但如果故事和角色不能引起他的兴趣,他宁愿把时间花在琢磨自己的故事上。他拒绝了好莱坞的邀请,留在伊朗发展,“因为我了解这里的人民,我知道如何描写他们、扮演他们。”
中国导演习惯将创作的薄弱归咎于环境和市场,伊朗电影却在更严苛的环境下取得巨大成功,近年几乎获得了世界上所有重要电影节的重要奖项。佩曼说:“如果说审查制度,不仅在伊朗或中国,美国也有美国的制度,只不过形式不同。无论是审查或财政上的困难,在我看来,都是逼迫导演去寻找到更艺术的手法说好故事。”
“中国观众不太爱在电影院里看艺术片……”佩曼接过记者的话:“全世界的观众都更喜欢看商业电影,电影首先是娱乐。但我认为,商业和非商业并没有绝对的区分,一部好电影必然是‘商业’的,如果它不好卖,那就一定有问题。中国有基础庞大的具有知识、受过良好教育的观众群,关键在于电影人能不能拍出让观众接受的具有智慧的电影。我相信,好故事是能找到观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