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许多著名诗人都是我的好友,我自以为很熟悉这个圈子。牛敏是我新结识的本土诗人,不久前读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诗集《牛敏诗歌选》,我才知道我的视野还是狭小的,不该这么晚认识牛敏。原来牛敏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写诗,进入21世纪,他陆续在《诗刊》《中华诗词》《上海文学》《绿风》《草原》等刊物上发表诗作,并结集出版了诗集《风过野山坡》《漂流》。
翻看《牛敏诗歌选》,尽是冲击视线的意象:灿烂的天空上飘过缠绵的白云、清晰的阳光、朦胧的烟霞……苍茫的大地迎接着黎明;牛儿无言卧在田野怀中;麦子列队走过无尽的山冈;鸟语点亮写满岁月的泥墙;晨曦涌动的远山;油菜花包围的村庄;等待着采撷的野草莓;蜿蜒的长河;匆匆明灭于时光的桃花;被风雕琢过的石头;吹热了草野的季风;锈迹斑斑的锄头;雁阵、蝉声、蒲公英、蜻蜓、蝴蝶、蛐蛐、伏蛉儿……
全部是乡村景物,全都是牛敏对故乡的回忆。他从四子王旗的乡村走出来,追随着势不可挡的人流进入都市。乡村热炕头上的亲戚、朋友、邻人已经远成了乡愁,他和人流中的远行者彼此互不了解,都如同空气中漂泊的雪花“被风携带过很远的路程/凝结着花枝和鸟语的体温/缄默而辽阔的寒冷”(《牛敏诗歌选》)为了在人流中能继续前行,牛敏知道必须对意料不到的现象作出迅捷的反应,从而确定自己的位置。这一乡村人转变成城市人的日常景观被牛敏抓住了,成为了他描述现代人特有心理机制的切入口。浅唱低吟的艺术表达,使他与挤在一起的人流保持了一段距离。他不想在人流中失落自己,他冷静地观察和体验自己是怎样被人流的簇拥所惊颤,同时又能够凭借着生存能力迅捷化解惊颤,从而为自己找到立足之地。
告别了温暖的乡情走进都市,是为了寻找文明,然而看到的是都市居民退化到各自为营的都市状态,城镇化莫非真的是冷酷化的开端?
乡村成了回忆,都市成了梦魇,人到底该向何处去?牛敏的诗歌并没有回答这个艰深的问题,我们不必求全责备,喜欢他的诗,正是因为他写出了现代人的茫然和无奈。正如同我们喜欢蒙田无结果的追寻以及伏尔泰深思后的一筹莫展。
(作者:著名评论家、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