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铭《楚辞全译》
方铭(左)和作者在一起
《楚辞》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以其高尚的人格情操、美政理想和浪漫主义杰作的楚辞享誉文坛,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或向上。楚辞的翻译从郭沫若、文怀沙到现在不下几百种,应该说各有所长。但是,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版本。方铭教授长期以来从事先秦文献和文化研究,对楚辞研究心得尤其突出,发表过《怎样读楚辞》(《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2017年7期)以及楚辞有关的论文上百篇,担任中国楚辞学会的会长长达10多年。方铭做《楚辞全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顺利出版了。这是一部具有坚实文献学功底和理论高度,具有中国特色的,雅俗共赏的,具有权威性的本子,值得我们重视。
大部分翻译楚辞都是部分翻译,譬如郭沫若、文怀沙都是这样,因为楚辞全译是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方铭教授以明隆庆辛未(1571)豫章芙蓉馆本《楚辞章句》为底本,参校端平本《楚辞集注》及国内和日本的部分传世楚辞版本,也参考了今人的校勘成果。对芙蓉馆本、端平本等版本明显错误一一加以纠正,对生僻的文字尽量用简化字替代。版本的选择和讲究显示了作者之学的严谨。
我们知道,汉代楚辞得名是刘向编写的楚辞,但刘向将东方朔的《七谏》严忌的《哀时命》王褒的《九怀》以及刘向的《九叹》等收在书中,王逸做章句时又收入了自己的《九思》,因此这些作品都是楚辞。楚辞是文体的名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楚国人作的辞。方铭的眼光就是超群,能够把握什么是楚辞,这一点看上去简单,其实不容易。但是,作者译注的重点放在楚国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上,因此能够把握重点,脉络分明。
方铭教授对于学界研究楚辞,可以说熟悉到极致,在全译的注疏中有着明显的表现。譬如说,摄提贞于孟陬兮的摄提,首先指出存在着星名和摄提格两种意见,然后引用有代表性的王逸和朱熹的观点,再然后根据《史记·历书》等进行了简要论证,觉得古人解释为寅年可信,然后据情衡理对今人的猜测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注释相对应的是题解,题解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梳理历朝历代有代表性的诸家学说,然后作一个简单的点评。点评又分为序(总论)、组诗题解、每首诗的题解,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新诠释体系。
在注释和全译中,作者也有很清楚的学术取向,譬如说注意突出现代价值观的阐述,古为今用,尽量对一些有争议的或者的疑难的问题说清楚,例如灵均、正则,过去有很多猜测。作者指出,不必过度解读,这就是屈原象征手法的一部分。另外,注意突出楚辞的悲剧性和文学性。毕竟楚辞是文学作品,楚辞作为悲歌而闻名世界。这样显得个性鲜明,富有特色。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地方我没有搞清楚,有一些怀疑。譬如说屈原的儒家价值观问题,是怎样影响到屈原的?另外,还有些费解的地方如21页,注释76、77,关于羿的解释,根据屈原原文注释说羿是夏代有穷氏部落的首领,与传说中射日的后羿非一人,帝喾时射官,夏少康灭之,以及寒浞占有羿妻等。指出羿和后羿不是一个人肯定是对的,但是,羿、 仁羿、后羿、夷羿,《韩非子》《史记》《吕氏春秋》以及《天问》说法皆不同,似乎还可以进一步讨论,我怀疑原本有误。
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黄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