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当前乡镇基层文化事业发展势态,和二十世纪相比,本人觉得有以下二点发生最明显的嬗变。
一是群众文化机构表象的嬗变:上世纪八十年代,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文化站仅局限于一站一人一张桌一个图书柜的格局;而今,文化站上不再是单一的图书室了,文艺团队的建设、多媒体资源体系的创建、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科技知识的辅导推介等等,文化站在新形势下已嬗变成管理辅导双重职能的文化事业机构。文化站的功能达到全方位的提升。二是群众文化事业内涵的嬗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文化事业人员都吃皇粮,文化事业机构是单纯的公益性文化管理机构。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全国各县文化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各种产业文化团队市场化运作日益壮大,公益性文化和商业性文化两个产业同步齐进。
针对上述文化现象的变迁,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四点着手:
一、文化干部思想要创新时尚,有广阔视角空间
①思想跳出狭小图书室,刷新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首先是群文干部头脑革命要跳出原有的斗室空间,通过同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应用沟通交际的手段,理解掌握群众现实思想的来龙去脉,主动出击送文艺、科技、文化辅导到偏僻山村,把文化站变成送服务到群众中去的文化服务机构。
②完善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
现实各县的群文干部编制还很乱,有国家公务员编制、工人编制、招聘临时工、代理帮忙的等等。因此,如何进一步理顺群文干部的编制管理,是放在机构改革部门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③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革新辅导技术的现代化。
电脑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的运用,辅导技术的电化操作和远程操作全面普及,因此,作为乡镇级群文机构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要设置现代化电教设备,普及现代化辅导技能,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群众文化的需求,适应快速嬗变的群众文化现状。
二、文化干部在岗要充实敬业,有各种辅导技能
①低学历文化干部队伍结构,制约当代文化发展的步伐。
纵观浙江安吉县的文化干部,初高中文化程度占文化干部群体的一半人数以上。现代社会文化五彩缤纷,用老知识老眼光扫描新时尚、新潮流的文化发展势态常常是戴着有色眼镜去审视去评判的,往往会出现心理认识上难相同,辅导技能上跟不上,对现实文化中涌出的不良文化现象也缺乏引导和纠正的技能。
②文化干部在岗不在位现象,成为文化工作无生机的症结。
乡镇级文化干部常常被政府当作机动人员看待,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抽。如抽调专职搞招商、计划生育、农林水普查,企业蹲点等,文化干部不做文化事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这样,就出现了文化管理这块园地常常出现真空的局面。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剖析,各县人事部门一是要对低学历干部加强文化技能的培训,二是要对长年不能到位开展文化工作的人,建议调离文化岗位;三是要对知识老化,又不肯求上进、不适应现代群文工作的文化干部实行考核淘汰制,吸收有学历、又有现代创新意识的青年人才进入文化干部队伍。
三、文化干部配置要青年为主,有阳光文艺气息
①文化干部队伍年龄偏大,凝滞时尚文化的普及。
在中老年文化干部管理之下的群众文化现象就是中老年文化活动的兴旺和普及,如中老年腰鼓队、秧歌队、书画队、排舞队,各种灯会队等的普及等等,相比之下,各县乡镇级一般还没有20—30岁年龄段为主干的腰鼓队、秧歌队、排舞队、扇子舞队和各种灯会队,这实际上和文化干部缺乏青年干部有一定的关系,缺乏青年文艺干部,就会凝滞青年文化团队的组建和时尚文化的发展提高。
②探索改革退休年龄档次,强化文化干部队伍阳光建设。
现阶段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退休都是男的60周岁,女的55周岁,这个杠子是不是可以探索改革一下呢?改革开放以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年龄一而再、再而三地下降调整,其目的是强化干部年轻化。而我们搞文化艺术、搞文化活动本身就需要有活力有朝气的人组织参与,文化干部的退休年龄为何就不可以下调呢?
四、文化干部工作要城乡并进,有全盘均衡意识
①普及群众文化辅导,点与面均衡布局。
纵观目前各地的群众文化现象,那就是集镇文化相对活跃,人口分散的农村文化活动相对冷清。群文工作者普遍较重视人口密集的城镇文化辅导工作,而忽视人口分散地乡村文化辅导。这就导致文化氛围浓的地方越来越浓,文化氛围冷清的地方越来越冷清,这是一种不均衡的文化发展态势。因此,广大群文工作者不仅要抓集镇文化、广场文化,还要抓边远区域的乡村群众文化,文化设施配比要兼顾城乡均衡发展,不能顾此失彼。
②会集乡土文化精髓,深入乡村文化工作。
广大群文工作者要从抓集镇群众文化辅导上腾出一只手去抓乡土群众文化,乡村民间各种材料的编织技能、建筑技能、乡村礼俗、习俗特色、民间音乐、民族绘画、武术绝活等等,这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等待我们去发掘光扬。这是我们群文工作者的职责。
③建立“非遗”文化档案,保护“非遗”文化项目。
2008年全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普查。因此,群文工作者在做好点与面文化工作均衡发展的同时,要根据本地特点,竭力打造一个有影响有传承意义的“非遗”特色文化精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是要建立“非遗”档案,理清“非遗”文化保护对象,二是要落实“非遗”保护资金,三是要落实“非遗”文化保护责任人,四是建立“非遗”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只有对“非遗”文化的全力保护,特色文化品牌才有打造的可能。
综上所述,作为群文干部,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替,勇敢地面对新问题的涌现,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破解新问题的能力,这样才算得上是称职的文化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