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赏、出自性情的批评路向
——《祝雪侠评论集》阅读印象
谭五昌
在我的印象中,祝雪侠是一个真诚、热情、勤奋的青年诗人,未曾想到她还有一个批评家的身份,她新近出版的《祝雪侠评论集》无疑为她的文学批评者的身份提供了文本意义上的合法性证明。这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祝雪侠评论集》共收入了52篇文章,作者在她颇为广泛的文艺圈内,谈诗、论艺、品人,勾勒出了当下文艺界人士一幅幅鲜明的人物精神肖像及其作品思想艺术风貌。在《祝雪侠评论集》一书中,我们看到,祝雪侠对铁凝、莫言、何建明、陈忠实、贾平凹、黄亚洲、雷抒雁、石英、王宗仁、李一鸣、雷涛、赵智(冰峰)等数十位知名作家、诗人及诗坛新锐的其人、其文、其诗进行了评价与解读,行文风格真诚、质朴、流畅、明快、优美,情感朴实、自然而细腻,做到了雅俗共赏,既具备了客观理性,又充满了浓郁的诗意。
祝雪侠在评论有关作家、诗人及作品的时候没有刻意地去克制自己的情感,而是任其自然流淌,体现出高度的真实与真诚品格,她从自我经验出发,把对评论对象的主观印象和文学批评紧密结合起来,她常常把文学批评转换成一种写作自由的随笔形式进入到作家、诗人及其文本世界之中。在大多数的评论文章中,祝雪侠习惯性的插入自己对于被评论与被研究对象的一段交往性的回忆情景,并在这种回忆中找到打开文本的突破口,由此使得其文学评论非常接地气,让人感觉亲切,产生心灵的共鸣。一个评论者的感情带入在文学评论中有着必要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只有在情感的驱使下才能建立一种特有的表达方式,所以情感真实意味着作品的真实性。诚如祝雪侠在该书的后记中所言:“用感恩之心,写下这段文字,用生命之语,抒发自己的情感”。祝雪侠对每一位作家、诗人的作品都是用真诚的态度去理解、思考、解读与评价的,而这也正是祝雪侠文学评论的核心品质之所在。
与此相对应,祝雪侠的文学评论具有鲜明的质朴风格,主要表现在语言和技巧上。评论是一门学问,需要讲究语言,讲究方法,讲究技巧,讲究规范,通常我们评论一位作家、诗人与其作品,需要长篇大论并且运用相应的技巧才能阐释到位。但是在祝雪侠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情景,她的评论常常都是化繁为简,篇幅简短,语言也非常朴素,以娓娓道来的语气,带领读者近距离地接近被评论与被研究者,在短暂而快速的阅读活动中,却能让读者走进相关的文本世界,领略文本的思想艺术魅力。祝雪侠不是学院派评论家或专业批评家,她的评论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理论实践,但也恰恰由此造就了她朴素、本色的批评风格。祝雪侠的评论写作可以视作一种自发式的文学冲动,不需要用过多的理论框架进行自我束缚。她通过一种真诚、热爱的书写来呈现文学评论的质感,不带一点浮夸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祝雪侠的文学评论不是为了向外“炫耀”知识与思想,而是出于热爱文学、忠于自我感受的真诚表达。
读完祝雪侠的这本评论集,她的通俗流畅、简洁明快的语言节奏,给我留下一个深刻印象。祝雪侠的文字表达从不转弯抹角,也不故作高深,而是直率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思,表现形式上讲究深入浅出,许多观点较为深刻与独到。因此,祝雪侠的文学评论具备了大众鉴赏的意义,文学普及的可能性需要这样明快生动、通俗易懂的表达才能应运而生。而语言表达的通俗易懂正是文学评论“雅俗共赏”的基本品质,它能打破不同层次读者之间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之间的鸿沟,实现文本共赏。这是一种不同于“精英批评”与“学院派批评”的通俗化、大众化的批评路径的自觉选择,充分彰显文学评论的亲和力。祝雪侠的文学评论并不刻意追求学术深度,严格说来,在这一方面,祝雪侠的文学评论是有所欠缺的,但祝雪侠本人却以通俗易懂、轻快明朗的评论文字,主动自觉的在读者与作为被评论者、被研究者的作家、诗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理解的桥梁,以一种便捷、轻松、高效的方式有力推动一批作家、诗人的作品在业余读者与专业读者们当中广为传播,其评论风格与阐释行为也是独具价值的。我们时下不时提及文艺批评领域有一支“轻骑兵”,他们的评论就是以快速、明朗、通俗易懂为主要特色的,以此类比,祝雪侠应该算得上当下文艺批评“轻骑兵”队列中富有才情的一员“女兵”了。
2019年5月17日,写于北京京师园
【谭五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