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书画名家

"茶到淡时方是味",品味翁图书法——张振国教授作品集

核心提示:"茶到淡时方是味",品味翁图书法——张振国教授作品集 张振国,字翁图,1940年生于河北晋州。现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书法研究所所长,日本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会长,泰国留中书法文化协会名誉主席

"茶到淡时方是味",品味翁图书法——张振国教授作品集



张振国,字翁图,1940年生于河北晋州。现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书法研究所所长,日本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会长,泰国留中书法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全集》编委,中国名人书画大展评委,多年担任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研究生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


茶到淡时方是味


“茶到淡时方是味,心入静境自成仙。”——这是张振国教授的两句诗,我却感觉这两句诗,就是北大教授张振国。

我第一次见张教授是2008年的冬季,在北大静园草坪西侧,北大三院张教授的书房里,先生谦恭、温厚,很有长者风范。张老师见到我们很高兴,忙着让坐倒茶,可他书房的空间太有限了,又被满室的书籍和碑帖、字画占据着,显得很拥挤。他起身给我们倒茶,我们就要站起来给他让路儿,谈话的气氛就在这样的礼让中活跃了起来。




和  88cm×68cm


因为听到很多先生的逸闻雅事,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些他的影像,但初次接触,却和我脑海里的那个教授出入很大,时间弥久,那些原来的想象反而更鲜活。

翁图先生写书法也写诗,他的很多书法内容都是自撰的诗句,他的诗、他的书法、都是他的心迹和灵迹,所以他无论书法还是诗,一切都是他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命状态,是他从容练达的一种启悟的心态。



录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140cm×70cm


他在琐屑生活中体味诗意,在庸常生命中创造诗意。在一般人眼里,落叶就是落叶,落花仍是落花,而在先生这里,红叶与落花皆成艺术,凡俗生活皆充满诗意。翁图先生让我感觉他更像诗人的是他写在红叶和花瓣上的那些作品,那些写着“一叶吟秋”写着“唯真”、“唯美”、“唯善”的红叶和花瓣自然是不能长久保存和流芳百世,然而欢愉的情致和情调,在先生落笔的刹那间,已散播给每一位诗化的生命。


莲动下渔舟  118cm×35cm


先生的从心所欲和诗人的赤子之心还表现在很多事情上。2010年秋,我家乡的领导请他去写字,他问到我,家乡的领导说,才女啊,可惜被挖走了。张教授起身说,那就先给才女写幅字吧。

后来朋友把这幅字送给我时,感慨地说,张老对你真是很看重啊!那么多领导在那儿等着,先给你写一幅,别的领导请他再写一幅同样内容的字,他就不写了,说这几个字只给公主写了一幅。你享受的是公主的待遇啊!

我展开淡蓝色的撒金宣纸,上面的字是“素心如雪”,韩露艺友留念。这件事情让我至今思之仍感动不已。

翁图先生的恬淡胸襟,我此前是有所耳闻目睹的,但这段话,仍然对我的内心震动很大。




自作诗《人生感怀》  180cm×60cm


先生的书房和客厅都是一式的中式家具,在书房的茶几上,放着一块灰青色的椭圆形石头,在这块石头的正中间有一块如满月般的白色。

翁图先生竟然真把月亮收藏到家里了!我暗自感慨。

这就要带出先生另外一个故事了,一位喜欢收藏的友人,某日拜访先生并与之共同把玩他花费巨资购得的稀世珍品。入夜,先生邀友人在北大未名湖畔散步,此时,万籁俱寂,月色如水,翁图先生对友人说,收藏名贵古董,实在太奢侈了。不如收藏这月亮吧,不用花一分钱,其乐亦在其中也。

后来北大书画协会副会长、北大经济学院教授王曙光先生有感于此事写了篇《收藏月亮的人》的散文发表在北大校报上,先生曾让我看过,我也因为那篇文章记住了这位北大才子。

“曙光去年给我写了幅字,你看看”。先生拿起一个卷轴高兴地说,“夜半潜入老翁家,盗罢苦瓜抢丝瓜,篱笆架下秋实美,老翁慷慨我愧煞。羡彼翁妪常恩爱,深夜为我展书画。藏月老人得奇石,石上明月诗意佳,人生逍遥脱俗累,老来淡定乐无涯,浑忘世间名与利,农人本色在无华。与翁幸成忘年交,习罢书翰学种瓜。愿于翁前常磨墨,满纸灿灿赏烟霞。尘间琐事何足道,不如伴翁闲吃茶。




录曹操诗《观沧海》  140cm×70cm


壬辰七月望日,月明风轻,吾与丹莉深夜送翁图师回家,师母披衣相迎。庭前篱笆架上丝瓜苦瓜正嫩,翁图先生与师母为吾摘得数枚,仅及数寸,吾辈形如劫贼也。忆及吾数年前为翁图师所作旧诗,倍增情趣,吾曾写一文,名曰收藏月亮的人以记先生逸事,后翁图先生遂得藏月老人之雅号,当夜翁图师示余唐名臣魏征之书法拓片又同赏忠良兄所赠之奇石,上有圆月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遂口占此打油诗聊记一时之乐耳。壬辰年七月十六日东莱舒旷”

曙光是山东东莱人,号舒旷。先生一边卷着字,一边慢慢介绍道。

我感慨万分,原以为流觞曲水的文人雅事早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不想在这里竟又重现。我于是又想到了陶渊明,想到当今艺术圈里的狂士,一个艺术家的精神趣向不论是向内心归宿还是向外张扬,若都是出于对宇宙自然的理解,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那不具怎样都是一种情操的显现,但可惜现代人大多都是有意为之。像“庭前篱笆架上丝瓜苦瓜正嫩,翁图先生与师母为吾摘得数枚,仅及数寸,”这样充满人间温情和纯真气息的又有多少呢!




弘一法师偈语  70cm×70cm



录虞世南诗句  70cm×70cm



录李瑞诗句  70cm×70cm



襟风怀月  37cm×137cm



录《爱莲说》  37cm×137cm



录李商隐诗句  37cm×137c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