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时代风采

昨夜群星灿烂

核心提示:昨夜群星灿烂 昨夜群星灿烂 ——赏析诗苑新秀三十三家 张玉太 诗歌是美丽迷人的,人类还没有文字时期,就开始用诗歌在重要活动中吟唱、记事,在自然之中,诗歌的开始也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当下是一个多媒体时代,通过网络就开始“不出门而尽知天下事”,也因

昨夜群星灿烂


昨夜群星灿烂
——赏析诗苑新秀三十三家
张玉太
昨夜群星灿烂

昨夜群星灿烂
昨夜群星灿烂

      诗歌是美丽迷人的,人类还没有文字时期,就开始用诗歌在重要活动中吟唱、记事,在自然之中,诗歌的开始也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当下是一个多媒体时代,通过网络就开始“不出门而尽知天下事”,也因此诗歌门槛降低,甚至人们对她充满着“误解”。许多年来,不断有唱衰诗歌的声音,认为诗歌式微,甚至要结束了。尽管观点充满着极端性,但想一想还是要认真对待。中国新诗已经过了一百年了,第二个百年刚刚开始,诗歌的生态是怎样的呢?我在思考的同时,案头出现了这本集合活跃在诗坛年龄跨度几代人的《新诗三十三家》的样稿,当我浏览了这本多人合集作品后,我的脑海里电光石火般地忽然想到德国大诗人海涅的名篇《星星迈着金脚在夜空散步》。这三十三位诗人,不正是那诗国星空中三十三颗悠然散步的星星吗?
      不错,诗,就如高空里的星星一样神秘,深邃,浪漫,高远。
      我爱诗、写诗、编诗超过半个世纪了,在作家出版社工作了几十年,我通常不大喜欢理性地谈诗,今天破个例,也形而上地谈一回。谈诗,须先知诗何以为诗。那么,何谓诗?诗者,天 地之心。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言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现在真正能诗者可谓凤毛麟角。《新诗三十三家》这个选本很有诗家眼光,编选者敏锐的洞察力与独到的视角使这个选本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全方位地呈现出当代不同行业中诗人的诗歌创作风貌,为当代诗歌新的形式与新的形象提供了新的样本。
      应当说,在当代文学史上比较有特色的选本比较少。我案头的这个选本,算得上是较有特色的选本,它是从老中青诸年龄段中各选取部分优秀代表集结而成。从事各个行业的诗人在这本书中就如一朵朵色香味各异的花,借助本书这块园地争相绽放,可谓百花盛开,极一时之盛。选编者选取每位诗人10首代表作,以此管中窥豹,从侧面映照出每个诗人的一个整体写作状态。令我欣喜的是,很多好诗出自一些年轻诗人之手,这不但说明中国新诗后继有人、文学力量生生不息,而且还关系到新诗的未来。
      有人说新诗好写,尤其是口吃的人最占优势,因为说话结巴会断句。当然,这是一个段子,新诗的魅力不只是记录一个事、写一写心情,但要把诗写好还是很有难度的,看你怎么把一句话说的有滋味、有意蕴,有穿透力,觉得来劲,或者回味悠长,让你在某一瞬间突然领会到句子中的妙处而拍案叫绝,这涉及的问题可就多了。
      先来读读刘建华的如下诗句:“新的时代/李冰们屹立在蜀地的门前/神态从容/拱手微笑/看碧波轻漫万顷良田”。 刘建华的文笔很老辣,尖锐地深入历史的腹地,将其最厚重的部分化作灵感,流淌在诗句中。他对都江堰的爱已经是从灵魂转化成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大爱。他的这种敬仰用恰如其分的口吻进行表述,让人对英雄有了更深的了解,似乎他们就是我们的兄弟。
      山中子的诗歌偏向于禅意写作,空灵中颇显智慧,而他所用的隐喻恰如其分地解构着诗歌,他更像是一位皖南的山水中走出的智者,且看他的《与王维》:“明月是簌簌而落的银色松针/松针是空山里干净的虚词/无论你披白袍,还是一袭素锦/衣袖都是肥大的/袖里乾坤/是秋天的隐喻”。 在他的诗歌中,诗与禅的结合绝对是一种启人心灵的东方智慧。
      这本书最核心的是抓住当下这一时空进行书写。我们注定在这个时代留下足迹。文字是时代的回声,也是后人对我们进行缅怀的最好方式。白居易诗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代诗人的写作,而我们在这个工业化进程中快速发展的时代,同样需要诗人们用白居易的视角和胸怀对当下这一千载难逢的剧变的时代进行书写。从事多重工作、扮演多个角色的诗人,在对这个时代进行诠释和书写时,常常会有各种困扰,面对纷扰的尘世,我们诗人既要去面对,又要去对抗,而能从中冷静抽离出来,则是一种智力与眼界的考验。愈是在闹市中,我们愈要沉静下来,修炼自己的内心,让自己从容飞扬在色彩间。
      阿琪阿钰生活在宋庄,感知瞬息万变的宋庄,他笔下有宋庄艺术家的无奈与困顿的日常色相,也有日常小猫、小狗互相打闹的可爱面庞。他在宋庄行走,在宋庄迷失,在宋庄追寻,在宋庄寻找文学的意义。他更像是一个时代、一段文明进化史的记录者,而我个人认为,假以时日,他的诗歌或许会成为文学史、艺术史重要的参考文本。
      在这本选集中,作为当下较为活跃的青年诗人,马文秀的诗歌让我看到智力与才气的完美结合,其作品以诗人的视角进入梵高的画作,用10首诗歌将梵高短暂、曲折、隐秘的一生贯穿起来。透过她的诗行我们重新认识到梵高,在艺术史家们将其捧上巅峰位置时,我们更能从诗人马文秀的笔下看到一个柔情、单纯、奋斗的梵高。这样解读下来便完整地理解了梵高不朽的一生,我们看到,诗中的梵高与我们逐日奋斗的青年一样可敬而可亲。马文秀的视角独特、尖锐,与以往诗人写梵高相比有新意,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评价,全新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开辟性的意义,这不光是对她个人,更是对她所热爱的诗歌,走出了难能可贵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也正见证了她难得的诗才与灵性。
      在这本选本中,引起我关注的诗人还有王长征。他以平民化的视角为“北漂”的切入点,在诗歌中讲述他作为一个外省人进入北京后的状态,他笔下的人生状态更是一种与“北漂”休戚相关的话题。同时,他对劳动人民和社会底层具有超脱的悲悯意识和宇宙胸襟,这在我所了解的青年诗人中是很特殊的,他进入这个城市,在这里追求目标,在这里关注现实,思考未来。他更像是一位社会学家,他诗歌里的慈悲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而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缺乏的。他在诗歌中的爱是大爱。他能在诗歌中以如此笔墨融入历史,实属不易。
      与王长征有着同样视角的是女诗人赵天怡,她以女性的细腻同时又兼具男性的胸怀进行呼吁,这是为底层人发声,也在呼吁时代。她的《住人集装箱》看似平平道来,却能发人深思:“他们加装保温层/为了别人的房子却住在漏风的箱子/他们更换水管/为了别人的房子/却住在没有自来水的箱子”,该诗将当下一种真实存在的现状写出来,诗中主人公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奉献自己能力的劳动者,但确实是这个时代生活在最底层的一群人。而这种社会现象至今仍未引起关注,这到底是谁的错?诗人不只是沉浸在象牙塔内,而是积极入世,我看到了新一代崛起的诗人身上的希望。
      扬臣的《听诊器》诙谐幽默却充满智慧,他在诗行中调侃他的小护士,显得顽劣、可爱,富有诗趣:“贴在我胸口的/并不是冷冰冰的听诊器/而是女护士的右手/它的温度/她口吐的莲花/正好沸腾我胸腔的杂音/她不知道,这是一场了不起的误诊”。这种一瞬间的温暖,或者“爱意”,相信很多诗人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个平常的人或者不经意的一句话悄然走进我们心里,结下美丽的果实,然而最好的结果却是不动声色,也不去惊扰那个触动我们的细节。这就是诗人!
      近年来,女性诗人呈现多向性发展,关注生命、挖掘人性,像选集中的许多人一样,林黛能诗擅画,冰雪聪明,她的诗也灵动而睿智,她在《枯叶蝶》中写道:“有一种隐藏是智慧/有一种表现叫低调/有一种惊艳在后背”,这几行格言式的诗句,道尽沧桑与阅历,读来如咀嚼一段别样人生。
      女诗人盛世芙蓉,曾为人师表,曾漂流四方,曾浮游䆠海,诸多才艺集于一身,她的诗也因此富于内涵,你看她《走在边缘》中的恬淡的微笑:“走在权力的边缘 财富的边缘 文学的边缘 爱情的边缘/将知足的微笑 粘贴在太阳般的脸” 寥寥数语,写出一种人生境界,给人以启迪,更给人以警醒。
      今天的中国新诗已经成熟了,体现于青年诗人的成熟。写作者越来越年轻化,学历越来越高,知识面和社会阅历越来越宽,李金龙对于诗,或许是少小长于乡野的缘故,似乎有着某种深切的痛感,他在《诗歌》中对诗流露出信徒般的虔诚:“在那个黑暗的角落/又一次瞥见了你优雅而深邃的颜容/我的心疯狂地抽动/我怯懦的向你又一次投诚”,没有这份至死不渝的虔诚,是无法成为一个优秀诗人的。
      诗人寒池貌似纯情青年,他的诗却有着中年的成熟与圆融,他的《人近中年》,里面一些感喟颇易引发读者共鸣,他说自己:“渐渐远离了人潮与拥挤/慢慢靠近窗台听风雨拍打”人,到了中年开始“做减法”,而诗,又何尝不是如此?这种诗人的“早熟”也是时代发展的体现。
      凤鸣的军旅生活在诗歌创作中有一定的体现,他在追索,在守望,更在诗歌中寻觅内心的家园——那个他要坚守的大家园和那个在远方令他牵挂的家园。地域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诗人的精神地图,诗人执笔将生存环境中目光所触及的事物及其隐秘的内心呈现在其作品中,进而读者可以欣赏到诗人营造的诗境、意蕴以及诗人独特的精神气质。
      人们最初对诗歌的热爱是为精神的寄托找到了一种方式,是对生活的追寻有了新的向往,是诉说心曲释解心灵的钥匙。人们的创作更加自然、真诚,不再含蓄、内敛,掩饰,这是因为信息传递方式的突变、市场经济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独立思考能力增强而产生的碰撞,因为我们对喜怒哀乐、挣扎、彷徨、幸福、进取有了更直观更直接的表达。这是诗歌的真意,也是时代必具的特征。
      选本中的诗作已是“昨夜星辰”,但每每读起来,都将那么璀璨、悦目。这个选本好诗很多,像王吉勇、王晓露、梅宛妮、火石、哈默……等优秀诗人也都令人感动,囿于篇幅,我不一一展开,期待读者去发掘。这个选本中的每一首诗,都充盈着美妙的诗意,也因此,我很愿意向读者推荐这些好诗,并热切期待这本选集中的诗人,未来能给读者带来更多惊喜。最后希望诗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扩大视野,深入开掘,并富于担当,更多激扬社会正能量。
行文至此,夜已深沉,我不由得去推开窗扉,啊,好一个美丽的星空,好一个诗意的夜晚!

昨夜群星灿烂
      张玉太( 笔名张帆) 河北省元氏县北白娄村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委员,北京大学中日诗书画比较研究会顾问,作家出版社资深诗歌编辑。他自诩为诗坛上流动的哨兵。作为诗歌编辑,他十分关注诗坛上的风云变幻。他主张并实践着让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诗去接受社会和读者的检验。他著有《张玉太短诗选》、《诗人和春天》、《背影》、散文集《不要把那层窗户纸轻易捅破》、《却疑春色在邻家——张玉太诗文存稿》、《我为诗人做嫁衣》,责编了《贺敬之文集》、《他还活着——臧克家评论集》、《鲁藜诗文集》、《吕剑诗钞》、《柏杨传》、《诗人蔡其矫》、《翟泰丰文集》、李瑛的《倾诉》》、《二十世纪世界华文爱情诗大典》(与董培伦、骆寒超合编),主编了《朱子奇诗创作评论选》等名家著作,并为二百多位诗人做嫁衣,写了诗序、诗评,出版了诗集。他的百行赞美延安老诗人朱子奇的诗“献给诗人的花环”一诗曾两次在《文艺报》上刊发,原作协党组书记、中宣部副部长、翟泰丰同志写专文,“绚丽纷芳的编辑浪花”配发在文艺报上,影响甚好。他的编辑手记《我为诗人做嫁衣》一书记述了他与诗人们的趣闻趣事,一吐他的诗人情怀。他赞颂臧克家的评论“这是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一诗,转发在《文艺报》上,并多次在诗会上朗诵。他为六卷本的《翟泰丰文集》写了6000多字的序言——“谁持彩练当空舞”。他用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受到读者称赞,此文已被《光明日报》,《作家文摘》转载。他曾应邀为著名作家黄亚洲的《梅花碑》写了序言《无心插柳柳成萌》,后被文艺报转发。他曾为著名诗人柯岩主编的《与史同在》写了评介文章“读诗多读这样的诗”,此文被多家报刊转载;他的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文艺报》、《作家文摘》、《北京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晚报》、《诗刊》、《星星》等。他的编辑手记“科学发展观的形象诠释”一文刊发于党中央的理论刊物《求是》杂志2008 年第6 期,此文后被转载于社科院的《马克思主义文摘》文艺评论栏第五期,之后又被《文艺报》2008 年12 月20 日改名为“ 作家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他一贯认为为名人献诗、写序是荣幸、是满足、是喜悦。他一贯认为崇尚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是诗人的天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