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生命,直面人生
——蔡劲松长篇小说《叩响天堂之门》序
我仔细读完了这部长篇小说书稿。这是一部题材出新,角度不俗的作品,需要仔细地读也值得仔细地读,方能深刻领会作者旨在探索生命真谛的内涵。
单从事件的发展和情节的组合而言,似乎比较单纯而明彻,但作者在每一组段与安排尤其是步步深入之后,便使你觉得无论从人生的艰辛还是人性的碰撞上,实在是不那么简单,而且还相当沉重,充满着诸般的纠葛与无奈,哪怕是至亲之间,哪怕表面上看并非惊涛骇浪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总是那么尽如人意,细语柔光。
也许,这样的家事遭遇并不普遍,也许充其量不过是谁也逃不过的生老病死的痛楚与忧虑,却极为真实地反射出人的生命潜隐的密码以及诠释善恶真伪时极其复杂而微妙的种种。这一切都在这个家庭多病而且长期辗转于病榻的老人与几个性格各异的后辈中次第交错地展开。
常言曰:“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本书的故事并非如此俗尚而肤浅。如是那样的话,实在不必以此的篇幅加以表述。作者肯定深谙此理,他笔下的晚辈中,有的人还是难得的懂得孝道而力尽应有的伦常之责。尽管如此,人生的道路往往并非如一般人所希翼的那样如愿,上苍有时也可能百密一疏地未能完全眷顾到每一个角落。尽管当事人已竭尽心力,仍然还是捉襟见肘,首尾难全,直到最后,突兀间厄运又临,无愧为孝子者却遭遇了官司,令人瞠目。自然是事出有因,遗下悬念,可谓余味无穷。
世间为恶者不乏凶险,为善者亦未必一切顺遂。山体表面坚固无比,却也难保偶发泥石滚落致成大患;久旱望霖忽暴雨漫堤冲毁田舍……
一户之忧,小而思大:人生可预亦难尽预,但健全的人生只能是直面现实,勇于应付。叩问生命不是最终目的,揭示人生密码还是为了做出合于科学的回答,力求将每个节段支配得更合理些,使“生命值”更充实些。绝对的“完美”只是人们的一种企望,艰辛乃至困厄很可能是与普通人(我说的是普通人,幸运儿有可能例外)的生命同在,因此应以正常的目光视之,以健全的性格对之,裨可减化其厄威,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这就是我读本书稿后引申出的一些感思。
另外,如果本书只是围绕着一家一户、生老病死的单一线条进行表述,纵然真切再细腻其意义也还有限,而文学作品归根结蒂还是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就要求作者的视角要更开阔些,向外的辐射性要更大一些。此点,与作品的思想深度不仅不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紧密相关的。可喜的是,劲松先生也深得此一要领。他不止一处地通过这个家庭的不同成员的社会活动自然开拓了向外的联系孔道。如在为老母亲做治疗手术时,为使操作的大夫更尽心,手术的效果更可靠,有备而来地在大夫的衣兜里塞了一件东西(红包)。不言而喻,“白大褂”是悄然而坦然地接受了。这在“社会转型期”的某个时候、某些地方已经形成为一种“潜规则”。一个不大的细节,却开启了这个家庭通向社会的一个窗口,不论这个窗口挂的是何种颜色的窗帘,无疑都是时代的某种特征。还有,书中有一个出场不多的人物却也并非闲笔。这就是这家的三儿子叫阿超的。此人本来有些没正型似的,但可能因为“胆大”、“能混”,到结尾处似乎也“人五人六”,俨然以企业家姿态出现,自称是副市长的客人,类似来洽谈投资性质的事宜。这一情节虽着墨不多,却不无意义,它说明这个一直未平静过的家庭并非完全是孤立的存在。
最后,我还要说说本书的语言。据我所知,劲松先生并非在文学圈内打拼多年的里手,然而我读他的长篇小说总的感觉语言是相当流畅的,驾驭文字应该说是游刃有余,剑指到位。这一点,我觉得很不容易的。因为,文学作品毕竟是语言的艺术,一部长篇小说,二十多万字的篇幅,需要毅力才能完成,也需要统摄语言文字的功力。这些因素如力不从心,中途难以为继亦绝不为怪。而本书作者显见足以气贯始终,语畅全书,表述从容。而且,他基本上达到了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该细处剥茧抽丝,不厌其烦。如写阿满为其母换洗衣裤、被褥,不避秽污,“孝”不容辞,此举深深感动老娘,热泪盈眶。此类关键情节,能够凸显人物性格之处,作者从无一笔带过,敷衍了事。但凡可节省文字的过场,则相当简练。如写阿满彻夜服侍并重的双亲,几乎少有合眼,是夜的开篇曰:“已经是凌晨三点多种了,夜,静谧。雨,落无声息。”此种精炼,不仅节省了文字,也烘托出一个特定的意境,使环境与人物心境恰相融合:萧瑟,清寂,无奈中的耐受,等等。
作者在本小说的谋篇与表现形式上,既不陈旧,又对近现代白话小说之所长,被证明是比较合理之处,都是继承运用的。如人物对话,则以引号醒目地标出,有时每人每句还单行排列,而没有不加选择地跟随“新潮”小说的作法:不加引号不另排列而“大锅煮浑汤面”。本书作者不盲从,表现了他作为一位比较成熟的创作者的艺术主见。我觉得,这还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而是经过慎密的思考与选择,因而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本书“叩响天堂之门”,为我和许多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课题,一个经过作者深入发掘出的生活面。生活的海洋是无限的,要靠有心人去发现、采掘也许是潜藏着的待解之谜。关键是肯于、勤于尤其是善于直面人生并加以艺术的剖析。以上粗浅文字,是为序。
石英
丁酉“立秋”暑气未消时于京城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