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严歌苓
山东 鄢敬诚
写作一些对于作家严歌苓的印象的文章,应当是我蓄谋已久的事情了,因为自己正在写作出版一本叫《生死尊严》的书,急于出版纪念已故三周年的母亲,而耽搁了下来,好在我的书已经国家出版署批准,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已了却我纪念母亲的心愿,但是,2017年的岁末却临近了,似乎不把对作家严歌苓的印象写出来,2017年就会留下创作生活中的遗憾似的,于是,我将印象中的严歌苓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读书的收获与快乐。
最初,我是从严歌苓的书中认识她的,原因是冯小刚导演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获得最佳导演奖时的一段即兴演讲,他说,有一部叫《芳华》的电影正在拍摄中,是描写部队文工团生活的作品,电影节的现场还播放了一组拍摄花絮,于是让我记住了这位名导演的最新作品,因为我喜欢看电影,所以,总是在第一时间捕捉新的电影信息,这或许是我的爱好,但也跟我的电视记者工作密不可分。
有一天逛书城,无意间发现了这本名叫《芳华》的书,作者是严歌苓,于是出于好奇就买下来读,事后,我给朋友们介绍严歌苓的作品时总是说:我以前是很少读小说的,但是读了她的作品后,开始喜欢啦,我读他的小说《芳华》《床畔》和散文集《波西米亚楼》都非常棒,她的棒在于作品有一种真诚感!
这就是严歌苓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从那时,我不仅关注她的作品,还从她的作品中了解到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的三段论:本能;自我;超自我。她在书中写到,孩子向成人的成长,是本能向自我的进化,而普通人变成英雄,则是自我向超自我的飞跃。在我的少年时代,没有任何职业比当解放军更神圣和荣耀。因为那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一点没错,严歌苓出生于上个世纪的1958年,比我年长5岁,2018年将迎来她的60华诞。我们那个时代,对于军人有着特殊的情结,感到当兵是那么的无上荣光,于是,她12岁进入部队文工团跳芭蕾舞,我18岁参军当上特种部队的侦察兵,我们都有过部队生活的经历,尽管岗位不同,但是都曾有军人的称谓,这一人生的经历,也使她的作品里有了浓浓的军人味道,也就促使我加深了对她的印象。当然。她在其作品中还介绍了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著作,让我读到劳伦斯现代文学经典的扛鼎之作,看到了废墟上的生命童话,读到了一首人性的赞美诗。这一点应当真得要感谢严歌苓的引导。
于是,我就在想,如果能够见见严歌苓,听听她对于创作的阐述该有多好!在当时可以说这仅仅是一个梦想吧,因为严歌苓从部队文工团,几经命运的周转,先是当上战地记者,后又出国留学,成为好莱坞编剧家协会成员,远嫁美国外交官,虽然家居柏林,但却是常年在世界各地间奔忙,与她相见,就好像是“亚洲的熊猫与非洲的薮猫谈恋爱”简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然而,“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2017年8月10日上午,我在电视生活服务频道《生活在线》栏目的办公室查阅严歌苓曾经的作品《人寰》时,无意间看到了有关于她的最新动态,当日下午来青岛书城举行读者见面会,签售新作《非洲手记》,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不可思议!机会就这样真的来了,而且是为有准备的人而来的!
放弃了午休早早来到了现场,好久不拿照相机的手却已在摩拳擦掌了!
比约定的时间还是稍稍晚了一些,因为她从崂山回来的路上堵车。
一袭白色的连衣裙,朴素大方。严歌苓款款走来,年轻自信的神态,与她的实际年龄大相径庭,这不禁使我想到她曾对年轻与美丽的阐述:“年轻是一种振奋和燃烧的状态,美丽源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
她没有刻意粉饰与装束自己,应邀侃侃而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废话极少,简洁明了,看得出她是随和的、有专业秀雅的范儿、更有文化滋养的内秀。她说她在文工团期间来过青岛,那时的青岛人很少,清闲而秀美的城市风貌,没有现在这样的高楼林立,马路拥堵,这是她第二次来青岛,不过,现在的青岛也是有现在青岛的好!她的开场很中肯,一如她的作品毫无掩饰,畅快直言。此刻,我为她拍摄下大量的镜头,真实地记录了她的这样一次见面。
她谈到许多的观点我是赞同的,似乎是一种久违的契合,比如她对读书与写作的看法,她认为,读书要慢慢读,生活要慢慢的品。生命本来就很短暂,何必那样的匆匆忙忙,手忙脚乱的。她并不把写作当成是一种苦差事,反而觉得很开心。我读到一本朋友赠送的时尚杂志,有一篇对严歌苓的专访,她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谈到:我现在的习惯是,在八九点钟家里人都出门以后,我开始写作,写到一两点结束,下午还有大把时间,什么也不耽误。写作前,比如我会准备好高档的稿纸,干爽的棉袜、辣面条、一瓶陈年的红酒。辣面条是为了保持思维亢奋。写完以后,躺进浴缸里泡一个澡,喝一杯红酒,也就不会觉得这一天的工作有多辛苦了。我试过用电脑打字,但操作不熟练,写好的东西总是找不到。还是稿纸更有质感,一沓一沓写完堆在旁边,多有成就感啊。
这就是严歌苓,看上去好像她对写作的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其实,当你读一读她的散文集《波西米亚楼》其中的文章之后,在他的成为国际华人中著名编剧和作家之前,无论是家庭、还是军营、无论是跳芭蕾,还是当战地记者、当铁道兵部队的专职创作人员,无论是婚姻,还是部队专业后的专职写作,更有甚者是她在美国形同“乞丐”般的勤工俭学、体验生活,都经历了不为人所知的异常艰辛,正是这样人生的种种磨难和来自生活的积累,才成就了今天的严歌苓,于是,我感到了她的作品真实而饱满,情真而意切,充满着真诚和善良情怀,充满着对世间万物生灵的敬畏!
严歌苓说:“写作不是逃避现实的方式,而是通向自由的出口”
读书和写作,可以滋养一个人的生活和性情,这非常得好,非常的有道理,正所谓“大道至简”。比如她说要想写作,就要多读书,多走出去,多长见识,放开自己的眼界,使自己站的更高一些。因此,她经常游走于世界各地,她说:“我在一个地方住的久了一点,就会感到发慌,就会内心有一种不安全感。”我理解她的话外之音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
见面会不过一会儿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但是严歌苓留给我的印象是长久的,其中,不仅有她真实的毫无做作之情的音容笑貌,也有她编剧的电影作品,比如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比如章子怡主演的《危险关系》;比如张艺谋导演的《归来》;还有由她编撰的解说词,由成龙解说的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也还有陈冲导演的早期作品《天浴》。除了耳熟能详的的电影作品外,严歌苓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她的文学创作,她的作品恕不一一举例,总体上是,平实之中见神奇之笔,有文采,有生活,有担当,有耐心,不浮躁,纪实性的,敢说真话的,有情感的,有历史的,也有当下现实的记录,朴实而无华,真实而坦诚。这就是我对作家严歌苓的粗略印象罢。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电视生活服务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