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留给作家们的警示!
李 郎(山东)
时下,有路遥的著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正在各电视台热播之中,路遥的这部轰动一时的收官之作,已经看过很多年了。而正当电视剧热播之际,自己忍不住有重读了一遍,读完《平凡的世界》意犹未尽的我,又找出了一本《路遥文集》看了一遍,当读到文集里的那篇《早晨从中午开始》时,回忆路遥先生短暂的人生,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感触颇深。复又读了一遍后,顿时从反面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既然如此,那就再读第三遍,当第三遍读完了《早晨从中午开始》的时候,文中暗含的一种警示,迅速激活了想说点什么的欲望。
《早晨从中午开始》一文,是路遥在完成《平凡的世界》创作以后的一篇总结性文章,主要谈了一些《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过程,还有他自己许多年的创作经历。这篇文章的副标题是:献给我的弟弟王天乐。当这个标题映入眼帘时,让人顿时触到了一种浓浓的亲情,同时感到了一种沉重,而且还有一种生死诀别的味道。对于这篇文章的评价,应该说从情节上来讲它是真实的,它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创作中的具体情况和自己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一些真实情况和真情实感。由于这篇文章的观点的真实性毋庸置疑,所以现在看来,它可以称之为是一篇价值连城的文章。笔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篇文章的诞生,呕沥了作者临别世界前的坦言。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一文中,路遥在仔细总结了《平凡的世界》创作过程的同时,无意中向我们透露了他的一些个人情况,譬如:为人性格、生活习性、生活细节、社交范围、创作环境、经济状况等等。从这篇文章中,我们所了解的路遥的一些生活情况,不但不是乐观的,而且有些地方是非常糟的。除此以外,这篇文章还向我们反向暗示了一种警示,那就是世界上文学创作者遗传多年的痼疾:即工作起来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奋不顾身的通病。这种为名、为利、为责任、为事业而不顾个人安危的通病,也是文学作者寿命偏短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篇文章对我们反向暗含的警示,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应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的观点是作者用生命来实践的,用生命来验证的,也是用生命来谱写的。如果我们从这篇文章中领悟到了什么,那将会使我们的创作生涯受益终生。所以,今天我们不谈路遥为他的文学创作事业所表现出的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精神;也不谈他对文学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境界;更不去谈他为世人留下的那部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今天我们只谈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创作之时,他的饮食起居、生活环境、心理动态、自我保护等行为琐事。因为,对于一位英年早逝而又令人扼腕痛惜的文学大家,我们有必要考究一下他早逝的因果。那么,从哪里入手呢?笔者认为,可以对《早晨从中午开始》这篇文章做一番透析和探讨,因为这里边包含了作者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和在创作过程中的许多真实场面。
首先要说的是,关于创作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问题。俗话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这就阐明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一个道理。从《早》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平凡的世界》创作初期开始,路遥的身边除了带了一些必要的资料之外,所带的常用“干粮”是十几条香烟和两大罐雀巢咖啡。就这样轻装简行,简简单单地来到了陈家山煤矿医院的一间多年空闲荒废阴冷潮湿的房子里,就在这间简陋的房子里,开始了他那篇鸿篇巨著的创作。
陈家山煤矿,是藏在深山里的一座很闭塞的煤矿,这里偏僻、闭塞、落后、物资极度困乏。职工食堂的饭菜是极其简单的,简单的自己矿上的职工都不愿意在哪里吃中午饭。只要是离家不是太远的职工,他们宁愿骑车走上几里路回自己家里吃饭,也不在职工食堂里吃。由此可见,职工食堂了的饭菜质量是何等低劣了。而我们的文学创作者路遥,就是在天天吃了这样的饭以后再伏案疾书的。
对于路遥在创作中的个人生活的评价,应该是极度糟糕的。第一是吃饭时间不定,吃饭多少没规律,据他自己说:“一般来说,我对生活条件从不苛求。因为年轻时期一直是在饥饿中挣扎,所以只要填饱肚子就满足了。写作紧张之时,常常会忘记吃饭,一天有一顿也就凑合了。煤矿所在的地区物资极度匮乏,这里没有蔬菜、没有鸡蛋、连点豆腐都难搞到。早晨我不吃饭,中午一般只有馒头和咸菜,晚上有时吃面条或是和中午一样馒头咸菜。”看到这些真实的自述,我们就明白了路遥当时的创作环境条件是多么的艰苦。这样的饮食安排和饮食习惯,肯定会使人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第二是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和嗜好。路遥每天的早晨是中午开始的,每天开始休息的时间总是在午夜或是凌晨。这种颠倒的作息时间,加上饮食上的营养不良,还有那令人咋舌的不良嗜好——大量吸食香烟和咖啡,是累垮他身体的几个重要因素。据他自己叙述:“午饭前一小时起床,于是,早晨才算开始了。午饭前,首先要接连抽三到五只烟。我一天要抽两包烟,直抽得口腔舌头发苦发麻,根本感觉不出来烟味如何。睡眠后的几支烟,简直就是神仙般的享受。”这些毫无掩饰的叙述,让我们在感叹作者苦中作乐精神的同时,又感受到了一种悲惨。试想一下,繁重的创作任务,艰苦的生活环境,不良的生活嗜好,是一副多么令人惨不忍睹场景。一个文学创作者,每天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即使再健壮的身体也承受不起这样的折腾。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久而久之就会灯干油净气血耗尽,最终的结果就是身体走向枯萎、枯竭、枯毙。
其次是人的性格释然和自律问题。俗话说:性格决定人生,细节决定成败。一种沉不住气、压不住阵和放任自流不加自律的性格,往往是伤害自己的根源。从《早》一文中我们了解到,路遥是一位颇具西北汉子豪放性格的人,他敢于吃苦耐劳,敢闯敢干无所畏惧。在创作上严谨苛刻一丝不苟,在生活上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他在开篇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在我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我知道这个习惯不好,也曾好几次试图改正,但都没有达到目的。这应了那句古老的话:积习难改。既然已经不能改正,索性也就听之任之。在某些问题上,我是一个放任自流的人。”看看,从作者自己的嘴里流露出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与事业拼搏是何等的重要。除去作息时间与常人颠倒以外,危害更大的是不良嗜好对他的威胁。他明知道自己身边的人和认识的人,有的因为吸烟而得重病,有的因为吸烟甚至已经离世,但他还是克制不了自己吸烟,依旧是放任自己大量的吸烟。“对于我来说,饭可以凑合着吃,但烟绝对不可以凑合着抽。”这就是路遥性格下的行为准则。在《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创作期间,路遥的身体健康问题已经初露端倪。“体力在迅速下降,有时累得连头也抬不起来。抽烟太多,胸脯隐隐作痛,眼睛发炎一直未好,痛苦不堪。”自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但因为性格所致,他仍然没有去限制自己。当《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杀青的时候,璐瑶完全病倒了。这时,病重中的路遥,开始想到了死亡。他“第一次怀着十分温柔的心情想到要体贴自己。”但为时已晚,大病已经在体内形成了,或者说已经病入膏肓了。然而,桀骜不驯放任自流和不服输的性格,没有因为自己病重而迟滞了他的创作进程。在死亡面前,他没有退缩,反而更激发了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在休整了一个阶段以后,他又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创作中去了。整个第三部的创作,路遥是在一边治疗疾病一边激烈地创作中交替度过的,这虽然让人感到很悲壮,但又觉得很痛惜。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即使在这样病重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戒掉他的香烟和咖啡。每天依旧在营养匮乏作息时间颠倒中度过,每天在香烟和咖啡的刺激下提起精神,艰难地继续着他那繁重的创作工作。不但如此,为了恢复自己的体力,他还采取了一套非常不科学的健身方法。找朋友借来了一副哑铃,又买了一副扩胸器,在凌晨睡觉前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这种不科学的大运动量健身方法,不但起不到健身作用,而且会加重体内病灶的病情加重,这不能不说又是一种让人心疼的举动。他这样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地去完成创作的结果,只能是第一部文学巨著的诞生,也成了他最后一部文学作品的结束,实在是令人扼腕痛心。
最后一个问题是一个作者对于名利的认知和态度问题。在这个世界上,名利观往往是让人发狂的诱因。对名利的态度,永远是映照人灵魂的一面镜子。俗话说:名利名利,名在利先。有些人即使能忍住利益的诱惑,但也不愿放弃对名誉的追逐。当路遥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人生》引起轰动以后,他的人生也发生了重大改变。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的各种应酬、各种荣誉、各种期待、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这些应接不暇的琐事,在满足了一个人的虚荣心以后的同时,也给当事人带来了分身乏术的压力。他在《早》一文中苦恼地说:“小说《人生》发表以后,我的生活完全乱了套。信件处理、答复问题、接待来访、完成约稿、应付求助、借钱的、找工作的等琐事,都蜂拥而来。各种电话不断,常常在半夜里被电话吵醒。”路遥的这些苦恼,在成名后只能自己承受,这对一个成功者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掌控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
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创作中期,据路遥自述:写作整个进入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几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试想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激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创作方式?旁观者一看就明白了,这是在玩儿命似的搞创作。更让人为之心疼的是,在媒体的逼迫下,让他不得不不顾一切的每天浸泡在创作的泥淖里,不能自拔。就在《平凡的世界》第三部还未完成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已经开始了故事连播。这种等米下锅的紧迫感,更使得路遥忘掉了自己,舍生忘我的投入到创作中去了。他在《早》一文中写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种非同寻常的信任,使我不能有任何一点懈怠。每天中午,当我从桌面上那架破收音机上听到中央台李野默用厚重自然的语调播送我的作品时,在激动中会猛然感到脊背上狠抽了一鞭。我会赶紧鼓足力气投入工作。这种媒体督战的情况,使作者已没有闲暇去考虑自己的安危,这就是悲剧产生的隐患所在。从《早》一文中我们了解到,路遥是一位坚强、勇敢、放任、不服输的性格。这种性格和责任感,使他忘我的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这也是路遥的病情加重的一个推卸不掉的因素。
在这个世界上,成功以后荣誉的鼓励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往往会激励成功者继续奋进,继续往更高的目标进发。应该说,成功者往更高的目标进发这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成功者对自己成功以后的人生计划安排,还有怎样对待荣誉带来的压力等问题,这也是一个比较现实、艰巨而复杂的问题。成功以后的人,洋溢在被人仰视的感觉里流连忘返,大多不愿意再回归平淡。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往往都会害怕自己已有的光环黯淡下来,往往都会趁热打铁上升不断,希望自己是一颗永不陨落的明星。就是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才导致了那些文艺圈儿里悲剧的发生。文艺界过劳猝死的名流不乏其人,特别是那些大器晚成的人,因为和时间赛跑而导致生命率先到了终点的人大有人在。这种飞蛾扑火奋不顾身的追逐行为,应该是急功近利追逐者引以为戒的警世钟。
关于路遥《早》一文的探讨就到这里。通过这篇文章的解析,至少我们从中感悟到文学创作与身体健康的紧密关系。如果我们从中得到了些许感悟和警示,那路遥留给我们的这篇文章将功德无量。愿路遥先生的在天之灵感到欣慰。
《悟聊斋》闲话:一部作品的完成,与一个人的生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作品的诞生,就意味着人的生命的终点,这让人在赞叹作者文学成就的同时,又感受到了一种令人扼腕的遗憾。诚然,路遥的病因也并不一定完全就是写作太累而引起的,但一个人不科学的作息时间,生活上的不规律,性格上的孤傲和放任,名利观和社会舆论的压力,肯定是他病情加重的催化剂。从路遥的朋友的文章里我们了解到,路遥在完成了《平凡的世界》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情绪依然沉浸在作品的故事情节里不能自拔,真有点走火入魔的意思。路遥的文学创作的顽强、执着、敬业的精神值得敬佩,但他创作的作息时间和不顾一切的拼命做法是不值得大家提倡的。在创作中,当灵感没有了的时候,要敢于离开案牍,走出室内,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在休息中重新找回灵感,找回激情,找回创作欲望。特别是文学这东西,靠生憋是不行的。虽然路遥的创作作息时间不可取,但他对自己实事求是地创作总结,却给了我们一个沉重的警示:写作是不能这样拼命的。而且越这样拼命,作家的创作青春期就越短暂。像路遥这样,一部文学巨著的诞生,却成了作者一生的最后一部作品,这实在是令人扼腕痛惜。假如他能适时地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假如他能认识到自己性格的危害,假如他对社会压力和名利观能有一个清醒的态度,我想他的身体是不会如此的,那他的作品就会源源不断地公之于世,能赢的一个丰收的人生。
据最新消息报道:中国目前是世界上“过劳死”日益上升的国家,每年有六十万以上的中青年人因过劳而死亡,这应该是一个令人悚然的消息。在作家这个群体里,大多存在着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写作习惯,这是危害作家身体健康的一个潜在隐患,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这里,笔者衷心的希望每一位文学创作者,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对自己多一些疼爱,多一些呵护。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文学事业中去。每个人都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情,才思奔涌的灵感,在文学事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硕果累累,久传于世,并获得一个丰收的人生。
2016.12.10于潍坊《悟聊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