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第六期:著名作家王宏甲深刻诠释“文学的意义”
百川汇海万物生姿,返本开新致敬经典。“11.11”,一个被冠以“物质消费狂欢”属性的日子里,却丝毫不影响人们对文学的内心向往。2017年11月11日,由北京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联、海淀区文化委、海淀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海淀区作协、海淀区文化馆承办,中国作家网、《中华英才》杂志社、《十月少年文学》杂志社、国人书院协办的“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六期在北京开讲,著名作家王宏甲以“文学的意义”为题,深刻诠释了文学的终极意义。在京多名作家,以及鲁迅文学院、中关村海归文学社团、海淀小作家协会、海淀高校文学社团联盟和社会文学爱好者300余人现场聆听,共赴了一场充满哲理与思辨、文学与哲学交融的思想盛宴。
“重要的不是有痛苦,重要是我们需要培育起战胜痛苦的能力。”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有一颗光明的心。”“即使整个世界也黑暗,你也不要熄灭你面前的那盏灯。”“文学意义就是在钱财横行、权势霸道、人心流离失所的地方,发挥拯救人心的作用。”“我用我自己很大的努力甚至带着恐惧投奔光明。”“在国际场合演讲,我之所以自信满满,因为我心中有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有文化自信。”“读书和写作可以延长人生命的时间和空间。”……讲座现场,王宏甲充满人生哲思、穿透心灵的话语,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著名作家王宏甲开讲“文学的意义”
王宏甲,国家一级作家,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福建建阳人,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文艺学专业。1976年后历任建阳县冷冻厂工人、县商业局干部,北京鲁迅文学院学员、西北大学中文系学生,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解放军总后勤部专业创作员。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读书奖等,获中国文联表彰的“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所著《智慧风暴》、《新教育风暴》对中国新世纪教育转型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作品有《塘约道路》、《无极之路》、《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智慧风暴》、《让自己诞生》、《新教育风暴》等。1992年应邀出席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颁奖仪式。先后出访意大利、波兰、俄罗斯、法国、德国、奥地利、埃及、韩国。曾赴韩国出席首届韩日中文学论坛,做《我的中华文明观》演讲;赴法国参加首届中法文学论坛,做《世界需要良知——兼论文学的社会作用》演讲。中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冯牧先生曾评价,王宏甲《无极之路》的出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文学现象正在出现的一个标志”。王宏甲作品奔放着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教育等多学科智识融会贯通的交响,情感与思想并臻,叙事与论述交融,从而拓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创造出一个独特的阅读世界,唤起人们对阅读新的兴趣和愉悦。
现场观众认真聆听并作笔记
王宏甲在开场白说到:“虽然我们天天跟自己在一起,但是我们却不一定认识自己。”讲“文学的意义”,首先我们面对一个问题,就是“文学有什么用”。他自己也是写着写着最后才逐渐感受到文学的意义,“不在文学的本身”。
王宏甲拿2000年出版的以中关村为题材的《智慧风暴》为例谈到,“我那时候有一个很清醒的意识,不是仅仅是要告诉这些人做了什么,是为了让大家体会到我为什么去写这本书。因此,我把中关村写出来的时候,全书的第一段话是‘市场陈列着希望,也埋伏着陷阱,你听到钱币在生长着钱币,那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声音,计算机正在各个领域取代齿轮,互联网致使人类获得空前资源共享……’这个世界正在发生重大变迁。那本书30万字,后面在全面解释这段话。”
随后,王宏甲以“清廷选人到美国留学,富家子弟不愿去,詹天佑父亲因家境窘困而不得不画押、让人带孩子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的故事阐发开来:“詹天佑因此被放到工业时代的课堂上。他学成回来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个工程师。如果不是把他放到工业时代的课堂里面,就是苏东坡也设计不出一条铁路来。”
著名作家王宏甲与现场观众热烈互动
王宏甲深有感触地说:“因此,当一个时代的到来的时候,你要知道你要学什么。”转而,王宏甲提出:“詹天佑是清廷把他放在那里去的,可是现在这个时代要自觉去学什么?可是我们的学校不是这样的。”于是他写一本书名字叫《新教育风暴》,提出了一个重大而深刻的时代命题:“这个时代整个教育在发生改变,教育界知道了吗?”
王宏甲说:“文学的意义在哪里?你必须准确描述这个社会正在发生什么变化。如果你准确描述出、读者读进去的时候,人家发现原来是这样,那么,这就是文学对社会的作用。”作用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描述社会,能不能准确描述出来,这是对作家很严峻的考验;还有是文学对我们自己、对人生有什么意义。
现场观众踊跃提问
王宏甲讲到:自己的作品《让自己诞生》有这么一句话:“人的一生要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父母把我们生出来。第二次就是自己把自己生出来。”“那里头我所写的,从写母亲开始,写的全是身边的事。人要成为自己,其实是需要向很多人学习的。”比如说我第一篇是那么写的:“母亲已经老了,白发多了,但母亲在满头黑发的日子里,给我讲过的故事至今在我心中绿油油的”。这里有三种颜色:“白”、“黑”是物理颜色,第三种至今在我心中“绿油油”的,那是心理颜色。写作要写给眼睛、耳朵、鼻子、写给意识。王宏甲还以《福尔摩斯探案集》举例,这本书写福尔摩斯到一个破案现场,一进去人已经走了,没看见,当时他鼻子已经闻到了,他说才走不久。为什么?这屋子里面还有烟味,他鼻子里有味道。然后紧接着他说这个人来自南美,为什么,他说这种烟草的味道只有南美才产。“至今在我心中绿油油的,是综合起来在意识里头产生的东西。”
王宏甲还提到,就创作而言,怎么写好一句话是非常主要的,第一段话就把人抓住。《让自己诞生》第一版里有一篇文章,叫做《贝壳里的涛声》,第一句话就是“拉萨这高高的太阳城,我站在一片阔地听树叶,知道是秋天了,我已经走过夏天”。
在主题讲座后,柏荷朗诵了王宏甲老师《让自己诞生》序言里面的一个节选。“我越来越相信,每个孩子都比成年人接近哲学家,一个孩子刚出生就有一双探寻的眼睛,一颗独立思索的心,为未知事物总会发出那么由衷的惊讶,那么不倦的追问。好奇起于惊讶,导致探究,开启智慧之门。我期望有一天你们能体会到人生该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父母把我们出生来,第二次就要靠自己把自己出生来,这便是让自己诞生的意思。让自己诞生需要向很多学习,才能孕育出一个自己。”“莫以为写作只是作家的事,语言是思想之首,阅读与表达是伴随你一生的基础能力。……古希腊神庙里有一句真言‘认识你自己’,它影响了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并影响了西方几千年,我以为不仅认识自己很重要,成为自己更重要。”声情并茂的朗诵,与王宏甲老师深刻而美妙的文字交相辉映,带给人们深深的思考与启发,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随后,王宏甲与现场观众展开了热烈的互动。就“怎么走上文学之路”的提问,王宏甲颇为感慨地说,他这一代,是“没有办法”才走上文学之路的。“其实我没有读过多少书,初一读完初二的课本发到手上的时候,就去插队了,这一插队,就插了八年。”当我插队插到第七年、第八年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农民了。“有的领导会自豪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我就跟他们说,你是农民的儿子,而我是农民。”
王宏甲诚挚地说:“我总是在想文学到底有什么用,不是要展示有多少写作能力,也不是展示有多少本事。假如有读过我作品的人,假如你会感动,你会发现我每一个字都在试图使我的读者对象聪明,而不是每一个字都是展示我自己的聪明。”
“我是怎么走上文学之路的,我觉得我最早被书感染。”王宏甲还语重心长地寄语现场观众,“在人的一生当中,应该要有喜欢的书,总要有一本书你真正爱它,你被它所吸引。”
王宏甲倍加感慨地说起“自己如何走上文学之路”:那是一位知青带来一本没有封面、“没头没尾”的书,他翻开后读进去了,感到闯进了一片新的天地。“当时不知道这书叫什么名,只是知道作者的名”。书里讲,那个人拿着一个烟斗,掉在现场的一个烟斗。福尔摩斯拿着那个烟斗,会判断这个是人用左手的,不是右手的;从烟斗一端被烧了,知道这个人性急;从烟斗镶金,可以知道这个人还是一个挺有钱的人;从烟斗里装着劣质烟丝,可以看出这个人现在穷了。“我开始体会到,世界上有一种书可以在几个小时里头打开你心灵的窍门,让你看到世界上有这样的一种,人怎么那么聪明。从而吸引我。后来知道这个书的名字叫做《福尔摩斯探案集》,这些事情就在我的头脑里放了很久。自己后来写了第一本书《宋慈传》,通过写这一本书开发了我自己。”
王宏甲大有深意地说:“每一行向外写出来的字,都是向内开发我自己。”王宏甲还由衷地感谢生活带给他文学的今天。 “我们讲文学有什么作用?或者我有什么用,这就是我所做的都是我身边的事情,然后我总在想为我们自己的朋友或者为国家,我能做一点什么事情。”“那时我插队回来,数理化不行,想当科学家不可能。于是就写东西,都是写农民对我的关怀,写插队生活所给予我的好处,而不是在那里控诉插队怎么‘灾难’。如果没有插8年的队,今天肯定不是这样的,非常感谢我8年的插队生活。”
就主持人提及的“如何面对生活的痛苦”时,王宏甲表示:“重要的不是有痛苦,重要是我们需要培育起战胜痛苦的能力。不是因为这个社会没有黑暗,而是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有一颗光明的心。即使整个世界也黑暗,你也不要熄灭你面前的那盏灯。”就那一盏灯照亮自己也可以。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黑暗,只不过是在你生活的周围,侵染了黑暗的因素。你穿过这些黑暗前面依然有阳光灿烂。我们经常需要警惕一叶障目,就是只要一片叶子挡住你的眼睛,你的眼前就黑暗。”精彩的回答博得了现场观众自发的掌声。
在回答鲁迅文学院学生关于“创作题材如何选择”的提问时,王宏甲回答,自己之所以去写孔子,因为他距离我们非常近,而不是遥远。为什么非常近?孔子所生的那个时代叫做礼崩乐坏。从腐败、三鹿奶粉事件到“柏油路晒小麦”卖给城里人吃……这个人心到哪里去了?我在写作的时候,一直非常敬佩苏东坡赞韩愈的一句话:“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讲的是,自西汉以来司马迁以后一直到韩愈算起来有八代了,这个文章都是往下掉的,社会的公平、道德是往下掉的。因为是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的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经济发达不等于是个好社会。苏东坡赞扬韩愈说什么?他说的‘道济天下人之溺’,正是说天下人的良心都淹到水里去了,韩愈用他文章的道德再把天下沉沦的人心去从水里面捞起来啊!”王宏甲慷慨而动情地说:“文学有什么用?文学的意义在哪里?这不是意义吗?文学意义就是在钱财横行、权势霸道、人心流离失所的地方,发挥拯救人心的作用。”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作为一介布衣,怎么没有被这个社会的黑暗淹没掉呢?他心里头的亮光从哪里来?孔子在他的历史岁月当中,虽然是礼崩乐坏,还是把中国历史上那些优秀的、好的东西,点点滴滴的收集起来,然后再把它传下来。所以我的同乡朱熹有一句话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要是没有孔子的话,这个社会一片黑暗。文学从某种程度讲就是文化的学问,塑造人的灵魂,作用于人的灵魂,而不是作用于人的能力。在一切工具之上,在人的才华、能力、聪明才智之上,一定要有人类的良知驾驭它,制止人的能力跋扈。”
就 “无法采访到古人,如何弥补缺失的材料”的提问,王宏甲表示:“要用自己的心灵去选取”,现实生活也是这样的,不是听到什么就是什么,采访来什么就可以写,因为每一个人记忆的准确度、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他特别提醒读者注意:“读文章一定要读作者。”正因如此,读书也要读好书。“永远不要被知识所俘虏,不要被知识所迷惑。”“采访好比炼钢,不是把最好的矿石挑出来交给读者,而要把矿石粉碎了然后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作品是作家采访的对象在作家思维和情感子宫里孕育,生下来的一个新生儿。”
就“坚持写作的动力”的提问,王宏甲谈到:“我对生活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有很多我不懂的事情,我想去知道,于是我去钻研它。”“‘不知’是一个导师,我是靠着‘不知’的引导到那里去的,写着写着经常就发现这个世界。孔子怎么长成孔子的呢?他就吸引我,通过读书和实地考察、琢磨,一个陌生的世界就在眼前展开了。”
柏荷声情并茂朗诵著名作家王宏甲的作品《让自己诞生》
王宏甲由衷地说:“读书和写作可以延长人生命的时间和空间。由于阅读,在时间上可以上达2500年,去跟孔子对话;在空间上,还没有去过希腊、埃及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阅读扩展这个生命的空间,五大洲翱翔。 ”
就“生活与写作如何关联”的问题,王宏甲说:“实际上,生活本来就充满着智慧。所谓哲学就是生活的智慧。当我们越向下的话,越可以获得高的东西。生活底层会让我们看到更高的东西。”
就“当代人抑郁现象、心里那盏灯怎么点亮”的提问,王宏甲表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在一个矛盾之中。“我生下来就碰到格外明媚的阳光,童年唱过的歌没有一丝皱纹,万里晴空,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现在的流行歌曲,则演唱的痛苦表情,脸就像厨师捏出来的包子。文学有什么用?首先拯救自己。我自己因为出身不好,就特别愿意去扑向光明。我用我自己很大的努力甚至带着恐惧投奔光明。在国际场合演讲,我之所以自信满满,因为我心中有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这也就是十九大讲的文化自信。”
著名作家王宏甲与“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主创团队、嘉宾合影
王宏甲在回答“如何指导青年人创作”的问题时,“要有真情实感,眼睛向下,需要有一颗同情心。”他还以“一个白人妇女来到黑人家中避雨、从而聆听黑人祖辈故事受感动而创作”的故事,说明同情心之于创作的重要意义。
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王宏甲激情洋溢,从文学与哲学交融贯通的视野,讲述了“文学的意义”,文采与哲思激荡人心,更触及了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引发热烈共鸣。现场观众不时自发报以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意犹未尽,纷纷登台与王宏甲老师交流合影,请他在书上签名。在现场聆听的作家表示,听王宏甲老师讲文学的意义,深受震撼,收获满满,不虚此行。王宏甲老师在农村插队八年,自称没读过几天书,何以能写出如此深邃精美的文字?还有其他著名作家,大多赶上动荡年代,没接受过很好的正规教育,却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出了各自的精彩,以文字为生,以文学为生,终成一代大家。这是因为他们虽身处逆境,却坚守理想和信念,不放弃,不动摇,读懂参透了人生社会这本大书。也有作家表示:讲座堪称一场文学与哲学的思想盛宴,现场互动如“杏坛”教学相长,发人深省;哲学与思辨之光,如闪电划过黑夜,照亮人心。首师大二附中等学校的学生还就自己感悟最深之处,纷纷自发写了读后感。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由北京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联、海淀区文化委主办,海淀区作协、海淀区文化馆承办,中国作家网、《中华英才》杂志社、国人书院协办,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文艺理论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张志忠,著名作家、海淀区作协主席石钟山担任文学顾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崔志刚担任艺术顾问。讲座每月一期,邀请活跃在当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港台作家以“师说”的名义走上讲台,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强调“师者”与受众者的互动,已成为京城文坛的特色品牌。自2017年6月创办以来,谢冕、刘庆邦、肖复兴、陆天明、柳建伟、王宏甲等名家陆续在大讲堂担任主讲,反响热烈,逐渐成为享誉京华的文学圣殿。(曾金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