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文学原创

燕山佛光 ——游河北遵化万佛园 周祝国(河北)

核心提示:2017.7.28-8.4(合刊) 第29、30期(总第1067、1068期)刊发《燕山佛光——游河北遵化万佛园》作者:周祝国(河北)

燕山佛光

——游河北遵化万佛园             

周祝国(河北)


 

在冀东大地八百里的燕山脚下,有一座独一无二、雄奇壮美的4A级景区万佛园,它以大气、恢宏、豪迈、地理位置优越、万佛生辉而著称。整个陵区,地域宽阔,拥有数十个看点。平日里,全国各地以及国外到此拜佛赏景的游客是络绎不绝,不计其数,蔚为壮观。直使万佛园佛光普照,润泽苍生,百景如画,祥瑞纷呈。

七月二十六日,我们几个文友从北京出发,走高速大约两个小时便来到了清东陵西侧的万佛园。在园区正门前的广场,我们抬眼望去,不禁眼前一亮。只见山门的构造奇特,三个入口拱洞形拼成,红白相间,错落有致。门楼的顶端设计亦飞檐走壁,青砖玉瓦,真的是太漂亮了。再看大门正中上方的牌匾上,赫然书写着中国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三个大字“万佛园”,这使整个山门更显古香古色,气度不凡。与清东陵景区的建筑有如同出一辙,只是门楼上有启功大师的题字,无形中增添了许多灵气,犹为完美而己。

在赞叹之余,我们信步园中,迎面映入眼帘的是“风水转球”,据说是用意大利“幻彩红”石精磨而成,在喷吐的浪花中不停地转动,一是寓意着孝道文化的源远流长,二是应了风水学说“山主人丁水主财”的吉利……真可谓起初在研究此景点工艺时,万佛园的领导煞费了心思。再往前走是散发着古风、古韵、古调的“玉佛殿”,又称“长生殿”。看的出也是经过了较高的设计与规划,才如此雄伟、厚重及美轮美奂的。在梁枋、斗拱上,布满了绚丽的旋子彩画。匾额上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着殿名。长生殿本是唐朝皇家的祀神之所,这里引用了“天生人间”追求长生不老的祈盼与夙愿。我们走过玉佛殿门前一对贴金神兽麒麟,继而浏览了里面的“大叶紫檀屏风”以及著名的“阿难舍利”“小叶紫檀舍利塔”“九龙玉洗”和价值连城的“翡翠玉佛”。这些价格不菲的精品神物,恐怕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是难得一见的,真的是让我们耳目一新,大饱了眼福,深刻地领略了玉佛殿珍品存在的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深远影响……

时近午时,我们坐着游览车且行且看,继续观赏了两排用青白玉石雕刻的“十二生肖”雕像。这群罗列的雕像是根据《周易》“六六相合”卦象理论创意摆放的,以男女最佳配偶进行排列……这不禁又给了我们许多新意、祈盼和梦的遐想。我们穿行在六月艳阳的微风里,我们行走在银杏树茂盛翠绿的林荫中,在二十四孝铜雕群里,大家沐浴重温了我华夏千百年的畅想,“孝道”系我中华民族之大道,百善孝为先……这是我炎黄文化的起源,这是我们泱泱大国得以延续的根系。

最后,我们踏着午时的骄阳,莅临了宏伟、肃穆、梵音缭绕的“金宝塔”,大家用最虔诚的心态,感悟着这里的一切,感悟着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神圣与庄严。金宝塔是万佛园中的经典之作,塔起源于古印度,一般为七层,故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说。这座七层的宝塔是汉藏合一、塔寺合一的建筑,品字型的金刚宝座,托起了层层蓝瓦、红台、叠落有序,恢宏壮丽。金宝塔的两边侧翼是重檐攒尖顶的钟亭、鼓亭,钟、鼓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以晨钟暮鼓来报时。据讲,平时撞钟也有祈福求祥免灾的作用。而正前方的下面是一长幅巨卷,“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图”。再往南是“放生池”“善逝八塔”。在金宝塔的前方两侧,同时还铸有四尊青铜的天王像,他们都是佛教中降服邪恶,保护正义的法神。四大天王所持法器有“风调雨顺,歌舞升平”之吉祥寓意。

我们跨入万佛殿,举目是佛光照耀、凡尘不染、金碧辉煌、祥和浩荡……于世俗的纷扰中,在这里我们终于找到了明静与空灵的栖息地,使我们的身心获得了质的蜕变,获得了超然与重生。我们在三樽鎏金淌玉、百试灵验的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菩萨面前祈祷。于万佛辉映的光环里寻找前世,祈祷今生,期盼未来。在这里,大家好似沐浴了先祖的音容,冥冥中告诫我们,要善行天下,以德修身。在这里我们更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生命的伟大,其实又是何等的渺小。在这里,我们被佛的佛心、佛意、佛光渡化。在这里,我们心若止水,再也没有凡世的欲望与奢求……我们的身心,已被佛雨淋湿,我们的意念,在佛的呼唤中,幡然觉醒,大彻大悟。

万能的佛呀,在未来的岁月里,你会成全保佑我们心中那些永恒的夙愿,让亲人平安幸福,生者如愿,逝者安息。让万佛园万佛生辉,佛法无边,保佑天下黎庶苍生,远离疾病,远离痛苦,远离灾难,世代福寿安康。

走出万佛园,我们都好像走过了另外一个世界,那里的万物,给了我们许多在凡尘所没有的暗示与启迪。大家相信,有了这些宝贵的“财富”,我们会在现实的世界中活得更好、更自由、更有佛心。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立场,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华文作家网_作家报,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