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歌诗选》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去年以来,“新诗百年”纪念活动持续不断,在总结新诗发展经验的同时,以“百年”为坐标检视当下的诗歌创作与传播、探讨诗歌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也是诗人与学者非常关注的话题。为此,中国诗歌网举办了“当代诗人系列研讨”活动,以近一两年来在中国诗歌网上非常活跃的、有潜力的诗人新作为对象,总结成绩,分析得失,为诗人今后的创作提供帮助。2月27日,该系列研讨会的第四场活动“《柳歌诗选》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出席研讨会并讲话。包明德、黄亚洲、张陵、吴思敬、杨志学、刘笑伟、班清河、北塔等诗人、评论家参加研讨。
何建明在讲话中谈到,诗人柳歌年过不惑才开始诗歌创作,起步比较晚,但创作活跃,进步很大,从一名基层的诗歌爱好者,逐渐具有了全国性的知名度。他的出现让我们意识到根植在民间沃土的诗歌力量有多么强大,意识到人民是多么需要诗歌、喜爱诗歌。长期以来,我们对广大的民间诗歌力量关注不够,我们研究当代诗歌、当代文学,不能忽视这些力量,正因为有着如此广泛的民众基础,我们的诗歌才有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才能在新媒体时代获得如此蓬勃的发展。我们不仅仅是关注柳歌,而是应该关注这样一批生活在乡村、城镇的写作者如何成长的问题,向那些注重发现、联系、团结本地写作者的基层文联作协学习,推广他们的经验,真正使我们的诗歌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被人民传颂。
《柳歌诗选》封面
柳歌原名刘兴永,河南永城人,从2009年开始诗歌创作,在《诗刊》《星星》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歌作品,《端午车过黄河》《一条河流与我背道而驰》《青花瓷及其他》《北京地铁》《唯一躲不开的是生活》等诗作广受好评,是河南近年来比较活跃的诗人。有评论家认为,他的诗富有激情,饱含对生活的憧憬,以一颗敏锐的、悲悯的诗心打量和思索世界,既写下生活的美,又常常因为目睹贪婪与破坏而深深地不安、忧愤,在他笔下,既有活泼清丽的自然之歌,也有愤怒的现代性呐喊。
研讨会上,与会者对柳歌诗作中的“古典情怀”与“自然情怀”进行了比较集中的探讨。评论家吴思敬认为,柳歌以自然之子的姿态,拥抱自然、歌颂自然,构建了一个人类与自然对话的桥梁。他的诗作中大量地以植物为对象,从梨花、杏花、荷花、玉兰、桃花、石榴、蔷薇、野菊到柳树等等,非常广泛。同时,他对自然天气的变化也非常敏感,他从自然当中悟到了自然提供给诗人的生命和智慧,向自然皈依,构筑起自己独特的心灵家园,在与大自然的交融中获得心灵的平衡。
柳歌的诗歌创作经常使用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典诗歌普遍使用的意象,和中华传统文学具有强烈的贯通性,但是他又不是单纯地“咏古”,而是将古典文化的某些元素与现代意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典雅而又有爆发力的独特风格。
在肯定柳歌创作成绩的同时,也有多位与会者建议,柳歌今后的创作应该更具宏阔的历史意识和敏锐的时代感,在诗歌艺术上作更多的探索和尝试,表达更加精准、有力。
诗人柳歌
(摄影:超侠)